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曼闪卡怎么拿不会掉:揭秘风靡50年的 杜曼闪卡
杜曼闪卡怎么拿不会掉:揭秘风靡50年的 杜曼闪卡兜妈亲身谈自己的教育经历很多家长只追求“认识字”这个结果,而忽略了这之间的过程的确, 要是问中国爸妈准备哪三件事,大部分肯定是说,会拼音了吗?认识字吗?10以内算数会了吗?很多家长只追求“认识字”这个结果,而忽略了这之间的过程。所以要想帮助孩子进行早期认字启蒙,要先把准备基础做好。
网上有关闪卡的视频,有一个共同点,除了闪卡的瞬间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大部分时间孩子都略显呆滞,对于除了字卡之外的其他方面,任老师和家长百般引导,并未有神奇发生。
突然想起《最强大脑》的画面,一个疑似智障的人可以开任意16位数的14次方,貌似很强大,却并不尝试其他数字的其他次方,这好像说的也是记忆这回事。
对于大脑受损的的儿童来说,这种闪卡可能还有一定意义,如果把这种方法拿来用在正常儿童身上,可能真的会得不偿失,毕竟闪卡模式是填鸭式的灌输模式,训练的是孩子的记忆和背诵能力,而不是思考和创造,很显然跟智力相关的一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很多家长只追求“认识字”这个结果,而忽略了这之间的过程
的确, 要是问中国爸妈准备哪三件事,大部分肯定是说,会拼音了吗?认识字吗?10以内算数会了吗?
很多家长只追求“认识字”这个结果,而忽略了这之间的过程。所以要想帮助孩子进行早期认字启蒙,要先把准备基础做好。
兜妈亲身谈自己的教育经历
1、对印刷品感兴趣对印刷品感兴趣,而且觉得读印刷品是非常好玩的。这是第一步,也是认字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强调绘本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孩子听不完、读不懂都没关系,帮助孩子熟悉书,而不是讨厌书就够了。在兴趣做前提下,孩子自然愿意探究书上到底印了什么。
我一直不爱“指读“,都是让他自己去发现书上都画了什么,2岁前儿子对绘本上的动物和交通工具感兴趣,2岁后,他愿意指着上面的字问我是什么,我在读的时候就顺势告诉他,“这是字,妈妈现在给兜兜说的故事,就是这些字来表达的”, 帮助他初步理解字的概念。
2、多提供机会接触文字我会在玩中融入早期的认字,让孩子接触到,但不强求,等待孩子自己对这些文字好奇,顺势引导。
比如,外出点餐时,我就会和他一起看菜单,也会告诉他这上面的都是文字,文字对应的是我们的食物。坐电梯时,他会看着楼层数字的改变,我也会和他一起数数。或者在一起玩印有数字的积木时,自然而然地说,“我们拼完了A、B、C,现在需要D放这里,字母D在哪里啊?”。
这些都不是在教,这些只是让文字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孩子去注意到文字。
最差的教育就是搞坏了孩子学习的“胃口”
不得不说,现在的外界环境给了我们家长很多无形的压力,很多小学入学要求之一就是认识多少字。但古话说的好,“强按牛头不喝水”,最差的教育就是搞坏了孩子学习的“胃口”。
很多时候,育儿的压力把我们困住,因为“入学”需要,所以就必须会多少字,而让我们忘记了该怎么去教孩子。如果不能自己消化压力,明确任务,找到最佳的方案,而只是抱怨环境,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懈怠与失职。
其实孩子很多时候是会给我们惊喜的,只要我们自己不焦虑,不攀比,心中有数,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