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轩辕黄帝的陵寝—黄帝陵就在此地,黄帝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就开始举行黄帝祭祀,历代帝王也多有祭祀,现在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我们中国人心灵寄托之地。黄帝的出生地古文献多有记载,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国语·晋语》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此书中是说黄帝生于姬水,此书据考证成书年代是春秋时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较受史学界重视,而姬水据考证,有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漆水河、河南省新郑市潩水等多种说法。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轩辕氏,母云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

中国称华夏大地,中国人称炎黄子孙,中国人自成一体,传承不断、源远流长的信念根植于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无论何时何地,这种执着我想应该源于久远年代五帝、夏、商、周帝王臣民的血脉相承。

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尊称五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他们在久远的年代为我们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在那个年代,天灾、人祸频发,人们生活困苦,是他们带领先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将中华文明的车轮艰难滚动向前,因此后人追尊他们为“帝”,民间更是流传着许许多多宣扬他们功绩的神话传说。虽然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无法证明他们准确的文明轨迹,但是我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他们不止因为自身的功绩而伟大,也因为我们永世传承他们的精神而伟大,这就是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1)

五帝、夏、商、周帝王血缘关系图谱

黄帝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2)

黄帝

黄帝,少典氏后代,姓姬,名轩辕,据传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民间就有谚语: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因其将华夏部落与东夷、九黎族统一的功绩而载入史册,因其具有土德之瑞,故后人尊称其为黄帝。黄帝生活在神农氏衰弱的时期,诸侯侵伐,战乱让百姓战乱之苦,黄帝义愤而起,修德振兵,研究季节气候,教民种植五谷,积累实力,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胜而统一为华夏部落,炎黄子孙之称由此而来。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胜而融合九黎族,黄帝历经多次征伐,各地诸侯都尊奉黄帝为天子,取代神农氏成为部落共主。黄帝一生辛劳,开山凿路,东至大海,西至崆峒山,南到长江,北至荤粥,在逐鹿山脚建立都邑,定都有熊,故也称有熊氏。黄帝制定官职制度,设置左右大监,拔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民众,推动农耕文明向前发展。据传,黄帝定度量衡,制阵法,定五音十二律,作黄帝内经,铸鼎,分华夏为九州,还有传说水井、舟车、弓矢、房屋等都是黄帝发明的。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正妃,嫘祖教民众养蚕织衣。嫘祖为黄帝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玄嚣和昌意。帝颛顼就是昌意的儿子,由他继承帝位。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3)

黄帝与各部落结盟、融合

黄帝的出生地古文献多有记载,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国语·晋语》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此书中是说黄帝生于姬水,此书据考证成书年代是春秋时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较受史学界重视,而姬水据考证,有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漆水河、河南省新郑市潩水等多种说法。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轩辕氏,母云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此书中说黄帝生于寿丘,此书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但它在宋时历经了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而据考证书中所记载的寿丘是山东省曲阜市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的寿丘。西晋皇甫谧撰《帝王世纪》记载:“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感附宝而生黄帝于寿丘。”此书同样是说黄帝生于寿丘,此书内容多采自经传图纬及诸子杂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两晋时代的郭璞《水经》载:“帝生于天水轩辕谷。”此书是说黄帝生于轩辕谷,据考证此地是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山门镇的轩辕谷。现在史学界为此也颇有争议,并没有统一的出生地认定,由于距离我们的时代久远,多部历史典籍记载不同,地貌和名称的变迁也很难确切的考证具体出生地是何地。不过我反而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留待以后慢慢研究,大可不必为黄帝的出生地而心忧,黄帝所传承的精神更是需要我们恒久传承的财富。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轩辕黄帝的陵寝—黄帝陵就在此地,黄帝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就开始举行黄帝祭祀,历代帝王也多有祭祀,现在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我们中国人心灵寄托之地。

帝颛顼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4)

帝颛顼

帝颛顼,姓姬,因封地在高阳,故称高阳氏,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颛顼,乃黄帝之孙。帝颛顼智慧通达,按时行事,顺应自然,教化民众,祭祀天地神灵。颛顼东到生长着潘木的地方,西到流沙泽(据考证是甘肃一带),南至交趾,北至幽州,天下宾服。《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帝颛顼好音乐,命令飞龙作乐曲,仿效八风之音,命名为“承云”,以此祭祀上古圣贤。帝颛顼的儿子穷蝉延六世即帝舜;帝颛顼的另一个儿子鲧是夏禹的父亲,夏禹生夏启,进而开始了夏朝的历史。

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赞誉的曹植曾有《颛顼赞》云:

