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精神(学习二十大精神)
学习二十大精神(学习二十大精神)教育在三者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育成,都需要教育提供直接的支撑。人才在三者中为主体性支撑,教育发展需要以人才为基础,科技创新创造离不开人才实践。科技在三者中属于动力源助推,其来源于教育生产和人才创造,又可对两者形成反向影响和促动。答:这是一个创新。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多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
北京日报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本质要求
问:怎么理解二十大报告指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答:突出强调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要求,另一方面表明要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将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发展理念随着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创新。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多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
坚持“三个第一”
问:怎样理解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合并成为一章,放在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
答:这是一个创新。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教育在三者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育成,都需要教育提供直接的支撑。人才在三者中为主体性支撑,教育发展需要以人才为基础,科技创新创造离不开人才实践。科技在三者中属于动力源助推,其来源于教育生产和人才创造,又可对两者形成反向影响和促动。
报告提出坚持“三个第一”,实施三大战略,更加突出了科教兴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了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础性地位。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理念的新突破。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问:如何理解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要让实体经济成为创新的主战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当前,受国内外因素等叠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的战略谋划和工作安排,坚定了抓好实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两个全球倡议”是对时代主题的郑重回答
问:怎么理解二十大报告中“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这“两个全球倡议”?
答: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繁荣。2021年9月,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面对大国竞争、地区冲突、世纪疫情、恐怖主义、生物安全、网络安全等世界安全威胁,2022年4月21日,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是自“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全球安全倡议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应对国际安全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更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急剧提速,强烈冲击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二十大报告重申“两个全球倡议”,是对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郑重回答。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问:怎么理解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答: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全面依法治国既是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曾强调,“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问:怎么理解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及如何加强?
答: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要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