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画的是哪里的风景(千里江山图排队2小时)
千里江山图画的是哪里的风景(千里江山图排队2小时)01对了,能留下的还有个故事。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哈哈!排队两小时,看了五分钟,究竟看到了什么呢?画上的细节只能一掠而过,根本来不及细细品味。所以,这短暂的展览,除了绚丽的颜色和啧啧赞叹之外,几乎什么也留不下。
点击关注丨每天学点新鲜知识
那天,午门外的你,身上挎着水壶,甚至还可能自备了干粮,足足排上两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入展厅看上一眼。欣赏的时间,也就够赞叹一声:
“好长!好大!好漂亮!不愧是国宝名画!”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哈哈!
排队两小时,看了五分钟,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画上的细节只能一掠而过,根本来不及细细品味。所以,这短暂的展览,除了绚丽的颜色和啧啧赞叹之外,几乎什么也留不下。
对了,能留下的还有个故事。
01
十八岁少年的丹青梦
九百多年以前,一位十八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经皇帝老师宋徽宗的传授指点,创作了这幅画作。
宋徽宗把它赐给了自己的宠臣,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蔡京。
蔡京的题跋▼
还有一首诗。
《千里江山图》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
北宋院诚鲜二术,南唐法从弗多皴。
当惊常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
曷不自思为臣者,尔时调鼎作何人?
02
少年之死
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之后不久,他便杳无音讯了,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
关于王希孟的英年早逝,流传有两种说法:一是王希孟身体过于羸弱,因病离世;二是其后上呈《千里饿殍图》,徽宗大怒,遂赐死。
天才少年!英年早逝!
十大绝世名画!顶峰之作!
恐怕百分之八十的参观者,都是冲着这四个关键词来排队的。
03
看画懂点小知识
如果要了解这幅巨作,那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山水画历史演变。
我们整体看隋唐的绘画▼
加上东晋顾恺之的山水画《洛神赋图》,是中国山水画的胚胎和萌芽。
童年期▼
五代北宋的山水画,格局扩大,气势磅礴。
用墨慢慢老熟▼
但是宫廷仍然热衷青绿山水画,说白了就是主旋律题材吧!
到了北宋,同一画院的张择端画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画了《千里江山图》,前者关乎现实,后者则关乎理想,也关乎着短暂而精彩的生命。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局部▼
好了,说完山水画的历史演变,再来说说这幅画本身吧!
04
04
谁收藏了它?
《千里江山图》是一副青绿设色绢本作品,纵 51.5 厘米,横 1191.5 厘米,以长卷形式描绘了祖国无尽的景秀山河。
初为北宋丞相蔡京收藏,后相继被南宋内府、元代僧人李溥光、清代文人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05
需要放大的细节
看到《千里江山图》的开阔,开阔的非常具体,如果把这幅画切割成无数个局部,那每个局部都可以成为一幅画,都是细节。
山▼
《千里江山图》所用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一种山水画技法,唐代成型。
水▼
每个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独立又相连,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
桥▼
在画卷中,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从局部观察,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
茅居村舍▼
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极具动感;纵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
渔▼
王希孟在继承前人之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06
江山如画,画如江山
有人问,这千里江山图,画的是哪儿呢?
通过现代图像技术分析,画作中的U型山谷和湿地、冰川地貌,最接近庐山、鄱阳湖一带的特点。
同时,在画作的人文景观中,建筑、船舶、水车等,呈现的是江南面貌,符合庐山、鄱阳湖一带的特色,这可能就是主要的取景地。
考虑到王希孟可能是蔡京的同乡,籍贯福建,有人就大胆推测,《千里江山图》的景色大致符合王希孟从福建到开封途中之所见。
07
宋徽宗迷恋的,则是这富丽堂皇的青绿设色,他丢了江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卷
王希孟
纵51.5cm,横1191.5cm
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
|扫一扫 支持观复嘟嘟 |
☟喜欢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