昌意之子,祖自轩辕。

始诛九黎,水德统天。

以国为号,风化神宣。

威畅八极,靡不祗虔。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个记载现在来看,明显偏向于神话传说,这个意思是说以前共工和颛顼争当天帝,一怒之下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地的绳子也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运行移动,地向东南方陷落,所以水流尘土都向东南流泄沉淀。无法考证帝颛顼是否真的跟共工争夺过帝位,但是共工撞断不周山导致天倾而引发大洪水的神话故事来源于此记载。

《淮南子•天文训》又载:“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意思是说北方是水星,它的天帝是颛顼,辅佐大臣则是玄冥,玄冥执权器而治理冬季。北方的护神是辰星,它的代表兽物是玄武,它代表的音是羽音,日干用壬癸。道教典籍经常说的五方上帝中的北方黑帝就是指颛顼,也有典籍称为玄帝。

帝颛顼的出生地也具有争议,有“四川若水”、“东北若水”、“河北若水”等多种说法,根据专家分析推断在河南省新郑市附近的可能较大。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山海经·海外北经》云:“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著名文史学家艾荫范根据古语音学判断,认为“附禺”、“务禺”、“鲋鱼”都是“无虑”的音转,推断颛顼大帝所葬之地就是现在的医巫闾山。医巫闾山,古称无虑山,今称闾山,地处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西,义县东。由于《山海经》中多有荒诞不经之处,亦多有无法考证之处,信与不信因人而异。帝颛顼和帝喾二帝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颛顼陵居东,帝喾陵居西。颛顼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城西北,此墓是否真是帝颛顼之墓尚不敢断定。

帝喾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5)

帝喾

帝喾,姓姬,因部族所在高辛,号高辛氏,父亲是蛟极,祖父是玄嚣,曾祖是黄帝。帝喾的传奇色彩从一出生就有,他在出生时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西晋皇甫谧撰《帝王世纪》记载:“帝喾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然其名曰岌。”帝喾执政期间,迁都于亳(据专家考证是今河南省商丘市地区),广施恩惠、明辨是非,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上体天心、下顺民意,仁爱威严、慈惠信义,修养德行而天下归服。帝喾因势利导,制定历法,研究季节变换规律,引导人们更好的生存。帝喾德行高尚,衣着得体,让人如沐春风。帝喾娶娵訾氏之女生挚,去世后,帝位是挚继承,不过他治理天下不得法,进而帝尧继位;帝喾娶陈锋氏之女,生下了放勋,他就是帝尧;帝喾娶有娀氏之女简狄生契,契再往后传承多代的后人成汤灭夏建商;帝喾娶有邰氏之女姜原生后稷,名弃,弃再传承多代的后人姬发灭商建周。

三国文学家曹植《帝喾赞》曰:

祖自轩辕,玄嚣之裔。

生言其名,木德帝世。

抚宁天地,神圣灵察。

教弥四海,明并日月。

帝喾的一大美谈是凤凰来朝。《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帝喾命咸黑作为声 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钟。帝喾乃令人批抃 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篪。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大意是说帝喾命令咸黑创作乐曲,倕制造乐器,人们演奏乐曲、弹奏乐器的时候,有凤凰、天鸟随乐而舞。这种美好的想象—圣德之人才能招来凤凰,反应反应咱们先人的浪漫和对圣德之士的崇敬。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故有人认为帝喾就是上古天帝帝俊,又作“帝夋”,《山海经》关于帝俊的记载很多,有兴趣可以阅读,都很有意思。传说帝喾外出,春夏乘龙,秋冬骑马。帝喾的妃子—邹屠氏之女,乘风驾云,常游玩于伊水和洛水之滨。她常梦见自己吞日,做一次梦便生下一个儿子,共做了八个这样的梦,生了八个富有神性的儿子,世间称之“八神”。另传说帝喾也有两个不争气的儿子—阏伯和实沈,兄弟俩关系不睦,常大动干戈。帝喾无奈,只好把阏伯迁到商丘,叫他管商星(辰星,);把实沈迁到大夏,叫他管参星。辰星和参星分在东方和西方,出没各不相见,我想这是我们先民对于兄弟和睦的朴素期许。

帝喾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

帝喾去世后葬在何处依然扑朔迷离,古文献记载中也有多种说法,众多学者论证,帝喾应该安葬在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境内。《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秋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东汉班固《白虎通义》载:“帝喾冢在顿丘县城南台阴野。”宋代《太平寰宇记》“秋山在顿丘县西北三十五里,帝喾葬于秋山阴,今陵现存。”还有很多古文献中有记载,实在是纷繁复杂。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乡三阳庄村西北的颛顼、帝喾二帝陵,是高阳氏颛顼和高辛氏帝喾的衣冠冢。

帝尧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6)

