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皮囊本质意义上)
皮囊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皮囊本质意义上)但在这个14个故事中,最让我引起共鸣的是《母亲的房子》、《天才文展》和《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蔡崇达在《皮囊》中讲述了14个故事,有亲情、友情,当然也有夭折的梦想和百转千回的人生,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会让你自取于己有用的东西。书里面的这些人有的离经叛道,有的青春狗血,有的人间蒸发,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人一样,鲜活又真实。这就是蔡崇达笔下的生活。书中最让我感触至深的话就是:本质意义上,我们是既失去家乡,又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听上去就让人想报团取暖。
我们在描绘青春的时候,总是提及自己的爱情、叛逆,至于其他人,却很少提起,即便如此,我们成长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最终都会成为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还能记得他们,还能描绘最初的情景吗?蔡崇达可以,他在《皮囊》中讲述了青春、家乡和每个亲朋好友的故事。
蔡崇达的《皮囊》对我来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它不像以前看的某本书,很快就会有好坏的判断,它的情感更为复杂。
在单纯的认知中,皮囊仅仅指外表,但看了这本书之后,再重新定义,我发现,皮囊是除了思想之外在的躯体。
书里面的这些人有的离经叛道,有的青春狗血,有的人间蒸发,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人一样,鲜活又真实。
这就是蔡崇达笔下的生活。
书中最让我感触至深的话就是:本质意义上,我们是既失去家乡,又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听上去就让人想报团取暖。
蔡崇达在《皮囊》中讲述了14个故事,有亲情、友情,当然也有夭折的梦想和百转千回的人生,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会让你自取于己有用的东西。
但在这个14个故事中,最让我引起共鸣的是《母亲的房子》、《天才文展》和《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在《母亲的房子》中蔡崇达说,“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而他的念想就是这个房子,如果建不起来,即便他以后过着再好的生活,也不会快乐。
建房之前,整个家庭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因为父亲的意外变故而承受了巨大的打击,但母亲默默的坚持,一座2层小楼拔地而起。
字字戳心的情节让我泪流满面,读到最后我好想明白了,即使日子再难,也要体面地活着!这座房子是这个女人最后的自尊心。
《天才文展》天才文展是个成绩优异的兔唇少年,他从小就给自己规划了人生路线,他知道该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他懂得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但当他进入大学时候,开始自卑、冷漠,他开始在意自己的兔唇形象,他开始厌恶这个从小生活到大的小镇。
人总是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回归到起点,文展变成了另外一个自己,他迷失了自我,冷漠逐渐侵蚀了他身上的阳光和自信。
文展也曾挣扎,可他身上的戾气让他在筑梦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蔡崇达在《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中提出了三个问题:我要怎么生活?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正在享受什么?
说实话,我不知道如何回答,相信你也一样,毫无头绪,以前,总是期盼自己能过上理想的生活,但长大之后,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或许我们谁也没有做好迎接挑战和困难的准备,所以才总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跌倒、受伤,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只能爬起来,拍拍土,继续向前。
一本《皮囊》读下来,发现它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之间的故事,也带我们看尽时代变迁。
皮囊,无论再坚实,再怎么伪装,终究有朽败的时候。
的确,皮囊是躯体,是欲求,与之对应的是精神世界的自由,皮囊在人世间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人和事会帮你认清自己的内心。
读《皮囊》,看人心,虽有些伤感,但能让人反思;虽读的是他人,但能映照出自己。
一本好书,重拾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