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焦虑的四个特点(焦虑性格的分类)

焦虑的四个特点(焦虑性格的分类)焦虑有好有坏,只有当焦虑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需要干预。今天分享有关焦虑性格的分类,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是哪种焦虑者,因为每一种分类的干预方法是不一样的。前一篇中讲了什么是焦虑以及关于焦虑性格的12个关键性问题,通过12个问题来关注自己或身边人的焦虑信号,有这些信号释放出来我们就是焦虑者了吗?当然不。写在前面的话: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所以读书笔记仅是基于我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中感兴趣或颇有收获的内容的整理和整合,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还是建议大家去阅读原书,收获才更多嘛~今天分享《你好,焦虑分子!》读书笔记第二篇。每个人表达焦虑的方式都不尽相同,理解其中缘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头条创作挑战赛#

爱美食、爱读书、爱旅行

爱一切平凡生活中美好的温暖瞬间!

焦虑的四个特点(焦虑性格的分类)(1)

今天又是读书笔记的日子啦


写在前面的话: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所以读书笔记仅是基于我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中感兴趣或颇有收获的内容的整理和整合,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还是建议大家去阅读原书,收获才更多嘛~


今天分享《你好,焦虑分子!》读书笔记第二篇。

每个人表达焦虑的方式都不尽相同,理解其中缘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前一篇中讲了什么是焦虑以及关于焦虑性格的12个关键性问题,通过12个问题来关注自己或身边人的焦虑信号,有这些信号释放出来我们就是焦虑者了吗?当然不。

焦虑有好有坏,只有当焦虑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需要干预。今天分享有关焦虑性格的分类,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是哪种焦虑者,因为每一种分类的干预方法是不一样的。

焦虑的四个特点(焦虑性格的分类)(2)

【1】有点焦虑的人和极度焦虑的人

根据焦虑的强度,可以分为有点焦虑的人和极度焦虑的人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点焦虑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为了应对环境,本身就是自带一点焦虑的,焦虑的存在要么是潜在的,要么是一目了然的,但它并不会让我们完全成为情绪的附庸,也不会妨碍我们的社交、友情、工作或私人生活。

对于极度焦虑的人来说,他们的焦虑并非一种只会持续几天、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暂时性状态,他们的焦虑感基本上要持续6个月以上。他们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状况:

第一,经常性注意力偏移。经常会被可能引起焦虑的情况所吸引。会习惯性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看似不祥的迹象上。

第二,持续的自动聚焦。必须了解发生了什么,并掌控未知、不确定或意料之外的事情。

第三,嗜好黑暗。往往对悲苦的事情有独钟;他们偏爱黑色、感人的故事、悲剧、惨事、忧伤的电影。对自己遇到的一切都抱有悲观的态度。他最感兴趣的,似乎都是不大好的事情:疾病、灾难、意外死亡、工作问题等等。

第四,不由自主的思维。就像安装了某种零故障的软件,当“焦虑”程序完美地运转起来的时候,自己就会不由自主的思维,脑子里都是那些糟糕恐惧的画面。

第五,严重的自信不足。这是最能体现焦虑性格令人痛苦之处,令焦虑性格者最难以忍受的状况。缺乏自信令极度焦虑者背负着三个沉重的心理负担:

  • 他人的目光令自己不堪重负。
  • 总觉得自己受到指责。
  • 觉得自己境况不佳,而且常常觉得自己是个没有效率的人。

第五、无能为力的感觉。通常会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们所遭遇的只有不幸,但那是“他们的错”。

第六,对他人的恐惧。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即便是朋友关系,极度焦虑者也会表现得内向羞怯。

第七,逃避。极度焦虑者会想方设法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可以让自己安心或逃避焦虑的事情上。

【2】创造型、自省型、好胜型

根据社会表现分为三类,创造型、自省型和好胜型。

第一类,创造型焦虑者。他们的典型特征:

  • 对自己的境遇从不感到满意。
  • 很少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
  • 沉浸在幻想之中。
  • 在反对的立场中感到自得。
  • 往往具有消极的世界观。
  • 为了逃避现实,可能会尝试酒精或其他的依赖物。
  • 从不会失去实现完美的希望。

