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还有第二迷。占地2万平米的孟姜女苑主要以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为核心,辅以桥、亭、廊、榭、湖等园林建筑。在“莲池相遇”处,牌子解说词写的是“莲池一日巧相遇”。是说,逃奔在外的范杞良,一日在孟园的莲花池畔,与孟姜女相遇亭子前,互生爱意。但在“莲池相遇”牌子的旁边,有一亭子,亭子柱子上写着:“孟园一日巧相会”。今年,孟姜女庙的第二个展室开展了。突然发现,那天下第一联《孟姜女庙楹联的由来》介绍的牌子上,注明是乾隆时期的王尔烈所撰,而且有故事,有情节,有鼻子有眼的。他俩虽然都姓王,可相距600多年,相差着不少辈分呐!对联究竟出自谁之手?王十朋在江心寺曾撰一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与孟姜女庙的对联有相似之处,我倾向于王十朋。到底是谁?是我心头之一谜。进入大门,沿着刻着“福禄”石头前的台阶拾级而上,是一条“福路”,几个足有一米直径的铜铸“福”字,被踩得明亮亮的。路的左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1)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殿的这副楹联,被赞誉为“天下第一联”,引无数文人墨客不远千里,前往一睹风采。全国共有孟姜女庙20多座,而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因为坐落在凤凰山上的望夫石村,而且在孟姜女庙东南约5公里的渤海中,有两块突出海面的被称作“姜女坟”的礁石,也因为这一天下名联,而被推崇为正宗。

山海关因依山襟海而得名。前年和今年夏天,我两度前往山海关孟姜女庙拜谒。鄙人寡文少墨,不唯为那副名联,多是作为一名游客罢了。既是游客,要有个“游”的样子,于是,车水马龙的公路边上,出现了一个头戴旧草帽,手持登山杖,顶着烈日孤独的疾行者。5公里路程,用时一个小时。前年是买票进入的,今年出示了军人转业证,并轻声细语地咨询是否管用,不曾想,工作人员大声喊道“管用,您请进”。在众多游客的注视之下,我道谢并收好那个“红本”,心里自豪感油然而生。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2)

进入大门,沿着刻着“福禄”石头前的台阶拾级而上,是一条“福路”,几个足有一米直径的铜铸“福”字,被踩得明亮亮的。路的左侧,是一尊孟姜女塑像。孟姜女愁眉紧锁,两眼直挺挺的看着远方,雕刻细腻,表情的生动确有望眼欲穿的感觉。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3)

继续前行,有108级台阶通往山门。108的数字,包含了佛教中认为人生要经历的108种苦难;包含了古时农历12个月、24个节气、72候的时间概念,及孟姜女千里寻夫过程中所遇到的许许多多的磨难。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4)

孟姜女庙的前殿,就在进入山门左侧,本文开篇的那副名扬天下的楹联就在这里。对联构思奇巧、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叠音叠义,气势磅礴,营造了大海奔腾,浮云纷飞的壮阔景象。人们的阅历不同,学识不同,年龄不同,对人生的过往或追求不同,会有多种断句和读法。相传是南宋时期第一状元王十朋所作。王十朋(1112-1171),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5)

今年,孟姜女庙的第二个展室开展了。突然发现,那天下第一联《孟姜女庙楹联的由来》介绍的牌子上,注明是乾隆时期的王尔烈所撰,而且有故事,有情节,有鼻子有眼的。他俩虽然都姓王,可相距600多年,相差着不少辈分呐!对联究竟出自谁之手?王十朋在江心寺曾撰一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与孟姜女庙的对联有相似之处,我倾向于王十朋。到底是谁?是我心头之一谜。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6)

还有第二迷。占地2万平米的孟姜女苑主要以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为核心,辅以桥、亭、廊、榭、湖等园林建筑。在“莲池相遇”处,牌子解说词写的是“莲池一日巧相遇”。是说,逃奔在外的范杞良,一日在孟园的莲花池畔,与孟姜女相遇亭子前,互生爱意。但在“莲池相遇”牌子的旁边,有一亭子,亭子柱子上写着:“孟园一日巧相会”。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7)

前者是“莲池”,“相遇”,后者是“孟园”,“相会”。哪个更准确的呢?莲池在孟园,地点更具体一些。而相遇是没有约定的见面,相会则是约定好的,包括时间地点等。在外的范杞良,一日在孟园的莲花池畔的亭子前见到了孟姜女,没有事前约定,是偶遇,所以,用“相遇“比较合乎常理。因此,我倾向于“莲池一日巧相遇“。

不管哪个更为准确吧,但出现在同处的文字应当一致才对。有心找到孟姜女庙管理处反映一下,转想,罢了。咱的意见也不一定都对。

老龙头是山海关著名景点之一。还是在部队转业后的第二年,随领导参加部里北戴河的一个专门会议后,到山海关游览过老龙头,记得那时候好像还不要门票。转眼20年过去了,即使近几年每年都到山海关来,也没有再次去过。一是价格不菲的门票,也不是陪同亲友或客人;二是老景点,故地重游,也不会有多大变化。有了孟姜女庙凭军人转业证可以免除门票的经历,在今年即将离开山海关的时候,我在老龙头景区试着拿出了军人转业证,结果人家也是很客气地放行了。河北是第一个制作发放军属光荣牌、第一个制作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第一个成立退役军人医院的省份。我为河北拥军优属工作点赞。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8)

老龙头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向东接水上长城九门口,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澄海楼前身为明初年修建的“观海亭”,明万历39年 兵部主事将观海亭扩建为澄海楼。“澄海”即“大海澄清 海不扬波”。它矗立在地势险峻的老龙头上,背山面海,仿明式大木架结构建造 。登楼远眺,海涛光涌,云水茫茫,极为壮观。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9)

楼上悬有乾隆御笔亲书的“澄海楼”和“元气混茫”两块匾额。令人费解和争论不休的是,乾隆皇帝的落款是“御书”,还是“淑书”?众说纷纭。一曰:帝题时误将“御”为“淑”;二曰:题时心念淑妃,代其书;三曰:“淑”亦作“御”用。

描写山海的对联(山海迷云名联出自谁手)(10)

楼旁建一碑亭。碑铭“淑碑”或“御碑“,亦为乾隆题。刻乾隆帝《再登澄海楼》诗一首,落款“淑题”或“御题“。

由此推断,乾隆帝笔误说不实。“淑”作“御”,查无果。淑妃亦无此人。

千古帝王总有千古之谜,何因落款“淑书”“淑题”“淑碑”乎?

后来又带着疑问来到了老龙头,仔细观察以后,才发现碑亭旁边的介绍,明明白白地写着“御碑“二字。既然写得这样清楚,为什么连有的导游也在装着糊涂呢?似乎我突然明白了,人家是大智若愚,故弄玄虚吧?因为这些看起来令人不解之谜云,奠就了古城山海关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成就了山海关之无穷魅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