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乡古镇(我家就在岸上住)
山东水乡古镇(我家就在岸上住)这座房子是当年供销合作社时期修建的,大约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当年修建时可是下了功夫用了料的,龙潭古镇的风韵依稀可辨。而“金锣”冷鲜肉的广告牌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又拉回到了今天。日常的生产生活资料摆了个满满当当,这是人们赶会抢购的主打产品。 二月二龙抬头,每年这天很难遇到好天气,今年却风和日丽。从空中俯瞰龙潭古会,漳卫新河(古鬲津河)大堤将河道和龙潭村截然分开,大堤上、主街道挤满了人和车辆,从主街道和大堤交汇处向右下方(西)延伸像是龙头,龙潭村像是龙身,伸向左上方(东)的大堤和主街道像是龙的双翼,龙潭古镇正在迎风腾飞,在古鬲津河畔展现新的风姿。 早晨的阳光洒在古会的街道上,二月初二仍是春寒料峭,人们穿着棉衣也会有丝丝寒意,一排铁推车的车把闪着冷冷的光,让人有点不敢触摸。 尽管如此,为了在古会上有个好生意,商贩们还是早早占住有利位置,坐等顾客的到来。
今年欣逢建国七十周年,我拟以古鬲津河(今漳卫新河)畔宁津乡土文化为主题拍摄一个大的图片专辑,题目就叫《我家就在岸上住》(取自歌曲《我的祖国》),作为我献给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
夏时,大禹疏九河,鬲津河即九河之一,她是宁津县境内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风物。宁津县就在古鬲津河的东岸和南岸,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源远流长的杂技、武术、陶艺、美食、蟋蟀文化闻名遐迩。
带着对祖先的敬畏,对历史的温情,对文化的尊崇,我从“二月二龙潭古会”开始了我的拍摄历程。计划是从大曹镇和德城区交界处开始到长官镇和乐陵县交界处结束,沿古鬲津河的村庄、乡镇的古树老宅、奇人逸事、传统手艺、民间美食都将进入我的视野,请跟随我的镜头,沿着古鬲津河来一场乡土文化之旅吧。
看着一张张充满乡土气息的照片,你会感觉到自己就在古鬲津河大堤上漫步,燕赵的慷慨悲歌和齐鲁大地的儒雅之风在耳畔交织,你仿佛穿越时空,听到了遥远天际传来的古鬲津河中铿锵的船工号子,看到了河面上片片飞舞的白帆......
二月二龙抬头,每年这天很难遇到好天气,今年却风和日丽。从空中俯瞰龙潭古会,漳卫新河(古鬲津河)大堤将河道和龙潭村截然分开,大堤上、主街道挤满了人和车辆,从主街道和大堤交汇处向右下方(西)延伸像是龙头,龙潭村像是龙身,伸向左上方(东)的大堤和主街道像是龙的双翼,龙潭古镇正在迎风腾飞,在古鬲津河畔展现新的风姿。
早晨的阳光洒在古会的街道上,二月初二仍是春寒料峭,人们穿着棉衣也会有丝丝寒意,一排铁推车的车把闪着冷冷的光,让人有点不敢触摸。
尽管如此,为了在古会上有个好生意,商贩们还是早早占住有利位置,坐等顾客的到来。
日常的生产生活资料摆了个满满当当,这是人们赶会抢购的主打产品。
这座房子是当年供销合作社时期修建的,大约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当年修建时可是下了功夫用了料的,龙潭古镇的风韵依稀可辨。而“金锣”冷鲜肉的广告牌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又拉回到了今天。
村民自建的土筑房子留存到现在的并不多见,临街便有了商业价值,我们的镜头更喜欢停留在这样的建筑上。
烤地瓜的老两口先生好炉火,等一会买卖忙起来就光有收钱的空了。呵呵
蒸小米面窝头的商贩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早餐时间,小米面窝头可是抢手货,吃两个热乎乎的窝头,喝一碗热辣爽口的豆腐脑,那可是庄户爷们的最爱哦。
包子铺也毫不示弱,喷香的牛肉丸香气扑鼻,不停下来尝上几个还真的对不起自己这张嘴。
太阳越升越高,气温转暖,开始上买卖了,所有的商贩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准备迎接一波波的顾客上门。
街上行人渐渐多起来,问价的、试用的、讨价还价的声音交杂在一起。
烤地瓜的师傅乐开了花。
石磨芝麻酱香透了整条街!
奶奶抱着小孙孙也出现在人流之中。
猜猜这是卖啥的?猜不到吧?拉锁和松紧带,呵呵,十个人就有八个人猜不对。真不知道这东西的利润空间有多大,一天下来能赚多少钱。听老板的吆喝声劲头可是不小。
身材修长的美眉轻盈走过,她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五颜六色的拉锁和松紧带。要知道,她可是我追出十多步才找回来的模特哦,可惜连她的名字也不知道,第二天我们在古会上又见到了一次,她笑靥如花冲我打了个招呼,搞得我半天的疲劳一扫而光。
知道这是卖啥的?粘合剂。老板比过去卖老鼠药的还能忽悠,老头老太太围了一大圈。
降价销售棉衣,农民大姐都会过日子,又便宜又暖和,那就一个字“抢”!
