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么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如何焕发残疾人的自我)

怎么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如何焕发残疾人的自我)抱着这样的初衷,1997年,西湖区建起了第一批工疗站,分别位于北山街道、西溪街道、古荡街道、留下街道;2004年,文新街道、翠苑街道、灵隐街道工疗站也相继建立。“当时主要是药疗,强制性地将‘圈定人群’留在工疗站进行统一管理,娱疗很少,工疗就基本没有。”“智障、精残人群不仅饱受病患之苦,而且由于偏见较难融入社会。”钱勇回忆,当时也希望通过“庇护所”打造,为辖区内智障、精残人群提供固定的治疗、生活、工作场所,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身心,同时也将他们的亲属解放出来。回顾历年来残疾人帮扶工作,“残疾人之家”建设并非个例。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了第一批工疗站起,西湖区便积极探索残疾人“庇护所”打造,旨在进一步焕发残疾人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融入社会。1997年西湖区建立起了第一批工疗站 为什么要为残疾人寻找一个“庇护所”?它的出现能为残疾人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西湖区残联,见到了从事

做做手工、看看书……在灵隐街道“残疾人之家”里,工疗员小刘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工作休闲天地。自从来到这里接受日间照料服务后,他通过加工一些简单的手工活获取收入,空闲之余再做做康复训练,重新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据介绍,灵隐街道“残疾人之家”始建于2004年,前身为灵隐街道工疗站,工疗站内配置了工疗车间、生活康复区与休闲活动区,具有运动健身、文化娱乐、工疗作业等功能。同时,工疗站还专门安排了医护人员每周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

“我们日常采取半封闭式管理,并组织多样化的休闲活动丰富工疗人员的文化生活,在工疗车间里,他们还可以通过做手工获取酬劳,让他们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灵隐街道“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西湖区依托镇街、村社,整合现有基层残疾人服务资源,全力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

回顾历年来残疾人帮扶工作,“残疾人之家”建设并非个例。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了第一批工疗站起,西湖区便积极探索残疾人“庇护所”打造,旨在进一步焕发残疾人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融入社会。

怎么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如何焕发残疾人的自我)(1)

1997年西湖区建立起了第一批工疗站

为什么要为残疾人寻找一个“庇护所”?它的出现能为残疾人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西湖区残联,见到了从事残疾人服务工作20余年的工作人员钱勇(目前是西湖区“残疾人之家”总负责人)。

“智障、精残人群不仅饱受病患之苦,而且由于偏见较难融入社会。”钱勇回忆,当时也希望通过“庇护所”打造,为辖区内智障、精残人群提供固定的治疗、生活、工作场所,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身心,同时也将他们的亲属解放出来。

抱着这样的初衷,1997年,西湖区建起了第一批工疗站,分别位于北山街道、西溪街道、古荡街道、留下街道;2004年,文新街道、翠苑街道、灵隐街道工疗站也相继建立。“当时主要是药疗,强制性地将‘圈定人群’留在工疗站进行统一管理,娱疗很少,工疗就基本没有。”

但就这么个简单的“庇护所”,建起来可没想象中容易。最开始的时候,这项工作由卫计部门负责,到2004年才转入残联。西湖区残联刚接手,正要“卯足干劲”将工疗站建设在全区铺开时,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当时有居民知道了街道要建工疗站这个事,觉得和精智障残疾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有危险,就通过多种形式阻止。最终上级单位把这个项目定位为社会公益事件,予以支持,才得以建起来。”

除了周边居民的反对,钱勇坦言,精智障残疾人自身的不适应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2006年我们接到了一个毛巾厂包毛巾的活,很简单,只要把毛巾叠好放在盒子里就好。可因为他们脱离社会太久,又缺少专业的引导,根本没办法胜任,我们就只能临时找志愿者做。”一提起这个事,钱勇就连连叹气,“那时候很受挫,感觉被人从头顶浇了一盆冷水。”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困难重重,但很多像钱勇这样奋战在残疾事业一线的工作者仍然想尽办法为大众普及相关知识,让大家消除“刻板印象”,收起“有色眼镜”。

怎么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如何焕发残疾人的自我)(2)

2011年全区各镇街实现庇护中心全覆盖

美丽家园,用爱打造,用心建设。为了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感受生活的意义,2010年,西湖区启动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全覆盖工程。

