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抄书打卡第134天(抄书第21天高敏感人群)

抄书打卡第134天(抄书第21天高敏感人群)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你合理地设置界限,更好地掌控对话,避免在对话中被信息吞噬。然后,回到你自己身上,提醒自己要谨慎使用共情天赋了,要为自己设置界限,否则对方只会得寸进尺。但是,如果处理这种冲突,已经让他们觉得很棘手,那么更好的选择是:认真观察,勇于表达,最后不带偏颇地讲出自己感知到的信息。具体的做法:不妨尝试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段关系。想象一个你非常关心的朋友,正处于你现在所处的这段关系之中。你看见她被尊重,被理解,被友善对待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该怎么做?

抄书打卡第134天(抄书第21天高敏感人群)(1)

昨天的收益, 0.00,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继续加油!

本周阅读的书籍是《高敏感是种天赋》,今天继续后半部分的内容——“作为高敏感型人,为什么不敢说“不”,又该如何摆脱玻璃心。”

高敏感型的人应该如何勇敢说“不”

通常情况下,高敏感度型的人在面对别人的请求时,哪怕是恶意攻击,也会选择退缩,不会轻易说“不”。

一方面,他们不想争斗,想避免冲突。另外一方面,他们也会因为各种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而有所顾忌。

但是,如果处理这种冲突,已经让他们觉得很棘手,那么更好的选择是:认真观察,勇于表达,最后不带偏颇地讲出自己感知到的信息。

具体的做法:不妨尝试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段关系。想象一个你非常关心的朋友,正处于你现在所处的这段关系之中。

你看见她被尊重,被理解,被友善对待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该怎么做?

然后,回到你自己身上,提醒自己要谨慎使用共情天赋了,要为自己设置界限,否则对方只会得寸进尺。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你合理地设置界限,更好地掌控对话,避免在对话中被信息吞噬。

(1) 停下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2) 互动需要得到反馈,而不是个人独白

(3) 平衡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

切忌守护好自己的底线,可以用陈述句,清楚地说出“不”,“我不能答应你这样做”,或者“我不能接受你的要求”。

你会惊讶地发现,当你对自己想要的、和厌恶的东西越明确,交流也会越顺畅。这样非但不会影响你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反而会让你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高敏感型的人应该如何勇敢说“不”

当然也有例外。如果冷静地说“不”不管用,此时千万要注意,不要被对方激怒,可以有技巧地暂停,比如礼貌地提出离开一会,借这个机会让你自己先冷静下来。

此时,可以利用自己共情的天赋,想想自己在期待什么、或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方又有哪些需求未被满足,在下次沟通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协商,寻求双方满意的处理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愿望”代替“应该式说教”,会让彼此的谈话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并引起他人共鸣的。

比如:把“我应该跟别人一样把这些事处理好的”变成“我希望我能学会别人的处理方法去应对这一切”。

同样地,将“你应该多给我一点支持”变成“我希望你可以多帮帮我”或者只是说“我没能得到你的支持”。

试一试,看看是否能让你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也可能是悲伤。对于敏感的神经系统而言,它们比愤怒更加有益。

高敏感型的人如何应对"内疚感"

拒绝别人的请求的时候,高敏感度型的人一定会感受到强烈的“内疚感”。

内疚感的实质是什么?

内疚感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悲伤情绪的防御方式。也就是说:内疚和能力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两面罢了。

譬如,今天是妈妈生日,因为这天天气不好,不能陪她过生日,那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无法控制天气;但是如果我明明有时间,却忘记去陪伴她,让她感到孤独,这就是我的原因了。

而想要应对内疚,就要有了直面生活的不确定性,和自己的无能为力的勇气,重要的是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

换句话说,不要让自己陷入“这一切到底是我的错”,还是“这其实并不是我的错”,两者选其一的答案中。

而是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虽然我没有陪伴妈妈过生日,但我可以给她视频通话,表达我的歉意,和送上我的祝福,相信你这么做了,妈妈会很开心,你心里也会舒服很多的。

高敏感型的人如何应对"羞耻感"

羞耻感通常它只是一种模糊的、有些不对劲的感觉,甚至你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感到羞耻,也无法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伴随着对将它曝光的恐惧。

羞耻是一种针对本质缺陷而产生的感觉,很难说清到底是什么缺陷。你也可能因为羞耻感而感到羞耻,提起它也会让你不舒服。当有人试图靠近时,你会试图躲藏,甚至会有些生气。

而一种比较有效地消除羞耻感的方法是,寻找到有类似情况的伙伴,听听对方的想法。

因为当两个敏感型人在一起时,会建立其他人难以感知的、亲密的、深厚的联结。这种联结不会产生压力,相反,会让彼此得以解脱。

以上是一些帮助高敏感性人,应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遇到问题的方法。

还有哪些可以自我疗愈的方法,精彩内容明天继续分享。

我是@安娜Joanna心理,【关注】我,与你一起用阅读、写作、心理学解读人性,了解事件背后蕴含的心理学原理。

#抄书打卡##每天抄一页书##头条周刑##每天读点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