帝尧

帝尧,帝喾之子,号陶唐氏,《史记·五帝本纪》云:“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摘取自《史记·五帝本纪》的对帝尧的记载,实在是精彩绝伦,我觉得要是变换语言来描述,实在难以达到其效果,让大家自己体悟。帝尧是古人心中完美的执政者,也让今人对其个人品格顶礼膜拜。帝喾去世后,帝尧的哥哥挚继位,由于挚的才能不足,让位于帝尧。尧登基后,定都莘邑(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帝尧令羲氏、和氏,顺应上天,根据日月星辰制定历法,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时间;令羲仲,住在郁夷迎接日出,安排春耕;令羲叔,住在南交安排夏耘;令和仲,住在西土恭送日落,安排秋收;令和叔,住在北方安排冬藏。百官各司其职,井井有条。帝尧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制定五类礼仪;经常到各地视察,告诉部落诸侯首领执政方法,公开考核政绩;赏罚分明又宽宥待人。帝尧博采众议,想找一个道德和才能出众的官员。放齐推荐帝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帝尧认为丹朱不成器;驩兜推荐共工,帝尧认为表里不一,用心不正。帝尧生活的时代,洪水频发,民不安居。帝尧采纳诸侯的意见治水,众人推荐鲧治水,帝尧认为鲧常违法命令、危害同族,不可任用,诸侯坚持,帝尧勉强认命,鲧历九年果然无功。晚年,帝尧对诸侯说:“我在位七十年,你们尽心尽力,可以继承我的位置。”众诸侯推辞不受,推荐品德高尚的舜作继承人,帝尧让舜代行执政,经过考察,将帝位禅让给了帝舜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丹朱。帝尧认为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 《孟子·滕文公上》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墨子·节用》载:“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饭于土塯,啜于土形,斗以酌。”《墨子·尚贤上》云:“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可见,春秋各家对帝尧之推崇。

魏晋文学家傅玄作《唐尧》云:

唐尧咨务成,谦谦德所兴。积渐终光大,履霜致坚冰。

神明道自然,河海犹可凝。舜禹统百揆,元凯以次升。

禅让应天历,睿圣世相承。我皇陟帝位,平衡正准绳。

德化飞四表,祥气见其徵。兴王坐俟旦,亡主恬自矜。

致远由近始,覆篑成山陵。披图按先籍,有其证灵液。

民间对于帝尧高尚品德的传说有很多,古文献中也多有记载。《韩非子·五蠹》载:“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苑·君道》云:“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後教,是尧道也。”

传说帝尧的妻子是鹿仙女,鹿仙女是个貌美而心善的仙女,曾为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而制服了潜伏在其仙洞附近的黑龙,并将它变为自己驾乘的坐骑。 一天,帝尧路遇黑虎仙幻化的巨蟒,鹿仙女击退巨蟒救下帝尧,之后两人一见倾情,择期成婚。新婚夜,双方喜结连理于南仙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的光华将仙洞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于是新婚夜也被称为“洞房花烛夜”。婚后第二年,鹿仙女生下儿子“朱”。后鹿仙女尾随恶蟒,用剑将其刺死,而黑虎仙逃脱,后来那里留下了巨蟒窟。自此,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设法加害鹿仙女,鹿仙女防不胜防,只得向天帝告发。天帝派天兵天将捉拿黑虎仙,并将其压在山丘之下,是为卧虎山。天帝罚鹿仙女与帝尧斩断尘缘,鹿仙女只能将幼年的朱儿送还帝尧,从此隐居深山。帝尧派人四处查找鹿仙女无果后亲上姑射山去找,可惜找寻无果。后来人们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龙洞左旁的一个小洞窟中为鹿仙女塑像纪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

民间传闻帝尧是其母梦赤龙而生,这也从侧面印证华夏民族“龙的传人”的说法,还有很多关于帝尧立诽谤木、访纳贤能的传说,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篇幅有限,不再赘言。

帝尧出生地之争从元朝就开始了,已历700年。“中原说”、“河北顺平说”、“湖南攸县说”、“金湖说”、“宝应说”等等实在是纷繁复杂,求同存异吧,历史久远,各说各有理。

帝尧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富春乡),始见于《吕氏春秋·节丧篇》:“尧葬于谷林,通树之。”后有《汉书地理志》云:“济阴成阳有尧冢。”东汉济阴太守孟郁《尧庙碑》说:“闻帝尧陵在成阳。”《通鉴辑览》云:“尧即位百载,崩于成阳,葬谷林。”《东汉观记光武帝纪》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二年始祭成阳尧陵。宋熙宁元年知濮州韩铎说“尧陵在本州雷泽县谷林山。”据学者考证,记载大体是不同时期的不同名字,应该系指一地。鄄城县周边民间一直广泛流传着的两句民谣说:“尧王八百墓,真身在谷林”。 尧陵位于鄄城县西南7公里富春乡谷林苗圃内,陵区占地6600平方米。周边有祭田120亩,濠地40亩。农历四月廿八,是帝尧诞辰之日。2018年,首届尧都民间祭拜尧帝大典在尧帝陵景区隆重举行,以后每年此日都是祭拜尧帝的日子。