甜甜的山药豆可是小朋友的最爱。
老人来到古会上说啥也得给小孙孙买个稀罕玩具带回去,漂亮的女老板忙不迭地推销,绝不放走一个老头。嘿嘿
老大爷们也爱吃两口酸酸甜甜的糖葫芦。
卖书包的老板俨然坐镇中军帐的大元帅!
这三个推销化妆品的美女,被五颜六色的气球包围着,美的不要不要的。可能她们觉得古会就是一个大Party 先玩嗨了才叫好。
这个大哥玩起来也挺嗨,一塑料盆乒乓球投出去还不尽兴,能投中多少奖品倒在其次,高兴就好!
这位美女看到我拍她,娇羞地嗔怪我“也不买我的化妆品,拍我有嘛用啊?”
糖葫芦总是最受欢迎的,老板多数时候应接不暇。
这位大娘拿着自己的手工艺品来会上,挣钱多少不谈,确是独一份。
奶奶给小孙孙买了一双虎头鞋,穿上可以驱邪避灾哦。
卖二手农机的,这在其他集市上可不多见。
一车旧檩条、房梁,这种东西和旧家具,据说在过去的龙潭古会上有相当大的市场,现在零零星星还有,这是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的。
看看这位师傅干的活,年轻人恐怕没几个知道了。
煎饼大卖。
各种果脯更是抢手。
小男孩焦急等待着妈妈买下心爱的积木。
三位大姐看中了这块花布,当街打开挑个仔细。
卖羊杂的车子前围满了人,对平时以面食青菜为主的人们来说,羊杂是最好的牙祭。
吕师傅的正宗柴胡店烧肉现煮现熏,根本供不上卖。三天古会赶下来,除了腰包鼓了起来,他累得浑身酸痛。
吕师傅的肉案子旁边的三轮车上,他的女儿非常懂事乖巧,半天都老老实实待在驾驶室里面,不吵也不闹,她懂得爸爸妈妈得趁着赶会的功夫好好赚钱。
整个一条街上卖的最火的莫过于烤串了,师傅们都是在迪曲的伴奏下工作的,很是疯狂!看着他们烤串就来劲。
卖内衣内裤的摊位就属本命年的大红内裤最热卖,大姐的夸张地向人们展示内裤的强度和韧性。
这位老大娘甘于寂寞,来到一个古董摊前,捡起几张文革时期的毛主席照片一张张地端详起来,在她心中主席就是神。
成衣架子尽头是一位卖旱烟叶的老大爷,滚滚人流中停下来买烟叶的人很少,毕竟吸烟的人越来越少,抽旱烟的人就更少了,他自己不停地大口吸着纸卷的旱烟做广告。
这位老先生既相面也看阴阳宅,还能祛痣除痦、治牙疼,是不可多得的全才。只是他能不能给自己看一卦,早日摆脱街头相面看卦的命运呢?
年轻的恋人嘛时候也忘不了自拍,不管人群多拥挤,先咔嚓一张再说。
小孙孙举着风车美得什么似的,可是奶奶有奶奶的玩法,和老姊妹聊天叙叙旧最能打发功夫了。
小孙孙相中了一个面具,奶奶抬手给他摘,他有点望眼欲穿的感觉哦。
吹糖人的老爷爷在古会上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既然是二月二,就少不得理发求个吉利喽。我们这里有“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虽然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但是人们好像都不想破坏这个规矩,进了农历二月才理发。可是由于时尚的年轻人都去理发店理发,所以街头的剃头刮脸摊只有岁数比较大的人才会去,生意自然有些寡淡。但是这绝对是街头一景,说不定将来再也看不到了呢。
临时搭起的儿童游乐设施最热闹,片刻不得休息。临近中午了,孩子们玩性不减。
大堤上十元一双的鞋摊,还是有不少人光顾的。
奥陆宝、老八路,这是啥?这不是一条条的香烟,是鞋盒子。哈哈
朋克风格的小两口开车来卖衣服,买卖好当然好,买卖不好也乐呵,坐在后备箱里表现力十足。
水果大卖。
卖日用品的大姐居高临下,再大的摊子也能照顾的过来,手机也是计算器,算账倍灵。
画糖画的师傅精益求精,买的人再多也是一丝不苟。
摊子不大,孩子们挤了一大堆。女孩儿脸上的笑容简单纯粹,似乎只有我们童年时才有。
两个女孩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她俩弯腰低头看师傅怎么崴糖。
一个糖画做好了,师傅举起来在阳光下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小姐俩目不转睛盯着看。
回家路上,拿着自己的糖画乐得合不拢嘴。
联通冀鲁两省的桥头交通拥堵,每年古会都这样。
中午吃饭可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包子铺人满为患,排队等上半小时很正常。
中午饭口,难得的清闲一阵,老板娘玩会手机,下午还会有更忙的生意。
三天古会期间,每天下午、晚上,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都会准时唱响,戏棚里的观众满坑满谷,毕竟现在看大戏这种机会很少了,而且还免费。
唱大戏支出的款项来自于村民的捐款,这是多年的惯例。龙潭村虽然村子大但人心齐,很多大村做不到这一点,自己把自己弄得支离破碎,龙潭村村民深深懂得自己的村子得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用心经营,龙潭古会能经历600多年而长盛不衰,就是一代代村民的人心使然吧。
作者 | 丁香雪
作者本名祝华东,自号快哉堂主,网名丁香雪、千里快哉风,现供职于宁津县人民法院,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自己书写的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近年来致力于人文纪实摄影。
·END·
让镜头始终带着生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