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学中对王权正统的看法(大明王朝公器的冗赘与浮滥)
明朝史学中对王权正统的看法(大明王朝公器的冗赘与浮滥)朱见深又封班卓儿藏卜为国师。很快,札实巴又被进封为法王。这里所谓真人,就是“正一真人”,为道教封号,全称龙虎山正一真人;明、清两代,掌道教,领龙虎山上清官道众。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张正朝入朝,封为真人,秩正二品,世袭;明穆宗隆庆(公元1567年~公元1572年)中,革去真人,只称提点;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初,仍复旧称;所属有法官、赞教、掌书等法官。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授张应京大真人,秩三品,袭封;所属有提点、提举、法箓局提举、副理、赞教、知事等法员;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授光禄大夫;后曾降为正五品,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仍复旧制。其后,有西番僧人札巴坚参,他被朱见深封为:万行庄严功德最胜智慧圆明端仁感应显国光教弘妙大悟法王;西天至善金刚普济大智慧佛。札巴坚参的徒弟札实巴锁南坚参、巴
作者:史遇春
明宪宗朱见深喜好医卜星相之术。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农历十二月,朱见深即位还未满一年,便升左正一、道士孙道玉为真人。
所谓正一,即官名,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始置;左正一、右正一各一人;为明、清两代的道录司职官;主要职责是掌理天下道教之事;秩正六品。
这里所谓真人,就是“正一真人”,为道教封号,全称龙虎山正一真人;明、清两代,掌道教,领龙虎山上清官道众。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张正朝入朝,封为真人,秩正二品,世袭;明穆宗隆庆(公元1567年~公元1572年)中,革去真人,只称提点;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初,仍复旧称;所属有法官、赞教、掌书等法官。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授张应京大真人,秩三品,袭封;所属有提点、提举、法箓局提举、副理、赞教、知事等法员;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授光禄大夫;后曾降为正五品,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仍复旧制。
其后,有西番僧人札巴坚参,他被朱见深封为:万行庄严功德最胜智慧圆明端仁感应显国光教弘妙大悟法王;西天至善金刚普济大智慧佛。
札巴坚参的徒弟札实巴锁南坚参、巴竹也失二人,皆被朱见深尊为国师。
很快,札实巴又被进封为法王。
朱见深又封班卓儿藏卜为国师。
朱见深又封领占竹为:万行清修真如自在广善普慧宏度妙应掌教翊国正觉大济法王、西天圆智大慈悲佛。
朱见深又封西天佛子札失藏卜、札失坚参、乳奴班丹、锁南坚参、法领占等五人为法王。
其他被朱见深授予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者,也是不可胜计。
这些僧人,他们衣食住行,全都是大明王朝亲王的规格;他们外出,则有金吾仗(明亲军有金吾卫,掌管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喝道。
这些锦衣玉食的僧人,总计有几千人之多;而且,大国师以上,还被大明朝廷配以金印。
其后,李孜省因为符箓而幸进,还官至礼部右侍郎。
邓常恩、赵玉芝、凌中、顾玒等人,均以方术得幸,官至太常卿。
其他士流之外的杂流人等,如技艺、工商者,加官至侍郎、通政、太常、太仆、尚宝者,不可胜计。
据说,朱见深每每令宦官传旨,赐予官职者,一传就是百十人之多,当时称此等为传奉官。
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天下四方的白丁、钱虏、商贩、技艺、革职人等,还有士大夫的子弟,全都攀附皇帝的近侍和内臣,向他们进献珍玩,如此,这些人动辄便可以得御赐为太常少卿、通政寺丞、郎,署中书、司务、序班等职位。
原本,以上这些职位,都是必须经过吏部、内阁选拔任命,但是,这个时候,这些职位都由皇帝随意赏赐、特旨迁除的。
这就是所谓的传奉官。
传奉官出现之后,当时内阁三位阁老的子侄辈、孙子辈,甚至还是幼童,就已经被授职为中书了。他们有冠带、有牙牌,被支付薪俸、还给配隶役,但是,他们又不用实际处理朝廷事务。
吏科给事中王瑞在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曾上疏云:
“祖宗设官有定员,初无幸进之路,近始有纳粟冠带之制,然止荣其身,不任以职。今幸门大开,鬻贩如市。恩典内降,遍及吏胥。武阶荫袭,下逮白丁。或选期未至,超越官资;或外任杂流,骤迁京职。以至厮养贱夫、市井童稚,皆得攀援。妄窃名器,逾滥至此,有识寒心。”
御史宝应张稷等也上言:
“比来末流贱伎,妄厕公卿;屠狗贩缯,滥居清要。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白徒骤贵,间岁频迁,或父子并坐一堂,或兄弟分踞各署。甚有军匠逃匿,易姓进身;官吏犯赃,隐罪希宠。一日而数十人得官,一署而数百人寄俸。自古以来,有如是之政令否也?”
当时授职的泛滥,其严重程度,即所谓“一日而数十人得官,一署而数百人寄俸。”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农历八月,朱见深病逝,终年41岁。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继位,是为明孝宗。
朱祐樘即位之后,全部裁汰传奉官千百人。
朱祐樘又下诏,命礼官议定:裁汰诸寺法王至禅师四百三十七人;喇嘛僧七百八十九人;中土为禅师及善世、觉义诸僧官千一百二十人。
朱祐樘还下诏,裁汰道士自真人、高士及正一、演法诸道官一百二十三人。
但是,到了明孝宗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清宁宫发生火灾,给事中涂旦等上奏,烟火传升者程通等十三人;建毓秀亭传升者康表等三十余人;其他宦官李广等传升者匠官六十六人、冠带人匠百三十八人。这里的传升者,就是传奉官。这种情况,几乎与成化时期不相上下了。这个时候,也正是宦官李广主事的时候。
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吏部、兵部上奏,近年的传奉官,文职已至八百九十余人;武职有二百八十余人;这时的状况,和李广乱政时,相比,又是那时的数倍。大概,这其中,宦官的亲戚居其大半,这又是明宪宗一朝所没有的情况。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