帝舜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7)

帝舜

帝舜,名重华,号有虞氏,黄帝八世孙,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帝尧的认可与禅位,帝尧去世三年丧期结束后将帝位让给丹朱,自己避到南河之南,但是百姓和官员不认可丹朱,朝觐和处理事务都去找帝舜,于是帝舜即位,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垂主管百工,大禹治水、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帝舜时期疆域达方圆五千里,帝舜派人安抚各地,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可见推崇之极。

民间和古文献多有记载帝舜孝悌之事,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以孝著称,他的人格形象与儒家伦理学说相一致。“亚圣”孟子《人和》云:“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二十四孝》中第一篇《孝感动天》,说的就是帝舜受到父亲、后母及其弟弟象的迫害,仍然坚持践行孝道的故事。

商周三皇五帝简介(一图明了五帝夏)(8)

据传说,湘妃竹上的斑点是娥皇女英流下的血泪滴在竹上形成的

帝舜和娥皇女英的凄美爱情故事也是让无数人未知感动泪。娥皇女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帝尧的两个女儿,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嚚,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助之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 唐代高骈《湘妃庙》

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帝舜出生地争议也是也多种。一说,帝舜生于姚墟。唐代张守节撰《史记·正义》曰:“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考古学家认为,姚墟应该在河南濮阳范县濮城镇或山东菏泽鄄城县一带,因为舜主要活动于古濮州(今河南范县、山东鄄城)一带。二说,帝舜生于诸冯,诸冯有两种考证,一说山东诸城,据《炎黄氏族文化考》《孟子·离娄》《职方地图》《诸城县志·古迹考》《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中国史稿》(郭沫若著)《中国历代帝王录》(杨剑宇著)皆言诸城诸冯乃舜生地;二说为山西临汾,据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三·平阳府》:“又诸冯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孟子》云:舜生诸冯,盖即此。”

关于舜之葬地,自古就有不同的说法,概括起来,可分三种:其一为“鸣条说”。《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平阳府志》云:“垣曲县有诸冯山、瞽叟镇。”其二为“南己之市说”。《墨子·节葬下》:“(舜)道死葬于南己之市。”《太平御览》引作“道死南纪之市,既葬而市人乘之”。又《尸子》:“(舜)道死葬南巴之中。”《吕氏春秋·安死》:“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徐旭生先生曾指出:“这些全是同源而小异的说法。‘己’、‘纪’同音假借;‘己’、‘巴’形近讹误。地在何处?一说在山西境内。《路史》注:‘纪即冀,今河东皮氏(即今日河津)东北有冀亭,冀子国也。’另说在今湖南九疑山下。”其三为“江南九疑说”。《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集解》引《皇览》曰:“舜冢在零陵营蒲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山海经·海内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舜帝陵有两个,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嶷山舜帝陵;山西省运城市的鸣条岗西端舜帝陵。

夏朝血脉传承简介:

舜帝禅让帝位给禹。禹服丧三年完毕,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国号为夏后,姓姒氏。

禹帝立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皋陶早逝。

禹禅让帝位给益。益服丧三年完毕,益又把帝位让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禹的儿子启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等到禹逝世,虽然把天子位传给益,但由于益辅佐禹时间不长,所以,诸侯还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禅让制转为世袭制,公天下变家天下。

夏后帝启逝世后,他的儿子帝太康继位,自夏启延续十三世至夏桀被商汤所灭。

殷商朝血脉传承简介:

契是殷的始祖,帝喾之子,其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之女,简狄是帝喾的次妃。从契到成汤(即商汤),历十四世,曾经八次迁都。成汤灭夏桀,诸侯归服,商汤登上天子之位。历十七世至帝辛(即商纣)被周武王姬发所灭。

周朝血脉传承简介: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部族的女儿,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喾的正妃。弃历十五世传至西伯(即姬昌),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继位灭商纣建立周朝,周武王历十一世至姬宫湦(周幽王)为“西周”,周幽王因宠爱褒姒、欲削除西方强藩申国于宗周影响,废王后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及太子宜臼被迫出奔至申国。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缯国及犬戎,败王师于骊山,弑周幽王,并杀司徒郑桓公、太子伯服。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及许文公在犬戎仍占据的宗周立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虢公翰则在携拥立余臣为周天子,即“周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史称“东周”,周平王历二十一世至周赧王(姬延)东周灭亡。自周武王姬发历三十二世至周赧王姬延灭亡,西东周共有三十八王(含周携王),也有人说是三十七王(不含周携王),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下具体多少个王,认定标准不一样,数量就有一定差别。西东周历时791年,是个特殊的朝代,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独树一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