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法官谁更体面(底线里的母亲群像)
检察官法官谁更体面(底线里的母亲群像)为了儿子,骆悠悠妈妈隔三差五就找女儿要钱。第一个出场的就是骆悠悠妈妈,她出现在“主播直播猝死案”中,是“重男轻女”的父母形象的典型代表。但每一个妈妈身上都有现实问题的投射,也给观众带来子女教育上的反思。而叶芯的妈妈简佳,更是与众不同。 简佳-叶芯妈妈
《底线》收官,这部由靳东、成毅、蔡文静主演的法治剧,成了“金秋爆款”。
它不仅囊括了大众关注的诸多议题,还成功塑造了生动立体的人物群像。
其中“母亲”这个形象在剧中并不少见,唐啸云妈妈、乌刚妈妈、李芳凝妈妈、孟伟妈妈……
这群妈妈中,有的甚至没有名字。
但每一个妈妈身上都有现实问题的投射,也给观众带来子女教育上的反思。
而叶芯的妈妈简佳,更是与众不同。
简佳-叶芯妈妈
第一个出场的就是骆悠悠妈妈,她出现在“主播直播猝死案”中,是“重男轻女”的父母形象的典型代表。
为了儿子,骆悠悠妈妈隔三差五就找女儿要钱。
最后一次,更是狮子大开口,直接跟骆悠悠要20万。
本来就是新人的骆悠悠,工资并不高。
为了凑这20万,她不得不没日没夜的超负荷工作,五一的三天假期都没有休息,这是她猝死的根源。
为了儿子,骆悠悠妈妈甚至利用她的意外离开,去找公司要巨额赔偿。
这个赔偿该要吗?该要!她的离开,父母有心疼后悔过吗?肯定也有过。
但这一切都抵不过巨额赔偿的诱惑,有了这笔钱,儿子的房子就有着落,创业也有了资本。
为了儿子,为了老骆家,她可以趴在女儿的身上吸血。
为了儿子不顾一切的,还有乌刚妈妈,不过她不顾的是儿媳的命。
秦玲得了癌症,想在临走前与乌刚离婚,将本来自己买的房子留给女儿苗苗。
房子是结婚前秦玲买的,乌家只出了3万块钱买家电,就占了房产证上10%的份额。
秦玲想让女儿和母亲在她走后,仍有安稳的生活,离婚、获得房子的全部产权,是唯一的出路。
乌刚爸妈为了得到房子,好给儿子还清债务,坚持不让乌刚出面应诉,与秦玲离婚。
他们甚至跑到秦玲家,抢夺房产证。这种鸠占鹊巢的行为,明目张胆地强占,令人气愤不已。
他们为了自己的儿子,完全不顾还在生重病的儿媳,和年幼的孙女。
“这个女人命还真是硬,得了癌还这么能折腾,她怎么还不死啊?”
乌刚爸妈在秦玲家里,撒泼打滚、肆意诋毁谩骂,甚至以最恶毒的话诅咒秦玲。
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可以毫无人性地抛弃年幼的苗苗;
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可以毫无人性地期盼儿媳早日死去;
为了自己的儿子,别人的人命可以变得贱如草芥。
作为普法剧,《底线》表现出了各种人性的“恶”,但仍有许多“善”在熠熠生辉。
剧中,给人心灵触动最大、震撼力最强的,莫过于“孟伟坠楼案”了。
这个案件虽然看点不多,但孟伟妈妈用她的善良与宽容,感动了每一个人。
孟伟坠楼后,孟母的天都要塌了,这是她唯一的孩子啊。
在丈夫去世后,孟母怕再婚儿子受继父的委屈,独自一人将孟伟抚养长大。
一个农村女人,年纪轻轻就带着儿子守寡,可是最后还要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连亲弟弟都说没钱养她,孟母不仅失去了儿子,更失去了后半生的依靠。
然而,和儿子一起喝酒,导致他意外坠楼的张鹏,是店里唯一愿意指导孟伟的人,他还借了两块钱给孟伟去坐地铁。
因为这两块钱,孟伟将它设置在手机的备忘录里,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还鹏哥钱;
因为这两块钱,孟母拒绝了8万块钱的赔偿,因为张鹏是好人,生活也不容易。
孟母短短的几句台词就拉满了泪点值,她对张鹏说:
“我不管你们喝没喝酒,你能借钱给小伟坐地铁,说明你是好人。”
“孩子我知道你是好人,我不要你的钱。”
她饱受生活的种种苦难,却不愿将苦难施加别人身上。
我曾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孟母用两块钱,将人性的善良演绎到了极致!
