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50章白话解释及个人感悟(白话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道德经第50章白话解释及个人感悟(白话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既以与人,己愈多: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得到更多。既以为人,己愈有:总是尽力为别人着想,自己活得也更为充实。一些拥有大智慧的人,他所认为的有意义人生,就是能够帮助到他人,这本身就是其人生目标。所以很多有能力的人,赚了钱反而全部捐献出去,甚至是偷偷地捐款;他觉得做这件事很有价值,内心非常充实。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的有知识。2.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不积:圣人是没有私心的。
今天写到第八十一章,老子放在最后的这几句话,必然是整部《道德经》重点中的重点,下面来看看总结之语: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甚至还不中听,忠言逆耳利于行,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良的人从来不强词夺理,善于辩论的人内心势必不善良。可能仅仅为了说服对方,还去学习辩论之道,学习口才,但是内心真实动机说白了,就是通过语言驱使他人按照自己意志去做事,这是不纯粹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的有知识。
2.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积:圣人是没有私心的。
既以为人,己愈有:总是尽力为别人着想,自己活得也更为充实。一些拥有大智慧的人,他所认为的有意义人生,就是能够帮助到他人,这本身就是其人生目标。所以很多有能力的人,赚了钱反而全部捐献出去,甚至是偷偷地捐款;他觉得做这件事很有价值,内心非常充实。
既以与人,己愈多: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得到更多。
3.天之道,利而不害
自然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从来不伤害它们。所以学习兵家法家,可能是走了偏路,因为其初衷就是自己得到好处,君主得到控制权,是用霸道王道,为了达成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哪怕做善事,可能也只是为了让对方放松警惕,有一天能够干掉对方,这不是天道。
4.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做事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为而不争,是老子全文最后一句,可见其重要性;一个是“为”,另一个是“不争”;看似有矛盾,实际却是真理,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要有所为,不一定非要和别人去争,始终走在自己擅长的道路上,做最拿手的事情,最终能够“无为而无所不为”。
“不为”就是虚无主义,“有为”就会成为斗争目标;那么把二者统一起来,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儿,这就是正道。
老子在最后一章,还是强调了善良,要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做事,最终才会得到好处;想着整别人,自己一路势必辛苦,心里面时刻有所挂碍,即使获得一时胜利,也会惹来麻烦,胜则生怨;所以斗争从来就不是一条好路,真正智慧的方法,是结交善缘,和别人成为朋友,最终才能够“无为而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