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赏外卖女子坠楼(上海姑娘因打赏外卖员200元被网暴)
上海打赏外卖女子坠楼(上海姑娘因打赏外卖员200元被网暴)九派新闻联系到一名自称该小区志愿者的网友,他回复:“不在了,很难受。”7日下午,当地派出所证实,该市民已经坠楼,至于坠楼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问及该市民的身体状况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人已不在了。”这位心系老父亲的上海女孩,因为200元的打赏,被键盘侠们肆意网暴,网友对“200元话费”较真儿,认为该市民给余先生的报酬太少。另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外卖员发声称,“看到顾客被网暴,我难过得睡不着觉。”警方证实:人已不在4月6日,网传该市民因受到网络暴力跳楼。
近日,上海市虹口区一市民求助叮咚买菜外卖员余先生,给青浦区的听障父亲送菜。因交通管制,余先生一路辗转,27公里的路程走了近4个小时。
为表达感谢,该市民分别给余先生的微信、支付宝转账,均被余先生拒绝。最后,家属给余先生充了200元话费。
此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人们被温情打动。叮咚平台的官方微博称,将给余先生颁发“平民英雄奖”,并给予2000元奖金。
本是一个极具温情的故事,然而当这种善良被报道出来后,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却各自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这位心系老父亲的上海女孩,因为200元的打赏,被键盘侠们肆意网暴,网友对“200元话费”较真儿,认为该市民给余先生的报酬太少。另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外卖员发声称,“看到顾客被网暴,我难过得睡不着觉。”
警方证实:人已不在
4月6日,网传该市民因受到网络暴力跳楼。
7日下午,当地派出所证实,该市民已经坠楼,至于坠楼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问及该市民的身体状况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人已不在了。”
九派新闻联系到一名自称该小区志愿者的网友,他回复:“不在了,很难受。”
事情经过
此事最早是微博博主@脊梁in上海SH发布的一条微博。
据悉,女孩家住在虹口,而年迈的老父亲则独居在青浦,父亲患有严重的听力障碍,手脚也不利索。以往都是女孩为父亲送菜,久而久之,这已成为父女俩的默契共识,然而疫情的到来,彻底将父女俩的默契打碎。父女俩被各自隔离在家后,女孩无法继续出门送菜,想要给父亲点外卖吃,但即便将配送费加到上百元也没有人接单。时间逐渐过去,老父亲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不知道如何在网上抢菜,在家里已连续吃了一周的干米饭,女孩心急如焚。
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她求助于前些天为她送过菜的外卖小哥,电话里她万般焦急。
外卖小哥被她的孝顺所感动,二话不说答应下来,从她家里拿到东西再到青浦,足足27公里跨越好几个区。
途中骑行不过一半,外卖小哥的电瓶车没电了,四处找地方换电瓶,耽误许久后继续出发送菜,路上还要时不时停下配合检查核酸报告和通行证。
距离终点还有两公里时,前方的路车辆无法通行,他只能步行走完这最后两公里,路上遇到了交警查问,他给女孩打了视频说明了情况后得以继续步行。
到达小区以后,保安联系不到女孩的父亲,等待良久后还是志愿者过来接收的,但外卖小哥不放心,硬是确认菜交到老人手上才步行离开。
在得知菜已送到父亲手上后,仍然心系着帮了她大忙的外卖小哥的安危,一直等到外卖小哥回到酒店给她报过平安后,女孩才彻底放下心来。
她坚持要给外卖员双倍报酬,但外卖小哥坚持不收,两人推诿许久后,女孩还是坚持给外卖小哥打赏了200元。叮咚还给了小哥2000的奖励。
本来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挺温馨的,骑手有爱,女生有孝心。
结果。。。这条微博的评论很多都在说女生给钱太少了。
“我一个大学生都觉得200少”
“我虽然穷,但是我会给500”
“200太小家子气”
“善良这么廉价吗?”
“只给200,下次谁还干?”
“像打发乞丐”
“感动哭了只给200,这感动实在有限”
还有抬杠酒店钱需要小哥出所以200太少的(其实是公司出)
网络上各种说辞五花八门,据微博博主@脊梁in上海SH的微博,事后女孩对该事件作出了解释。
后来,当得知女孩在网上被人谩骂,外卖小哥称他这两天压力很大,都没这么睡着。他再次强调自己帮忙不是为了钱。他平时也不怎么玩微博,“也不知道怎么去解释,又怕一解释给她带来更多麻烦。我就安慰了几句这个顾客。”
4月6日,网传该女孩在所住小区坠楼。
7日下午,当地派出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昨天接到报警,已经介入调查了。”当问及该市民的身体状况时,他表示人已经不在了。
面对网暴,平台这样说
针对网传该市民曾受到网络暴力,九派新闻联系到微博官方客服。
其回复,针对用户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益纠纷举报,用户使用电脑登陆微博后,点击违规微博的右上方箭头标识,可以进行投诉。选择人身权益纠纷投诉流程后,根据页面提示进行操作,并等待处理结果,工作人员收到举报后会在5个工作日内查证处理。
微博人身攻击追溯期为自违规发生的3个月内,当事人投诉才受理。但在当事人委托他人代为投诉、当事人未投诉但产生恶劣影响,如大量用户投诉或引起大量传播2种情况下,非当事人投诉也会受理。
3月份,针对网络暴力,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称2022年初,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重点整治的五个方面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包括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众多网络平台升级预防网暴能力,新上线“风险提醒”“发文警示”等功能,整治不当私信和不当评论,推动形成预防网暴的合力。
律师:受害人锁定实际侵权人困难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钟磊律师称,网民针对顾客的网络暴力行为,至少是涉嫌侵害了名誉权,均应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由于网络暴力一般实施者人数众多,参与度不同,受害者无法准确衡量个别网民在网络暴力实施过程中的责任比例,加之目前各个网络平台在对申请注册使用公众账号的互联网用户实名制认证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导致受害人锁定实际的侵权人困难,即使能够锁定,也无法将众多网民全部诉至法院,这就造成了单纯从民事侵权的角度对网络暴力这种侵权行为追责成功的比例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纵容了网络暴力的频发。
其称,如果有网民针对该顾客实施了“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或者“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的网络暴力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实施前述网络暴力的行为人导致该市民跳楼自杀身亡,则可能已涉嫌诽谤罪或寻衅滋事罪。
同时,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也认为,网络暴力具有危害的扩散性、影响的广泛性,以及空间的虚拟性和行为的隐蔽性。一旦构成对公民个人的诽谤 则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但是刑事自诉的话,被害人又会陷入尴尬境地——取证困难!长期发展下来,网暴早已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毒瘤。
他称,面对嚣张的网暴,我们应该落实平台的主体责任。从法律层面,对网络平台应该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界定。追究构成刑事犯罪的网暴侵权者的责任,同时对那些听之任之的平台相关负责人也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大对平台的处罚力度。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键盘侠们也一样,他们觉得自己只是敲了一段话,无伤大雅。可是,压死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也许你在网络上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成为一把刺向别人的刀子,键盘侠们,请谨慎发言吧!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