秦玲也是一位善良的妈妈,她曾经对法官说:
“路快走完了,按理说我应该害怕,但是我没有,因为她,我必须勇敢,也让我最后的时间变得有意义。”
她为了女儿苗苗,苦苦挣扎在病床上,坚持要等到和乌刚的离婚协议书。
虽然苗苗不是自己亲生的,但决定抚养她的那一刻,秦玲就下定决心要做好一个妈妈,承担一个妈妈的责任。
为此,她与死神赛跑。
在庭审的前一天,秦玲病情加重,经过抢救后医生都已经发了死亡通知。
苗苗站在秦玲的病床前,绝望地唱着她曾经教给苗苗的歌,奇迹出现了——
秦玲的脑电图又重新有了起伏,苗苗的歌声唤起了她的求生欲。
因为对苗苗的牵挂和不舍,她又暂时“活了过来”,一直撑到第二天,拿到离婚判决书,秦玲终于心愿得偿,可以安然离开。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秦玲的坚持,是一个妈妈最伟大的爱。
妈妈,有的偏心、有的善良、有的坚强,她有时候代表自我牺牲,有时候也彰显勇敢追求。
简佳就是众多妈妈里,最为与众不同的一个。
在自己女儿和大众眼中,简佳是为了前途可以抛夫弃女的,当年为了出国,直接与老公叶存远离婚,同时也抛下了年幼的女儿。
为此,叶芯之前和妈妈关系不好,甚至对简佳还有些“恨意”。
其实叶芯“恨”的并不是妈妈出国,而是妈妈为了出国抛弃了自己。
而且在简佳出国后,叶芯每次需要妈妈、想妈妈的时候,都见不到她,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有。
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叶芯觉得自己是被舍弃的。
当简佳告诉叶芯,她曾向法院提了离婚诉讼,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自己的女儿时,叶芯是震惊的。
她不敢相信妈妈当年争取过自己,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恨意”居然是错的。
叶芯认为,妈妈眼中只有自己的事业和前途。
当终于知道简佳出国后居然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连一通电话的费用都难以承担时,叶芯非常难过。
她不仅难过于当年简佳所受的苦,更难过于自己竟然误会自己的妈妈那么多年。
而且在叶芯的内心深处,她是为自己的妈妈感到骄傲的。虽然她放弃了自己,但她知道自己有个“不一样的妈妈”。
叶芯虽然难过于妈妈的缺席,但她佩服妈妈作为一个女人能够如此勇敢。
所以,在工作中,叶芯能勇敢地追求心中的正义,这是妈妈给她带来的坚定,她不知不觉中也这样做着。
在此之前,叶芯一直不能认同妈妈,“赢,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通行的语言”这个观点。
直到简佳告诉她,“我输掉了官司,就输掉了爱你的权利”,叶芯才知道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坚持要“赢”,她内心的触动可想而知。
许多网友说,既然这样,那当初为什么还要出国,这是简佳自己的选择,不应该强行洗白等等!
看到这些留言,我不禁想,如果当年有更好的机会要出国的人是叶芯的爸爸,留在国内的是叶芯和她妈妈,结果会是怎么样?
估计会有更多的网友理解叶芯爸爸的选择,觉得简佳就应该照顾好孩子,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就像很多人认为李小乐就应该放弃自己的事业照顾好家庭,做方远的贤内助一样。
这个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认知和定位,还是希望她们在挣钱的同时照顾好家庭。
既要赚钱养家,还要照顾老公和孩子,当夫妻两人在事业和家庭中发生冲突时,女性就应该舍弃事业回归家庭,男的继续打拼,就如当初的符祥和吴华。
可是,为什么在家庭中,必须牺牲的那个一定得是妈妈?不能是爸爸?
简佳就是那个与众不同的人,她愿意追求自己的事业,也有更好的机会,更有与之匹敌的能力,为什么不去呢?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追求自我的权利,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或是任何一种身份的人,这种权利应该是自由且平等的!
一位勇敢的妈妈,也会给孩子勇敢追求自我的底气!
《底线》塑造了各形各色的人物,在普法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了许多触动,也带来了诸多思考。
导演刘国彤曾在采访中说“我们不需要完美的虚假,真实是最有力量的”,正是这份真实的烟火气儿,这份真实的温度,让我们不断的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