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哪个朝代打破禅让制(从五帝到夏朝初)

哪个朝代打破禅让制(从五帝到夏朝初)但这里也有问题,即便物质方面受当时生产力所限,的确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拥有,但是一个部落,部落联盟的人在一起,总是需要决断一些事情,总是需要一个拍板的人,这种权力也是很大的,不可能跟一个普通的部落成员地位相同,那么这一点又该如何解释?要知道权力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很多精神上的享受。因为那意味着别人得听你的,而不是你听别人的。我想,当人性这一条逻辑线被确定下来之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禅让制究竟意味着什么?按照《易中天中华史》的分析,当时之所以实行禅让制,是因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也就是这些当时的帝王,其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获得的物质财富,远不如后世的帝王那么大那么多,说白了就是没多大利益,比普通人强一些,但又没有更多的优越性,无非就是会议时召集一下大家,主持一下会务等等,如此也就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在这个位置没有多少吸引力的情况下,那么禅让制也就出现了,没人争嘛。当然,虽说六代帝王,同是同一家族的

哪个朝代打破禅让制(从五帝到夏朝初)(1)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现象,不一定是事实,至于事实究竟是什么?就需要分析,需要比较,需要按照一般的逻辑和人性的基本规律,进行推理,因为,现象只是现象,现象有时候容易迷惑人,而逻辑则是可靠的和不变的,是忽悠不了人的。

关于三皇五帝的人选,有不同的说法,本文采用《史记》的说法,五帝,也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下面我们理一理这五位帝王之间的关系。一般人不会把史书读的很透彻,所以也就不一定搞清楚了这几位统治者的具体关系,按照普通的认知,禅让制是指把统治权交给更有能力的人继承,一般来看自然就是不同姓氏的人之间的权力传承。五帝之间的权力传承,是以禅让制进行的。当然,禅让跟是否同一姓氏,同一家族似乎并不完全对立,只要有能力,就有资格成为权力继承者。

哪个朝代打破禅让制(从五帝到夏朝初)(2)

01,从五帝直到夏,六代帝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帝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这可能和你平时认知的有些不一样,黄帝是五帝之首,黄帝之后的帝王是颛顼,而颛顼是黄帝的孙子;第三位帝王帝喾,他是黄帝的重孙,也就是颛顼的侄子;第四位帝王是大名鼎鼎的尧,他是帝喾的两个儿子之一;第五位帝王是舜,舜又是颛顼帝的第六代孙,也就是说是黄帝的第八代孙。如果再加上夏朝的第一位君主禹,是否这一“风格”还在延续,因为禹是黄帝的玄孙,没错,禹在辈分上,比他的上一代君主舜要高四个辈分。到了禹之后,就比较直接了,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皇位,之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开始了。

当然,虽说六代帝王,同是同一家族的人,但直接传给儿子的较少,要么是孙子,要么是侄子,要么是隔了好几辈,这显然比直接“禅让”给儿子显得好看一些。再者,也不能完全说就血缘关系看,是同一家族的人,就全部否认禅让的事实,当然的确是禅让,也的确是由群臣和诸侯推荐有德才之人,经过观察考核,才能成为帝王的下一任人选。我们只能说,禅让是一种事实,但家族关系,也是一种事实。

哪个朝代打破禅让制(从五帝到夏朝初)(3)

02,从五帝至今也就4000年时间,古今的人性,应该是一样的,禅让制值得商榷

我们说要找到现象背后的逻辑,人性的稳定性,应该就是一条逻辑线,自夏朝之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绵延了几千年的时间。人性在利益面前的真实和袒露,是无需多说大家也都了解的,那么上古时期的禅让,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那时候的人就这么“高尚”,这么看得开?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性,与之后几千年的人性的差异,就那么地大呢?难道是人性在夏朝之后,一下子发生基因突变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想,当人性这一条逻辑线被确定下来之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禅让制究竟意味着什么?按照《易中天中华史》的分析,当时之所以实行禅让制,是因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也就是这些当时的帝王,其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获得的物质财富,远不如后世的帝王那么大那么多,说白了就是没多大利益,比普通人强一些,但又没有更多的优越性,无非就是会议时召集一下大家,主持一下会务等等,如此也就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在这个位置没有多少吸引力的情况下,那么禅让制也就出现了,没人争嘛。

哪个朝代打破禅让制(从五帝到夏朝初)(4)

但这里也有问题,即便物质方面受当时生产力所限,的确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拥有,但是一个部落,部落联盟的人在一起,总是需要决断一些事情,总是需要一个拍板的人,这种权力也是很大的,不可能跟一个普通的部落成员地位相同,那么这一点又该如何解释?要知道权力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很多精神上的享受。因为那意味着别人得听你的,而不是你听别人的。

易中天所谈及的第二点更为与众不同,那就是禅让制很可能是一种杜撰,是一种后人为了树典型,而塑造出来的形象和制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孔子之前,很多文献中鲜少谈及尧舜,《诗经》中没有提,《尚书》没有提,《尧典》《舜典》经考证是不可信的,自《论语》开始,孔子开始推崇尧舜,《大雅》《鲁颂》《商颂》皆提及禹,唯独不提及尧舜,直到战国时期,尧舜横空出世,其中的道理,究竟是为何呢?不提尧舜,背后的禅让制自然也就值得商榷了。

03,既然禅让制值得商榷,那么当时真实的制度又会是怎样的呢?

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故事,能被传播下来,既不是完全没有,也不是完全就是所传的那么一回事。尧舜是存在,但是自孔子开始,处在春秋战国那样一个乱世之中,举目四望,礼崩乐坏,社会风气越来越差,孔子看到这一现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就需要树立典型的形象,尧舜被孔子看中了,于是,对于理想中明君的所有幻想,都被赋予到尧舜的身上,尧舜也就成为了帝王的楷模,道德的典范。

哪个朝代打破禅让制(从五帝到夏朝初)(5)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整个社会和民众,很多时候的确需要引导,只要是一种正向的引导,对于社会风气的塑造、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营建,都是有益处的。不过凡事皆有两面,只要不是用来愚弄百姓都是可取的。

既然典范是被树立起来的,那么当时的真实的权力逻辑,又会是怎样的呢?应该还是实力说了算。或者还有一种折中的办法,就是既看重实力,也看重能力,既有某种家族关系的影响,又有禅让的真实存在,是一种综合而复杂的权力传承的制度。毕竟在《史记》中,也有明确的禅让的记载,只是关于上古时代的历史史实,在“五帝本纪”里,司马迁也说了,这一部分内容,当时的史书记载不详,士大夫们也很难说的清楚,司马迁走访各地搜集资料,各地关于黄帝、尧舜的传说,各有各的说法,也是各不一样。而司马迁的记录,是他在听取了很多说法之后,把自己认为可信的,经过整理思考,书写下来的。

哪个朝代打破禅让制(从五帝到夏朝初)(6)

04,一点感想

世界上的事情,真正百分之百纯粹的很少,但也并不意味着全部都是不存在的,也不意味着都是假的,它往往以一种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扑朔迷离的状态出现。看见什么,未必就是什么,历史会变,时代会变,但人性不会变,历史的逻辑不会变,透过逻辑分析,去看见现象之后的本质,经过自己的思考和甄别,得出的结论也许才是更为真实可靠的,特别是读史,历史本身就有四个层次,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传播的历史,接受的历史,一层一层,慢慢地距离事实也就越来越远了,越来越淡了,这是普遍的规律,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成正比例地淡化。读史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书目:《史记》《易中天中华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