也是那时候开始,工疗站内涵开始逐步丰富,建立“仁爱家园”品牌,更名为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工作重心也由过去的纯管理转变为药疗、娱疗、工疗、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三疗一教育”模式。每个中心都配有活动室、康复保健室、休息室、培训室、浴室等,面积最大的庇护中心有1500平方米。

“药物会有一些反应,所以在建设的时候我们就把浴室一起建了,可以帮他们及时处理。”在西湖区所有的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都闻不到一点异味。除此之外,每个中心还配有专业的心理医生,通过沙盘等专业器材的运用,评估精智障残疾人心理状态。

帮助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西湖区还不断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在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内残疾人可享受电影电视、读报读书、唱歌咏诗、下棋打牌、电脑上网、康复锻炼等室内活动,趣味运动、春游踏青等室外活动,插花、刺绣、横幅制作等技能培训课程。各镇街组织残疾人及其家属外出体验参观,如到宋城、西溪湿地、跨海大桥等地观光,这样的活动让残疾人们都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家人的亲情更加贴近心灵。

怎么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如何焕发残疾人的自我)(3)

去年,翠苑街道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还组建了一支合唱队,街道为他们聘请了专业的老师进行演唱指导。如今,翠苑街道的不少活动都有这支合唱队员的身影,辖区居民无不为他们骄傲。“他们就是我们的邻居,看着他们一路走来的成长我们也很激动,现在我空的时候也会去中心做志愿者,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居民张阿姨说。

灵隐街道的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是全国唯一一个建在景区内的庇护中心,辖区结合自身优势,将中心打造成为一个教育培训为主的涉外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中心建立外文标示,并与浙江大学合作,邀请浙大外语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作为义工,为残疾朋友们提供英语培训。现在的灵隐街道庇护中心,很多精智障残疾人都能和你say hello。

“这个字要先写横再写竖,慢慢来,别着急……”同时,每个中心都会安排学生志愿者教他们读书写字。“精智障残疾人中很多都没读过书,我们想先教会他们识字,至少先学会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平时也会开展一些急救知识讲座、消防讲座。”钱勇说。

截至2011年底,西湖区11个镇街的庇护中心已全部建成,共有专职工作人员80余人。

2019年“一家一特色”开展“残疾人之家”建设

今年,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又有了新工作方向——将由药疗、娱疗为主的治疗方法转变为以工疗为主的治疗,探索精智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有效路径,并正式更名为“残疾人之家”。“我们着重于引导精智障残疾人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通过获得一份工作,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找回属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钱勇说。

如今,西湖区正在转型的各个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也正逐步打破传统的工疗形式,以“一家一特色”为目标,为精智障残疾人提供更多可能。

古荡街道“残疾人之家”今年特别忙,因为整个街道制作横幅这一政府庇护项目全部交由工疗员制作。除了各个社区前段时间悬挂的“扫黑除恶”横幅外,古荡街道“残疾人之家”的工疗员们正在赶制垃圾分类横幅。可别小看这份工作,初步算下来,工疗员每人每月能有1400元左右的收入。

留下街道在“残疾人之家”5楼阳台空出150平方米,为辖区精智障残疾人打造了一片阳光菜地,从培土到收获,全由自己完成。今年,他们刚刚丰收第一批果实。阿标是工疗站出了名的种植行家,在这里种种菜、种种花是他最开心的事儿,“六月毛豆八月玉米”,他安排得妥妥当当。

怎么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如何焕发残疾人的自我)(4)

转塘街道“残疾人之家”利用辖区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等优势资源,打造文创“残疾人之家”。“他门先进行绘画等方面的学习,后期的作品我们会帮忙联系出售。既培养兴趣爱好,让他们静下心来,又获得了一部分收益,缓解经济问题。”工作人员小刘说。

怎么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如何焕发残疾人的自我)(5)

记者发现,实际上不少智障、精残人群经过康复训练后,都能独立自主地生活,在这过程中也能懂得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像普通人一样用手艺养活自己,并逐步融入社会。

但对于他们而言,想要真正融入社会最大的障碍仍是大众的不理解。谈及此,钱勇说:“希望有一天,大众能真正‘拥抱’他们,同时也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和本土企业关注‘残疾人之家’,关注我们的公益集市,希望爱心得以延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