创造型焦虑并非都是坏事,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家(贝多芬是标志性的完美主义创造者),常常会害怕他人的评价,而且对自己的作品总也不满意,这种持续的不满意却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类,自省型焦虑者。他们的典型特征:

  • 谨慎。
  • 认真,有时甚至是“严苛”。
  • 较有“文人”气质。
  • 常常过虑。
  • 始终抱有怀疑。
  • 做事喜欢不紧不慢。
  • 有自知之明,对别人的缺点也一清二楚。

于周围的人来说,自省型焦虑者可能显得过于严肃,蒙田(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可谓是自省型焦虑者的典型代表,蒙田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己的著作,都没有太大的信心。

第三类,好胜型焦虑者。他们的典型特征:

  • 对自己具有正面的看法。
  • 对其他“焦虑者”具有较为负面的看法。
  • 好胜型焦虑者除了标志性的不安之外,还有一种对博得所有人认可和喜爱的强烈需求。

他们总在未雨绸缪,也因此而成为“活跃的人”。他们把生活视作永不结束的挑战,这就表明,尤其是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焦虑的影响也不都是负面的,至少就社会成功而言是这样。典型的代表人物有维瓦尔第(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安德烈·马尔罗(法国小说家、评论家)。

【3】外倾型、内倾型、外倾-内倾型

根据社交行为分为三类,外倾型,内倾型,外倾-内倾型。

第一类,外倾型焦虑者。包含了“冲动型”“亢奋型”和“易激型”三种。

冲动型:渴望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总的来说,性情不稳定,而且常常走极端,有时还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困惑不解。他们会给人一种时刻都在表演的感觉。这类人的想象力异常丰富,生活过得就像一部小说。

亢奋型:焦虑可能发展为一种对激烈生活的渴望。容易受到制定各种目标的渴望的驱使。被一种对理想、对个人和社会地位的上升,以及对功利的渴望所驱动,在从事体育活动时,亢奋型焦虑者会拼尽全力。他们缓解紧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忙起来。亢奋,既是焦虑的投射,也是平复焦虑的药方。

易激型:焦虑性格的一种特殊表现模式就是易激的过度倾向。总是情绪不佳,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发火。具有一种过于敏感的反应性。会怒斥没有效率的人、目光短浅的人、行动缓慢的人和懒惰的人。很少有人能够获得他们的青睐。易激型焦虑者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怀有一种负罪感和羞耻感。

第二类,内倾型焦虑者。包含了“羞怯型”“强迫型”“多疑型”和“易感型”四种。

羞怯型:表面看来非常缺乏自信,但在内心深处,他们都是骄傲的人,有时甚至是太过骄傲。羞怯之人打心眼儿里惧怕一切形式的冲突。羞怯者的焦虑跟他们感到无法控制自己冲动的困难有着直接的联系。羞怯者的身上还存在一种内在心理冲突,自我与本我之间的冲突。

强迫型:承受着一种特殊的焦虑之苦,对自己所做之事的不断怀疑。都是在内心深处极为焦虑的人,他们顽固、精准、细致、在乎秩序,而且往往性格倔强,甚至专横。日常生活中,强迫型焦虑者的特点是谨慎、踌躇、困惑、优柔寡断、钟爱细节、完美主义。强迫型焦虑者非常惧怕风险。在需要采取行动的时候,强迫型焦虑者往往会在突然之间做出决定,有时候甚至是出于一时冲动。

多疑型:焦虑者的多疑不仅仅针对他人,还针对自己。多疑型焦虑者会习惯性地否定所有的人和事;他们时时都小心翼翼,即便是在经过证实之后。超级警觉:多疑型焦虑者会仔细地探查别人的目光、身边的种种事件和情形。深受内心不安的困扰:担心不被人所爱,所以,必须独自一人捍卫自己的存在、自己的领地,一句话,捍卫自己的自我。

