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2014年5月12日,席慕蓉应邀来到南开大学,以“隐性的价值”为话题展开演讲。在台上,她的一句话引起人们的争议。她说,《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太可怕了,不应该出现在课文里。席慕蓉的这首《乡愁》,感动了无数异乡的游子。作为当代著名的诗人,席慕蓉的名号曾响彻大江南北,她写的诗都营造出美到极致的意境,无关风月,触及心灵。她第一次发布文章,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直到现在,她的诗还会让人动容,流经岁月,历久弥新。离别後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後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蓉的这首《乡愁》,感动了无数异乡的游子。作为当代著名的诗人,席慕蓉的名号曾响彻大江南北,她写的诗都营造出美到极致的意境,无关风月,触及心灵。她第一次发布文章,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直到现在,她的诗还会让人动容,流经岁月,历久弥新。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1)

2014年5月12日,席慕蓉应邀来到南开大学,以“隐性的价值”为话题展开演讲。在台上,她的一句话引起人们的争议。她说,《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太可怕了,不应该出现在课文里。

她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这位才女又有怎么样的经历?

红了40年的“才女”

席慕蓉的童年充满着颠沛流离,十分孤独。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地点却不是在大草原上,而是在山城重庆。五岁的时候,她就被父母送到小学,在这之前,她一直用蒙文交流,上一年级时才学习汉语。

对一个孩子而言,五岁上小学确实有点早,当时席慕蓉连生活常识都不具备,甚至没用过伞。有一天下雨,家人给她一把油纸伞,让她自己撑着伞去上学。到了教室,她不清楚伞要怎么收起来,甚至不知道伞是可以合的。同学们不愿意跟这个小不点一起玩,席慕蓉逐渐被同学们孤立,这种情况到二年级才有所好转。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2)

七岁那年,小学三年级的她搬家到香港,转到那里的小学。刚过去的时候,席慕蓉“在陌生的教室前面遇到陌生的一群学生”,又回到没人搭理的状态。

小孩子有自己熟悉的群体,面对刚转学过来的陌生人,或多或少地表露出排斥。那段时期,席慕蓉经常感到孤独,只能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字,她的文采在这时开始展现。

小学毕业的时候,她写的《我的自传》就被刊登在校刊上。老师们看着文章里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字里行间的文采飞扬,无不为之惊叹,不敢想象这是出自六年级学生之手。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3)

初二的时候,她再次搬家,来到台湾,又一次成为转校生。在新的班级,她还是交不到朋友,渐渐地,席慕蓉变得十分敏感,觉得自己非常讨人厌。这时,她的老师给了她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因为赞赏席慕蓉的文笔,语文老师经常对她点头微笑,这抹笑容像是一道阳光,照亮她前行的道路。

那时候,席慕蓉无人为伴,只能把心事写在日记里。她把老师今天说了什么话,吃了什么菜,窗外飞过几只小鸟,全都记在纸上。直到现在,她还保留着这本日记。尽管上面的文字十分稚嫩,逻辑也有些混乱,记录的却是她的青春。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4)

越敏感的孩子就越成熟,她觉得这份孤独是自己的心事,不应该为此打扰父母,毕竟他们平日里都是很忙。

在老师的帮助下,席慕蓉逐渐找回自信,开始展现自己的才能。她的创作不再局限于散文写作,在绘画和诗歌领域也颇有造诣。大学一毕业,她就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专攻油画领域。

在这座艺术的殿堂里,她学得许多关于油画的知识,并且创造出许多著名的画作。留学刚结束,她就办了一场个人画展,人们都为这个年纪轻轻的艺术家惊叹,将其称为“才女”。在这场画展上,一本笔记出现在展柜里,它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写着惊艳的文字,可对于席慕蓉而言,这本日记是一切的开始。

愚公不许移山?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会喜欢文学,他们觉得喜欢文学只是一个借口,只想让自己听起来更加文艺,只是社交时的一副面具。确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看不懂文学,看不见文学的意义,看不到文学的价值。

不同于别人口中的“虚妄”,她觉得文学其实是最真实的,写诗就是把自己最为真实的一面撕开,展现在世人面前。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5)

席慕蓉经历过这种质疑,长辈们问“文学这东西能吃饭吗?”,有的官员们说,“文学这东西太虚,无关人生疾苦”。她想辩解,想要维护自己心爱的文学,可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后来,她在叶嘉莹的书里读到一句话,“读诗、写诗是生命的本能”,她一下子理清思路,想明白了文学的意义,整个人豁然开朗。

后来,她开始与叶嘉莹联系,二人的关系不断加深,逐渐成为至交。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6)

2014年,席慕蓉受叶嘉莹的邀请,来到南开大学演讲。演讲结束后,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解答完毕,她问了一句“现在的语文课本里是不是还有《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她又继续说,“一定要把这篇文章从课本中搬走。”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对地球退让。”席慕蓉解释起她这么说的原因。身为蒙古族的席慕蓉,前半生却没有见过草原,总是四处奔波。直到中年,她才踏上蒙古高原,见到那一方辽阔的天地。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7)

她在草原上又留下许多足迹,寻找着游牧文明留下的痕迹。她发现目前的生态已经受到很大的破坏,现代化建设正在伤害着大自然。因此,她再次回顾《愚公移山》,发现其中的愚公在做着破坏生态的事情。她认为愚公只是为了自己出门便利,选择破坏两座绿色的山。愚公的精神真的不可取吗?

