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硅最新消息(光伏硅料放量在即)
光伏硅最新消息(光伏硅料放量在即)此前,2021年新建多晶硅产能较多,光伏级三氯氢硅供不应求,叠加原料工业硅成本提升,导致价格一度出现脉冲式上涨。于当年10月,光伏级三氯氢硅从年初的6000元/吨上涨至3.6万元附近,带动多晶硅价格同步走高,比如东方希望等资金技术等实力较强的硅料头部企业,纷纷重视起成本控制,自建了光伏级三氯氢硅产线。从多晶硅产线端了解到,多晶硅生产装置刚开启时,每新增1吨多晶硅产能,需一次性投入三氯氢硅约0.2吨以补液位和清洗系统,这部分三氯氢硅一般外购。而在生产阶段,一般情况下,多晶硅厂所需的光伏级三氯氢硅可以自循环,不用外购。从以上对多晶硅生产工艺较为细致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改良西门子法还是硅烷流化床法,三氯氢硅作为体系中的原料、消耗品、中间品,始终惯串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受光伏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多晶硅延续高景气度,不少企业大规模扩产,经过近两年的快速扩张与结构调整,多晶硅新产能逐步释放,导致
多晶硅作为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的基础材料,其传统的生产工艺是用氯气和氢气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化学气相沉淀(CVD)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此方法称为改良西门子法。
以四氯化硅、氢气、氯化氢和工业硅为原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床)高温高压下生成三氯氢硅,将三氯氢硅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二氯二氢硅,继而生成硅烷气。制得的硅烷气通入加有小颗粒硅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此方法称为硅烷流化床法。
超纯氢气和经过精馏提纯的三氯氢硅,按一定比例进入还原炉,在1080~1100℃温度下,三氯氢硅被氢气还原,生成的硅沉积在发热体硅芯上。在保证原料气不停地在硅芯表面发生气相沉积反应的前提下,使硅棒均匀生长。
化学方程式:
同时还会发生三氯氢硅热分解和四氯化硅的还原反应:
虽然反应过程复杂,但以上两个反应过程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化学反应。
从以上对多晶硅生产工艺较为细致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改良西门子法还是硅烷流化床法,三氯氢硅作为体系中的原料、消耗品、中间品,始终惯串整个生产过程当中。
受光伏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多晶硅延续高景气度,不少企业大规模扩产,经过近两年的快速扩张与结构调整,多晶硅新产能逐步释放,导致市场对三氯氢硅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随着A股三季报披露正式拉开序幕,三氯氢硅相关上市公司也亮出了成绩单,龙头上市企业业绩延续了上半年的增势。
我们通过对多晶硅生产企业技术迭代进度以及原料需求方面了解后,综合分析认为,光伏级三氯氢硅高景气度的背后暗藏风险,因为一方面,光伏级三氯氢硅是硅料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生产正常后可自循环。另外,部分硅料企业在布局多晶硅产能的同时,出于稳定生产以及成本控制等目的,也会通过类似“填平补齐技改项目”的延链方式,自建配套的光伏级三氯氢硅合成工序,用来替代原外购光伏级三氯氢硅,这将化解未来市场光伏级三氯氢硅短缺的风险。
从多晶硅产线端了解到,多晶硅生产装置刚开启时,每新增1吨多晶硅产能,需一次性投入三氯氢硅约0.2吨以补液位和清洗系统,这部分三氯氢硅一般外购。而在生产阶段,一般情况下,多晶硅厂所需的光伏级三氯氢硅可以自循环,不用外购。
此前,2021年新建多晶硅产能较多,光伏级三氯氢硅供不应求,叠加原料工业硅成本提升,导致价格一度出现脉冲式上涨。于当年10月,光伏级三氯氢硅从年初的6000元/吨上涨至3.6万元附近,带动多晶硅价格同步走高,比如东方希望等资金技术等实力较强的硅料头部企业,纷纷重视起成本控制,自建了光伏级三氯氢硅产线。
时至今年8月,光伏级三氯氢硅市场主流最低跌至1.8万元,较去年高点跌去近半。而今年多个多晶硅项目投产,且8月迎来投产高峰,但三氯氢硅在今年仅2.5万吨新增产量情况下,从底部至今价格仅反弹了2000元左右,价格区间在19500-21000元/吨附近,可见部分硅料企业自建产能对平抑光伏级三氯氢硅市场供需起了作用。
图 国内光伏级三氯氢硅市场价格
作为三氯氢硅体系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同样收受到部分多晶硅生产企业的青睐。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生的四氯化硅的量非常大,每生产1kg多晶硅大约要产生10kg的四氯化硅,因此,四氯化硅的回收和利用成了制约多晶硅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提高多晶硅产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四氯化硅经氢化后转化为三氯氢硅再用于生产多晶硅,是另一部分多晶硅生产厂家优先考虑的方法,抢占了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使用环境,分担了部分三氯氢硅供应紧俏的压力。
虽然大全能源、特变电工旗下新特能源等多晶硅生产企业都规划了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产能。不过,根据三氯氢硅的理化性质来看,三氯氢硅被规划为危化品,并且存储的设备不能用普通的有机质品贮存、密封和输送,并有水分存在时腐蚀大部分金属,储运条件较为苛刻,导致完全新建产能会比较难以通过项目环评等。同样资金问题也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痛点,仍会有企业通过外购光伏级三氯氢硅来保障自身生产。
对于以上观点,业内人士同样表示,多晶硅对三氯氢硅需求仅在产能建成初始运行时进行大量投料,在硅料生产正常运行中,副产品四氯化硅氢化生产三氯氢硅,因此仅需要少量补充三氯氢硅即可满足需求,因此多晶硅对三氯氢硅需求不具备持续性。仅以三氯氢硅外售为目的扩建产能,在行业产能过剩、产品盈利能力降低之后,储存、运输、安全、维护等成本费用对盈利的影响将放大,压缩行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