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如夜下雨(白昼如夜凭什么不是暴雨)
白昼如夜下雨(白昼如夜凭什么不是暴雨)说到这,朋友们总算可以稍微明白了些,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暴雨而已。除了上面这个听起来让人似懂非懂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这次降雨,整个云团是从北京的西北部逐渐向城区方向发展。由于正值下午三点,阳光从西方照射,而降雨云团也是从西面翻山而来,自然会格外影响光照。其实,它的源头非常简单,说出来大家可能都不太相信,那就是:带来降雨的云层,实在是——太低、太厚了。一般在人们印象当中的阴天,往往是灰色的,浓厚的云层密布全天,虽然挡住了阳光,但透过云层,还是能区分白昼和黑夜的。但这一次,由于带来降雨的,是天气预报里经常提到的强对流云,整个云层的底部很低,同时高度上又非常深厚,把太阳光挡得严严实实,黑得特别透彻。在气象上,人们头顶时常存在,或缥缈或密布的云,按照详细的分类,一共有29种。其中产生像北京这样“白昼如夜”天气的强对流云,被称为积雨云,虽然它带来的天气非常激烈,但其实很常见。它的特点就是
2020年5月21日的下午,下午3点的北京,前一秒还是白昼,下一秒,仿佛上帝按下了太阳的关机键,整个天空阴沉了下来。
朋友圈里瞬间炸开锅:暴雨来袭?!
有朋友事后回忆,暴雨见过千千万,但是这种覆盖了北京全城、让阳光明媚的下午变得像黑夜一样的,见得真的很少。
那么,造成这样“白昼如夜”的天气现象,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其实,它的源头非常简单,说出来大家可能都不太相信,那就是:带来降雨的云层,实在是——太低、太厚了。
一般在人们印象当中的阴天,往往是灰色的,浓厚的云层密布全天,虽然挡住了阳光,但透过云层,还是能区分白昼和黑夜的。但这一次,由于带来降雨的,是天气预报里经常提到的强对流云,整个云层的底部很低,同时高度上又非常深厚,把太阳光挡得严严实实,黑得特别透彻。
在气象上,人们头顶时常存在,或缥缈或密布的云,按照详细的分类,一共有29种。其中产生像北京这样“白昼如夜”天气的强对流云,被称为积雨云,虽然它带来的天气非常激烈,但其实很常见。它的特点就是云底很低,但由于内部存在着比较强的上升气流,整个云体庞大高耸。如果是在云体的外部看,形状如同山丘,但如果是被庞大的云层笼罩在内,那么雷暴、短时强降雨少不了,有时候还会产生冰雹,甚至是龙卷风这样的天气。
除了上面这个听起来让人似懂非懂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这次降雨,整个云团是从北京的西北部逐渐向城区方向发展。由于正值下午三点,阳光从西方照射,而降雨云团也是从西面翻山而来,自然会格外影响光照。
说到这,朋友们总算可以稍微明白了些,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暴雨而已。
可惜,你又错了!
这次错在哪了呢?错在:这场雨,真的不是一场暴雨。
在气象上,24小时超过50毫米才算暴雨,超过25毫米算大雨,如果1小时降雨量超过20毫米,算短时强降雨。而5月21日的这场降雨,下的时候看着挺大,天也特别黑,可是匆匆而过,除了郊区的一部分地方,北京城区总体的降雨量算下来也不到20毫米。
相比起5·21的黑夜“暴雨”,几年前的7·21特大暴雨一定更让北京市民记忆犹新。在这次降雨过程中,强降雨一直持续了近16个小时,全北京市的平均降雨量达到170毫米,最大降雨站点超过400毫米。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其实不论是5月还是7月,对于地处华北的北京来说,骤然而至、或真或“假”的暴雨绝对是数不胜数。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鲜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在北京,越临近7、8月份,对流天气越会多发,午后天气阴晴不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见。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天气的发展既离不开充足的水汽,又需要空气中具备不稳定能量。
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天气的大系统“副热带高压”逐渐北抬,海上的水汽随着西南风穿越几千公里一路输送到华北,北京的空气中水汽变得充足,只要下雨,降雨量必定是越来越大。
再加上午后的气温越来越高,白天升温越来越快,整体的大气不稳定条件对于引发对流性天气也越来越有利。当地面在强烈的太阳照射下温度升高以后,水汽被强大的上升空气推送到高空,积雨云也就随之形成。从早晨天高云淡,到中午蓝天中点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再到午后、傍晚发展成蕴含着疾风骤雨的乌云。
积雨云带来的天气非常激烈,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特别是交通容易受阻。如果是走路在外,无论打不打雨伞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疾风骤雨会从各个角落钻进你的衣服,让你享受一场不那么干净的淋浴。如果是开车,那么更要小心了,密集的雨点很可能让能见度骤降到几十米甚至几米之内不见人影。如果再遭遇白昼如夜的雷雨天,答应我,一定要找个地方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