现代的“愚公”们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本是杜撰出来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内容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无非就是愚公想要把挡在家门口的山挪开,面对他人的质疑,却没有丝毫动摇。当然,故事的结尾带有一些神话色彩,看起来并不现实,但也不影响展现愚公坚定不移的信念。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8)

一直以来,人们被愚公这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在新时期的建设工作中,人们借助“愚公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大推动祖国建设的步伐。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的山区,可能很多人都没去过那里,可一定都听过产自那里的“普洱茶”,普洱因此被誉为“世界茶源”。听着它的头衔,我们可能会觉得普洱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事实却并非如此。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9)

直到今天(2021年12月3日),普洱才正式通上铁路。抛去试通车不算,在这之前,从没有一辆火车到达过普洱。

交通的不便限制了普洱的发展,还让茶叶的运输变得十分麻烦。普洱身处云贵高原的山区,位于祖国的西南部,靠近边境线。到目前为止,去往那里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

崎岖的山路实在是难以出行,从普洱到昆明这不到四百公里的距离,最快也得五个小时,更不用说那些客车、货车。修铁路,一直都是普洱人心中的一个愿望。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10)

2015年,连通中国与老挝的昆万铁路正式开工,北起昆明市,南至老挝首都万象,这条铁路的国内段从玉溪开始,途径峨山、元江、墨江、宁洱、普洱、西双版纳,在边境城市磨憨结束。普洱终于盼来了这条铁路。

可在山区建铁路谈何容易,架高架,开隧道,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当修建新平隧道的时候,由于山体的地质问题,施工过程中共发生31次涌水,溜坍的次数更是高达418。为了建成这条隧道,他们从山的一侧穿到另一侧。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11)

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施工人员逐渐习惯遇到困难,习惯克服难题。可修建普洱火车站的时候,他们再次体会到一筹莫展的感觉。

因为普洱地区山地面积占比为98.3%,建设车站的时候,连一小块平整的地都很难找到,更何况一块容得下整个车站的地。施工人员没遇到过无地可用的情况,当地人员同样没有修大型车站的经验。因此,施工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停滞不前。

移山?移山!最终,他们做出这样一个决定,要在群山之中开垦出一块平地,一块装得下普洱火车站的平地。一番勘测之后,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两座60米高的山上。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12)

他们把这两座山削为平地,把挖下来的土填到低洼的地方,再反复压实,仅地基就反复压实80层。

终于,普洱火车站于近年建成,铁路也正式完工。就在今天,火车终于来到了这个山窝窝里的城市。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13)

往普洱修铁路,难吗?非常难,比“上青天”的蜀道还要难,因为不仅要上青天,更要在青天上搭建一条银龙,一条天路。是国家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修铁路的想法,而且直面这些挑战,并且将之一一克服。

没有路,他们就开道;没有地,他们就削山,宛然成为现代的“愚公”。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14)

因为这些“愚公”,普洱的人民能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因为这些“愚公”,世界能够认识到香味醇厚的普洱茶;因为这些“愚公”,普洱这座历史文化古镇再次焕发生机。

谁是智叟?谁是愚公?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本身是正确的,愚公移山的精神也是积极向上的,二者并不冲突。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说,“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用现在的标准评判愚公的行为,未免有些钻牛角尖。

自古以来,这个故事都有许多争议,有人觉得愚公很固执,既然有山挡路,搬个家就可以;有人说,愚公很自私,因为山妨碍他一个人的利益,他就要去破坏这两座山。

世界本身就是多样的,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解读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论。《愚公移山》这篇课文从来都不是想要探讨他的动机是否合理,而是赞颂愚公身上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

愚公精神本身是好的,借助着这股精神,中国的建设者们克服众多困难,修水渠、开山修路、建高铁、挖地铁......他们与自然抗争,只为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15)

建设生态文明,从来都是建立在物质水平充足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地方的人连饭都吃不饱,守着那些山那些树又有什么意义。

反过来看席慕蓉的话,她不是在彻底否定愚公移山精神,她只是觉得这则故事不应该出现在教科书里。经历过孤独童年的席慕蓉,深知语文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力。

她认为,愚公的移山动机一直存在争议,如果有孩子从中看到愚公偏执的一面,可能就会产生偏执的思想。

从课本中被删除的文章其实有很多,鲁迅的许多文章就被移出课本。教育部给出的解释是,鲁迅的文章过于晦涩难懂,孩子们如果没有旁人的指导,基本很难看明白其中的涵义。

我们熟悉的《狼牙山五壮士》不再出现在课本之中,这并不是否定五壮士的行为,而是觉得这些内容过于陈旧,学生在平时就有所耳闻,他们应该学习一些更加新颖的内容。

席慕蓉点评愚公移山(席慕蓉对愚公移山发出质疑)(16)

要求删除《愚公移山》的声音不是近些年才开始出现,无非就是觉得愚公的行为过于自私,过于偏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写的四句话,可以很好地解释愚公的行为,他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选择开山,他是为周边全部民众寻求便利,是为后代扫平障碍。

何况,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虚构出来的,故事的重点是愚公的精神,这些细枝末节只是作者编造出来,只是为了完善故事的情节。不能因为这些小细节而去否定整个故事。

按照这种思路,朱自清的《父亲》是不是违反了车站的规则;《水浒传》写的就是一群犯罪团伙;《红楼梦》里那些富家子弟整天不干正事,只会早恋。

《愚公移山》确实存在着争议,不可否认的是,愚公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至于这篇文章适不适合学生阅读,需不需要从课本中删去,都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