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相亲交友找对象(湘西相亲记)
湖南湘西相亲交友找对象(湘西相亲记)在火车站出来的一个街道路口 ,停着几辆等客去麻阳的面包车。“去麻阳每人5元”车主不停地呼叫着。我们上了叫客的那辆,车里已有三个人了,阿霞看车里的那几个人有点儿不太对劲,即带我们下来。怀化是湘黔铁路和枝柳铁路相交的十字交通枢纽。那儿旅客流量大,人员复杂。我们夜间抵达这个陌生的地方,虽不说害怕,但却有诸多不便。下班车后,阿霞就带我们打的去火车站,乘去麻阳的火车。到了那儿我们得知,已没有去麻阳的火车了。我们只好让阿霞用湖南本土方言打听去麻阳的汽车。2005年8月5日(农历7月1日),星期五上午,我和连襟、阿万、阿霞姑娘,一行四人去凯里火车站乘去怀化的火车转麻阳。但到那儿时班列已经过了,要走得等到下午15点30分。因赶路心切,我们马上去凯里客车站赶上午发往怀化的班车。结果买到了12:30的班车票。这是一趟凯里发往邵东途经怀化的班车。发车时间到了,还没见到车影子。车站的人说,车正在修理车间换轮胎。乘
原创作者:杨正邦(原铁道兵第八师)
十七年前,我连襟的长子阿万在沿海打工时,爱上了湘西麻阳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姑娘阿霞。两位年轻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恋爱后,确定建立婚姻关系,并要求男方的老人去麻阳女方家相亲。为了成全他们,我连襟要我陪他前往。
入乡必须随俗,为了圆满完成此次相亲之行,我们得先了解湘境内的风俗和礼节。于是,我们向在我们凯里市经商的湖南人咨询当地相亲的风俗。他们告诉我们,买点礼品酒、礼品糖和一条香烟就可以了 。湖南人流行抽白沙烟,就买一条白沙,以便对方的叔伯兄弟来相会时散给他们。另外还得打发女方生父母和爷爷奶奶红包。
(一)艰难的旅途
2005年8月5日(农历7月1日),星期五上午,我和连襟、阿万、阿霞姑娘,一行四人去凯里火车站乘去怀化的火车转麻阳。但到那儿时班列已经过了,要走得等到下午15点30分。因赶路心切,我们马上去凯里客车站赶上午发往怀化的班车。结果买到了12:30的班车票。
这是一趟凯里发往邵东途经怀化的班车。发车时间到了,还没见到车影子。车站的人说,车正在修理车间换轮胎。乘客们一直等到下午2点才发车。坐了这趟晚点一个半小时的班车,我们真后悔。不仅车费要比火车贵得多。而且如果乘下午3点半的火车也要比它先到。
这趟40多座的双层卧铺客车在凯里发车时,只有十来个乘客。到台江后,一路上客,一路停。途中上车的都是在沿途做生意的,回邵东进货的湖南人。由于沪昆高速凯里至玉屏段正在施工,路难行,车速慢。我们10点才抵达怀化。
怀化是湘黔铁路和枝柳铁路相交的十字交通枢纽。那儿旅客流量大,人员复杂。我们夜间抵达这个陌生的地方,虽不说害怕,但却有诸多不便。下班车后,阿霞就带我们打的去火车站,乘去麻阳的火车。到了那儿我们得知,已没有去麻阳的火车了。我们只好让阿霞用湖南本土方言打听去麻阳的汽车。
在火车站出来的一个街道路口 ,停着几辆等客去麻阳的面包车。“去麻阳每人5元”车主不停地呼叫着。我们上了叫客的那辆,车里已有三个人了,阿霞看车里的那几个人有点儿不太对劲,即带我们下来。
另一辆车的车主又叫我们上了他的车。这时,第一辆车的车主骂起来了。为避免车主的争吵,我们只好下来,走开,不坐了。看着我们要走,两个车主都叫我们。后来我们上了第二辆车。阿霞用麻阳本土方言对驾驶员说,到麻阳再付钱,车主也答应了。