易感型:易感型焦虑者也是一群缺乏自信的人。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恋脆弱性,对自己的看法极不稳定。他们会给人一种时时刻刻都处于自我防御状态的感觉。易感型焦虑者总是害怕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第三类,外倾-内倾型焦虑者。他们一会儿内倾,一会儿外倾,有人显现出“悲观型”的特征,有人是“奉献型”的特征,也有人表现为“嫉妒型”的特征。

【4】奇想病夫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分类,源自莫里哀塑造的人物形象——阿尔冈,他是一名疑病症患者,他明明身体健康却时刻担心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对健康问题的过度担心,造就了这类我们可以称之为“奇想病夫”的焦虑者。

第一类,疑病型。总是怀疑自己得病,他们会自行臆造出自己感觉罹患的病症。担忧的对象大多是来自内部器官(肝脏、肾脏、心脏、结肠等)的感觉,他们会警觉地细细体察这些感觉。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持续和过度的担心,会令疑病型焦虑者频繁就医。疑病型焦虑者通常会表现出三种悖论:

  • 唯一一种他们不会申诉的疾病,正是真正令他们感到痛苦的疾病,也就是他们的病理性焦虑。
  • 渴望通过对医疗知识的掌握让自己安心,主体通过各种途径而获得的新知识,又会被他们的想象转化为重大的风险。
  • 在与医生的关系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期待医生能够理解处在焦虑之中的自己,并认同自己对患有某种重疾或致残疾病的“直觉”,同时,他们又希望医生能够反驳自己对“奇想”疾病的笃定。

第二类,恐病型。不会错误地坚信自己得了病,但会非常害怕得病。过于频繁地担心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对有关健康和疾病的一切过分关注。恐病型焦虑者可能真的深受疾病的困扰,只不过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有所夸大。日常成了时时刻刻的忧虑:恐病型焦虑者往往很害怕细菌,害怕每年流感的爆发……

【5】焦虑的孩子

孩子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因为婴幼儿就已经有焦虑的表现了,虽然他们不能说话,但焦虑的表现是很明显的。

一、如何识别过于焦虑的儿童?

焦虑的四个特点(焦虑性格的分类)(3)

分离焦虑症:在发育过程中,儿童会体验到一种我们称为“分离焦虑”的现象,指的是,婴儿在主要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会做出忧伤的反应。分离焦虑症有如下征兆:

  • 分离可能让主体感到难以承受,并大哭几个小时。
  • 负面行为可能在每一次分离时反复出现。
  • 在母亲离开之后,主体的行为可能变得混乱:沮丧、虚脱、语言能力大大下降、恐惧、激动。
  • 在意料中的分离之前,主体出现拒绝、逃避、行为混乱、症状躯体化、愤怒。
  • 对一切分离可能性的提前焦虑,可能以持续的担心和恐惧的形式出现:噩梦、害怕被绑架、害怕父母遭遇意外、害怕令孩子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的灾祸……

二、焦虑的青少年

青少年会觉得对抗焦虑是一种必然的行为。青春期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令人感到焦虑的问题,就是“我是谁?”。自我的个性风格得到了周围重要的人的认可,从而形成主体对自我的感知。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主体就会陷入“身份混乱”之中。青春期的焦虑是一种常见而模糊不清的情绪现象。

青春期特有的三种焦虑:在心理形态上将青春期的焦虑划分为三类

青春期发育的焦虑,与对“被解放的身体”的恐惧有关:这种焦虑跟对从发展限制中解放出来的身体的恐惧有关。

抉择的焦虑,与对“被解放的心理”的不确定有关:这种焦虑跟对从发展限制中解放出来的身体的恐惧有关。

消沉的焦虑,与对“展现被解放的自我”的不安有关:这种焦虑是一种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会令主体在同一时间应对自己无所不能的幻想及其已知的风险,反过来,则是挫败、能力不足和无能为力的感觉。

成年后的焦虑和童年时期的分离焦虑是有关系的,所以,作为父母尽量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去缓解他们的焦虑。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下一篇分享焦虑的应对之法。


相关书籍:《你好,焦虑分子!》,阿兰·布拉克尼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焦虑的四个特点(焦虑性格的分类)(4)

>>专注个人成长、终身学习促进者<<

>>点赞和转发是最大的鼓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