孩子脾气太大(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
孩子脾气太大(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第四,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最好的教育是一个人的自我教育,而真正的自我教育一定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少男少女,要是没有自己心爱的作家和心爱的作品,完美的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大写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和精神体验,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同一位思想深邃的邻居老爷爷,向我们如此娓娓道来——你的孩子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吗?第二,做一个拥有信仰的人“信仰真理,信仰神圣,信仰理想,这是人生幸福的源泉。相反,没有信仰,心灵空虚,精神苍白,这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多么精辟深刻,又是如此通俗明白。对照一下,今天,我们的教育培养了孩子的信仰了吗?今天的孩子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吗?第三,做一个酷爱读书的人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绕不过的人类的精神高地。真理总是朴素的,也总是平易近人和特别亲切生动的。这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最强烈的感受。在他的笔下,深刻和浅显,深奥和通俗,教育和生活,理论阐述和实际操作,是如此的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终身从教,从语文教师到中学校长,著作等身,誉满天下。在通读研读他全部著作的基础上,我把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概括为一句话——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写的人。同时,围绕“人”的培养,把他的教育思想分解为如下要点。
第一,做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教育必须保护孩子心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的感觉。”童年的这份精神财富能让人享用一生。我们呢?只要一百分,忽视好心情,怕是见怪不怪吧?当代中国教育的“内卷”,焦点正在于此。
第二,做一个拥有信仰的人
“信仰真理,信仰神圣,信仰理想,这是人生幸福的源泉。相反,没有信仰,心灵空虚,精神苍白,这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多么精辟深刻,又是如此通俗明白。对照一下,今天,我们的教育培养了孩子的信仰了吗?今天的孩子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吗?
第三,做一个酷爱读书的人
最好的教育是一个人的自我教育,而真正的自我教育一定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少男少女,要是没有自己心爱的作家和心爱的作品,完美的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大写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和精神体验,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同一位思想深邃的邻居老爷爷,向我们如此娓娓道来——你的孩子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吗?
第四,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
“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可能有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的念头。这对于他,就如同赤身裸体地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是做不出来的事。”“校园里,不应该有一句谎言。校园里的每一句话,都应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讲真话。要教育孩子,当面怎么说,背后也应该怎么说;人前怎么说,人后也应该怎么说。不能让孩子心里老是想着,别人会希望我怎么说。否则长此以往,会形成虚伪的双重人格。”读书做人。学会说话,学会做人。首先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第五,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劳动是神圣的,面包是神圣的。“我们的语言中,有成千上万个词汇,但是应当放在第一位的,我认为是三个词:粮食,劳动,人民。”尊重和热爱劳动,做一个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幸福的人,这是大写的人的主要内涵之一。你的孩子呢?智慧就在手指尖上。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他是不是一个勤劳刻苦的人?
第六,做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心,同情心,是人类所有美德的核心。“一个男孩子,在得知同学生病时,如果眼睛里会泛出泪花的话,那他长大成人之后,必定会是个体贴关心人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今天,我们的孩子都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怨谁?如此道德滑坡,谁又将为此买单?
第七,做一个善良的人
在苏霍姆林斯基做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里,每个孩子都会去饲养小动物,也都会去照料花草树木。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正是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二战后,德国学校教育的主旋律不是爱国教育而是善良教育。因为德国政府知道,自己的先辈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而邪恶、暴力和战争,都起源于人的内心世界,只有在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里播下善良和和平的种子,人类的明天才永远是美好的。各位宝爸宝妈,培养孩子善良的人性,远比让他们考试拿高分重要千百倍啊!
第八,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听从父母意愿,是培养孝心和人性的第一所学校。他努力在校园里营造一种崇拜母亲和尊敬长辈的氛围。他指出,没有母亲,就既没有诗人,也没有英雄;忘记爷爷奶奶的生日,意味着道德上的愚昧无知。和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比,苏霍姆林斯基的主张更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他断言,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是不可能指望他爱他人爱祖国的。重温苏霍姆林斯基,我突然发现,现在我们宣传的核心价值观里,怎么没有孝道两字呢?
1970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英年早逝,享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