怀化至麻阳公路为普通柏油路面,车出怀化城后,几乎都是下坡。有的路段坡度还特别大。接近深夜,我们没遇到客车了,因这条路是通往吉首、张家界方向的,遇到夜间行驶的贵州大货车还不少。
11点30分,我们抵达麻阳县城。到阿霞家时她父亲已经睡了。阿霞叫醒其父粱叔开门后,立即用电饭锅煮饭,接着与阿万一起推着单车上街炒了几道菜,还买了些凉菜回来。我们用过餐,冲凉后休息时已是凌晨一点了。
(二)亲家粱叔进城创业的故事
我们抵达麻阳的那天晚上,我连襟的亲家粱叔给我们讲了他进城创业的故事。他说,他从乡下到县城居住已有20多年了。由于孩子多(四女一男),为了养活全家,他把乡下的房子卖了,带着老婆孩子进城创业谋生。他们先租房居住。粱叔开始拉板车,妻子趸菜和水果卖。拉了一段时间的板车后,他改了行,打家具卖。
他说,他的木工活,从没投过师,全靠自学,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有时候,遇到难题,晚上他总是睡不着觉,翻来覆去想如何攻克它。第二天起来就按晚上所想的办法去做,果然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了。他打的家具很受客户欢迎。由于家具好卖,赚了些钱,他就在县城里买了一栋老木房。然后,把木工房搬到自家的木房里。又请了一些木工与自己一起打。最后,他自己不打了,只负责管理和销售。
他还告诉我们他家里发生的事情。他说,他与阿霞的妈妈已离婚10年了。离婚后五个孩子归他抚养。在带五个孩子的10年里,虽吃尽了苦头,他还是把五个孩子带大,并培养他们读了书。老大阿霞因小时候病多,只读了小学。老二姑娘卫校毕业,老三姑娘初中毕业后读中专,老四是个男孩,现正读高中,下学期开学就是高三了。老五姑娘今年中考考了全县第一。好几个高中学校都想要她。她最后决定读麻阳一中。
他说,人家都说,寡公都是败家子。但他却又带孩子,又挣钱。在与老婆离婚后的10年中,他还把原来的老木房改建成了两楼一底的标准房。
他告诉我们,与前妻离婚后,他带着5个孩子,一直不娶,不久前才再婚娶了一个。现在孩子们又叫他前妻回来住。他说,“回来可让三楼给她住,但我的事情,她不能啰嗦。”我们到粱叔家的那天晚上,他的前妻和后妻都不在家,去帮助嫁到乡下的二姑娘收花生去了。
第二天一早,老五姑娘才骑着自行车去把她俩接回来。看来,这一家人还是相处得挺和谐的。老主人能让已和自己解除婚姻关系多年的前妻回来居住,说明他胸怀宽阔,宽容前妻,不计前嫌。
当问及他俩为何离婚时,男主人说,无共同语言。老太太是个老高中生,他才是小学三年级文化,两人说话不对头就吵,后来干脆离婚算了,就这样分手的。
8月7日上午,在送我们去麻阳火车站的路上,男主人的前妻也谈了她与男主人进城创业的艰苦历程。她说,刚进城时,老梁干他的活,她边带娃娃,边做生意。背上背一个,挑着一对摆箩,一头坐着一个娃娃上街趸菜,趸水果卖,很辛苦。
她说,她还去过贵州的铜仁、松桃、印江、沿河等地做过米、糠、桐子等生意;也拣过破烂;甚至还讨过饭;除了没卖过肉体以外,什么都做过了。对她与男主人的关系,她也说,离婚10年了,并没过多地指责男主人。这说明,他们的离婚完全是双方自愿,并非第三者插入。男主人的再婚,也不过是不久前的事情。
(三)麻阳印象
麻阳苗族自治县隶属于怀化市,城内街道整洁,两边的人行道,都铺了彩色水泥地砖。清晨,环卫清洁车在紧张地拖挂着城内的生活垃圾。一座连接锦江河两岸的跨河公路大桥正在建设之中。大桥建成后,它将与西面的枝柳铁路大桥一起,把麻阳城装饰得更加美丽。
粱叔说,大桥完工通车,两岸连成一体后,县委、县政府将由城中心迁到河的对岸。该县还正准备申报县级市呢!
