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西周甲骨(陕西挖出一尊铜鼎)
陕西发现西周甲骨(陕西挖出一尊铜鼎)从考古发现来看,这些戎狄的先民以耕田为主,以畜牧业为辅,虽然农耕技术落后,但大体也是定居的农民,与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众所周知,匈奴人以游牧经济为主。而游牧经济的产生,远较农耕与半农半牧经济要晚。根据考古发现,周人口中的戎狄,并非从事游牧经济。他们也和华夏人一样,都以耕田为业。例如,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的陕西平原外的寺洼文化、李家崖文化、东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都是戎狄的主要源流。随后,淳维“烝”了自己的庶母们,联合游牧于大漠的戎狄,繁衍出一个强大的种族——匈奴。自商周以来,淳维的后裔都是华夏的大敌,他们曾有不同的名字,有时叫鬼方,有时候叫山戎,有时间叫猃狁,有时间叫荤粥,有时候叫戎狄、犬戎。他们犹如悬在华夏先民头上的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从事农耕的人民不得安生。根据古人的观点,国学大师王国维确信,后来周人口中的戎狄,就是匈奴人的祖先。一时间,匈奴源出于的戎狄成为了不刊之论。
匈奴,草原上的天之骄子。他们策马驰骋,鸣镝之声响彻天际,他们的弯刀和呐喊,足以让每一个战士感到胆寒。然而在20世纪以前,谁也不知道匈奴人到底是怎么来的。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匈奴人是夏朝的后裔。《史记·匈奴传》这样写道: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在汉人眼里,世界上所有的蛮族——无论多么令人厌恶——均为华夏的后裔,而匈奴自然也不例外。不知出于何种根据,司马迁将匈奴的先祖归于夏桀的庶子——淳维。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连匈奴人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例如匈奴人赫连勃勃在建立政权后,就将自己的国家命名为“夏”。
随后,淳维“烝”了自己的庶母们,联合游牧于大漠的戎狄,繁衍出一个强大的种族——匈奴。自商周以来,淳维的后裔都是华夏的大敌,他们曾有不同的名字,有时叫鬼方,有时候叫山戎,有时间叫猃狁,有时间叫荤粥,有时候叫戎狄、犬戎。他们犹如悬在华夏先民头上的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从事农耕的人民不得安生。
根据古人的观点,国学大师王国维确信,后来周人口中的戎狄,就是匈奴人的祖先。一时间,匈奴源出于的戎狄成为了不刊之论。
然而,人的认识永远受客观条件和时代的束缚。匈奴来无影去无踪,他们游牧和战斗的范围覆盖东亚、北亚以及中亚等多个国家,而一些域外文物的发现,很大程度冲击了“匈奴源于戎狄”的说法。
众所周知,匈奴人以游牧经济为主。而游牧经济的产生,远较农耕与半农半牧经济要晚。根据考古发现,周人口中的戎狄,并非从事游牧经济。他们也和华夏人一样,都以耕田为业。例如,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的陕西平原外的寺洼文化、李家崖文化、东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都是戎狄的主要源流。
从考古发现来看,这些戎狄的先民以耕田为主,以畜牧业为辅,虽然农耕技术落后,但大体也是定居的农民,与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外,在作战方式上,戎狄也和匈奴不同。匈奴以骑射为主,而戎狄和华夏一样,都以车兵和步兵作为自己的主战兵种。1980年,陕西出土西周晚期的多友鼎,其铭文如下所示:
“多友西追,甲申之晨,〈干加尃〉于厀,多友右折首、执讯廿又三人,孚戎车百乘一十又七乘,衣复笋人孚。”
根据这些金文,我们从“孚(俘)戎车百乘一十又七乘”来断定,戎狄打仗也是用战车的,而且数量不少。
依据种种证据,学者们断定,匈奴绝不是戎狄!从司马迁开始,我们已经被误导了2000多年。
既然戎狄不从事游牧经济,也不骑射的方式作战,那么名唤曰匈奴的游牧民到底源于哪里呢?现在就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域外,回到游牧民最初产生的地方——北亚荒原。
上世纪,苏联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阿钦斯克附近安德罗诺沃村,发现了一处墓葬。而通过这个墓葬,学者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青铜器文化。按照惯例,学者们以地名将之名为安德罗诺沃文化。而安德罗诺沃人,也成为草原诸民族中,最先发展出先进青铜器的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1600~1300年左右,安德罗诺沃人开始扩张,他们将自己的文化因素传播向东至大兴安岭,西至里海,南至土库曼斯坦的广大地区。而从此时起,草原诸族学会了冶炼和使用青铜器。
在中国地区,安德罗诺沃人在新疆的七河地区、帕米尔地区、费尔干纳地区定居下来,和中国境内西北地区的天山北路文化、四坝文化和齐家文化对峙。另一支北上进入俄罗斯境内,贝加尔湖以西的米努辛斯克盆地,与当地文化混合发育成卡拉苏克文化。这时候应该是夏代晚期到殷商早期。这些文化,均以农牧混合经济,然而一场气候上的剧变却引导了一个新型经济体制的形成。
2800年前,全球气候突然变得干冷无比,草原上逐渐不再适合农业的生存。为了活命,他们被迫离开世居的家园,赶着牛马羊,逐水草而居。这些来自于北亚的百姓,成了历史上第一批游牧民。
然而不稳定的游牧经济很难满足游牧民的生活,他们时常需要依靠劫掠才能维持生存。这些游牧民,骑在马上,像狂风一般劫掠着、征服着、奴役着他们所能看见的一切居民,他们足迹逐渐到达了中国。
在他们的压迫之下,处于周文化周边的戎狄文化不得不向内地逃窜。为了躲避在身后穷追不舍的游牧民,戎人像洪水一般由萧关道涌入关中盆地,而强盛数百年的西周也遭到了灭顶之灾。公元前771年,戎人攻破了镐京,周幽王被杀。周平王被迫放弃西岐故地,只能东迁洛邑。
西周灭亡,华夏诸国震惊不已,一时间群龙无首,而戎狄们趁着华夏诸国的慌乱,发动了如同潮水一般的攻势。这个时代就如孔子所说:“南蛮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为了抵御戎狄入侵,华夏诸国终于重新团结了起来,他们要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和文明而战。
当华夏诸国与戎狄短兵相接时,一个更可怕的敌人却犹如一团乌云,向中国的边境步步紧逼,而他们就是一群自称为“胡”的游牧民。
好书推荐:都说读史可以明智。然而中国上下五千年,史料更是浩若烟海,想读完二十四史谈何容易。据笔者所知,读完二十四史的学者,简直屈指可数。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著名学者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便诞生了。
本书上起两汉,下至民国,共计651万字,是中国跨度最长,字数最多的历史小说。与《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小说不同的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以史实为主,演义的部分非常少。如果说《三国》是七分真三分假,《通俗演义》便是九分真一分假。
因此,本书不仅可以给大家带来娱乐,而且能真正学到知识。故而历史学家顾颉刚才极力推荐这本书:“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这本《通俗演义》”。
这套书在理工社出版,一共六本,在经过严格编审后出版,加起来6千多页。如今本书正在头条号上做活动,原价400,现价165,而且只印了5000册。大家也看到了,本书已经卖了2700多套,由此可见,此书有多么欢迎。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再难以如此实惠的价格买到质量如此优秀的书籍了!
因此,有意向的读者,请点击下方横条参与团购,绝对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