麻阳苗族自治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滕代远就是麻阳岩门镇玳瑁坡村的苗家人。他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1934年夏,他与陈云等同志一起,代表中共到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受到斯大林接见。随后,入列宁学院学习。他任过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铁道部长,是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是麻阳苗族自治县的这块红土地养育了他,他是麻阳人的骄傲。
滕代远纪念馆是该县城的一个重要红色旅游景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锦江广场是县城里的另一个景点。它紧临锦江防洪大堤。其面积之大,无法估计确切面积。据说,它是目前湖南省内最大的一个广场。场内有大型雕塑,中心广场用抛光瓷砖铺设,大舞台铺大理石,广场周围是绿地和各种体育健身设施,还装有各种灯饰,以方便人们夜间娱乐、休闲。听说,广场修了两年多,耗资数千万。还有一些配套设施待完成。
亲家粱叔告诉我们,1996年涨洪水,淹了麻阳县城。后来上级拨了数千万元的专项资金,修建了一条超过历史上最高洪水水位的,围了整个县城的钢筋混凝土防洪堤。现在再涨洪水老百姓也不怕了。
麻阳苗族自治县是一个以苗族人口为主的县。但我们在县城里,没见到一个身着苗族服装的人。也没听到说苗语的。粱叔说,“我们湖南民族地区汉化速度很快。就麻阳来说,除了边远山区仍保留苗族服饰,讲苗语,遵苗族风俗外,其他的苗族人都着汉装,说汉语,遵汉族习俗了。就拿我家来说吧,户口上一家人都是苗族。但没有一个人会说苗话,也听不懂苗话。”当地苗文化在消亡,这是一个摆着的现实。看来以后要找那里的苗族历史文化资料的话,只能从馆藏资料里找了。
(四)相亲宴
8月6日夜,主人粱叔为我们办了一席丰盛的相亲宴。除了他的家人外,还有他的老父亲、他的大哥大嫂及大哥的大儿子、大儿媳,他的三弟、四弟等。
相亲宴,顾名思义是为商议孩子们的婚事而举行的宴会。因阿霞与阿万相识已不是一两天。阿万与阿霞家五姊妹和老人都相处得很熟了,大家都喜欢阿万。所以宴会开始,主人只是象征性地说了几句,“阿霞与阿万的婚事,他们年轻人喜欢,我们老人没意见。今天男方家两位老人远道而来,上门相亲,已表示了他们的诚意。我看,这件事就定下来了。至于什么时候举行婚礼,咱们改日再商议。今天准备了粗茶淡饭,大家就随便吃吧!”
我接着代表男方家说了几句答谢的客套语后,我们就边吃边聊。聊得最多的算是粱家四兄弟进城创业的故事了。
亲家粱叔家共四兄弟,老父亲梁爷爷是解放初期的老支书,主人粱叔排行老二。其大哥粱伯向我们介绍了他自己进城创业的故事。他说,老二胆子大,一次性把一家七口全部带进城。他自己胆小,不敢冒失行动。他进城实行三步走。第一步。先一个人进城,边打工,边体验。经过一年时间的县城生活,他发现,只要有5元钱,就可以解决一个人在麻阳城里一天的生活。于是,第二年他把老婆带进城,孩子们留在乡下。他老婆进城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后,才把孩子们接进城里生活。
粱伯说,起初,他以47元的本钱做些小本生意。后来,逐步做大。他办过鞭炮厂。现在做百货、杂货批发生意。其商品除发往本县和邻县外,还发往贵州的松桃、沿河、铜仁等地。他买了两部送货车,雇了两个驾驶员和一个收银员。其次子还在深圳开了一家超市。其大儿子是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大儿媳在麻阳县医院工作。
粱伯说,“我们四兄弟都进城创业了,除了三叔住怀化外,我和二叔、四叔我们三个都住麻阳城。”
我问他,靠什么招术,才把生意做得如此红火时。粱伯说,“一个字‘苦’。我们农村人吃过苦,不怕苦。这是城里人所欠缺的。不怕吃苦是我们乡下人在城里立稳脚跟的资本,也是优势。我是靠吃苦把生意做活的。其次是 ‘信用’,它是生意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我们生意人是靠吃百家饭来支撑的。只有讲信用才会招来八方宾客。我的体会就是,要把生意做好,就必须践行‘苦 信用’这三个字。”
粱伯还告诉我,“与湖南人做生意,赚湖南人的钱难,与贵州人做生意,赚贵州人的钱容易。以后你们如果做生意,最好就在你们贵州做。贵州好找钱。现在很多湖南人都跑去你们贵州做生意,就是他们看准了你们贵州这个大市场。你们要充分利用你们的地域优势。”
粱伯最后深有感触地说,“20多年前,我靠47元的本钱,带着一家人进城创业。通过自己的艰苦劳动,现不仅有产业,有房产,还有两个家庭成员有工作,吃皇粮。如果在农村的话,那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那次相亲之行已过去了17个年头,阿万和阿霞的孩子已经读初中了。但那次相亲之旅的情节和粱家兄弟进城创业的故事至今仍在我的记忆之中。我还常常把粱伯“五元钱的启示”的创业故事讲给年轻人们听呢!
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
作者杨正邦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