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现在有跆拳道馆不练品势(为道塾讲习会)

为什么现在有跆拳道馆不练品势(为道塾讲习会)训练过程中,朱老师始终照顾到每位学员的基础,要求我们宁慢毋快,阶梯式进行有效率的训练,这样让自身与伙伴,都能有所增益,这正彰显着导师对我们的关怀和因材施教!此过程中,我始终无法做好以首领身的细节,也就无法保持好的弹性和流动性。朱老师特地叫我出列,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示范,做了错误动作的“展示”,并且一一提出了改正方法。他告诫我们说,训练过程中不要害怕暴露错误,发现错误,及时改正,进步空间才会更大。步法:格斗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精准把控,是移动的艺术,而步法正是一以贯之并且起决定性作用的。JKD所要求的寻求动态中的平衡,是通过步法来实现的。朱老师带我们做的步法训练有别于以前,在带有节奏感的音乐下,我们慢下来,用心觉察,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感。和着音乐的拍子简直像在起舞,前后左右,转闪腾挪,感觉到流动!从振藩功夫—振藩拳道—截拳道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恰恰反映了振藩宗师对格斗技的效率要求越来

为什么现在有跆拳道馆不练品势(为道塾讲习会)(1)

右一为周靖昆在训练中协助同伴纠正技术动作

——记朱建华老师2015年长沙截拳道讲习会

文/周靖昆(湖南·益阳)

简史:十月一号讲习会开始,朱老师以一贯的学者型武人风格,板书、讲解、演示的同时,拿出港版的《李小龙技击术》,介绍了截拳道的源流和发展演变简史。

从振藩功夫—振藩拳道—截拳道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恰恰反映了振藩宗师对格斗技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从咏春近身阵地战方向,日益转向主动控制时空的运动战方向发展。最后,在咏春改无可改的情况下,基本放弃咏春,后期突出了最能体现时空控制和运动战精髓的击剑和西洋拳的体系研究和理论指导,从此,截拳道发生了革命性的锐变和飞跃发展。朱老师也特别强调了,JKD的创立初衷就是为了适应处于弱势,无限制格斗情况下的街头自卫,以此逻辑起点出发,JKD的训练方向、目标、体系、计划及最终训练结果,表达方式,还有技术战术的基本架构、理论体系都迥异于其他擂台化、体育化的武术。同时,在宗师三个武术发展阶段,无论是振藩功夫,还是JKD,都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及技术架构,并非外界以讹传讹的“jkd是未完成的武术”、“只是一种思想”的谬误。

警戒式:在截拳道中进攻和防守的最有效的姿势是警戒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截拳道所有技术的基石,而这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部分。长期训练过程中的对细节把控不严格,以及没有适时得到师傅指导,导致了我的警戒式站的缺乏整体性,弹性,而且身体过于正直造成了要害部位面积暴露过大,还有前锋手、后护手摆放位置不合理。这些小毛病统统逃不过导师的“火眼金睛”,朱老师一一仔细地指出了我的错误,更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让我们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整个过程朱老师秉承了一贯的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在我们各种毛病短时间难以改正的情况下,告知纠错方法,同时反复提醒我们。为了让我体会到保持好警戒式和好的架构的重要性,他叫我在我习惯了的错误的警戒式上打一个直拳,同时他顺势一个侧踢轻轻顶在我过于僵直的膝弯处,就立马让我涨了记性。膝盖的一个错误角度,不仅会失去好的架构,让攻击丧失威力,也会在实战中让对手用最长的武器进攻到最近的目标,直接造成我膝盖不可逆转的伤害。好的警戒式要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又能伶俐便捷地发起任何攻击、反击动作,能够保持整体性、弹性、警觉性。

为什么现在有跆拳道馆不练品势(为道塾讲习会)(2)

步法:格斗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精准把控,是移动的艺术,而步法正是一以贯之并且起决定性作用的。JKD所要求的寻求动态中的平衡,是通过步法来实现的。朱老师带我们做的步法训练有别于以前,在带有节奏感的音乐下,我们慢下来,用心觉察,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感。和着音乐的拍子简直像在起舞,前后左右,转闪腾挪,感觉到流动!

训练过程中,朱老师始终照顾到每位学员的基础,要求我们宁慢毋快,阶梯式进行有效率的训练,这样让自身与伙伴,都能有所增益,这正彰显着导师对我们的关怀和因材施教!此过程中,我始终无法做好以首领身的细节,也就无法保持好的弹性和流动性。朱老师特地叫我出列,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示范,做了错误动作的“展示”,并且一一提出了改正方法。他告诫我们说,训练过程中不要害怕暴露错误,发现错误,及时改正,进步空间才会更大。

李小龙说移动是一种防御手段,一种欺敌手段,也是一种获取适当攻击距离、攻击角度、路线和攻击威力的手段。朱老师向我们演示了步法结合踢拳在这方面的应用,灵活的脚步,配合着手脚犀利的攻击,实实在在展示了JKD如水般流动的美感。看似复杂的步子,其实也是简单步法组合,然而仅这惊鸿一瞥中也足见导师的深厚功力,最是这些基础而细致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无他,唯手熟尔,然其中的坚持和汗水实不足外人道也。

为什么现在有跆拳道馆不练品势(为道塾讲习会)(3)

前手直拳(标指):截拳道习者手中的无剑之剑。这是所有拳法中速度最快的,也是时时威胁着对手的武器。在讲解这一骨干技术的时候,朱老师引入一个经济学上的80/20的原理,告诉我们如何在训练中以最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取得最大的训练成果。即大量统计结果证明,企业80%的收益,往往来自20%的核心或关键客户。这一原理同样适用在武术中,我们应该把绝大多数训练时间奉献给那核心少数几种的骨干技术,这同样能带来良好的回报。

就直拳这个技术而言,能攻能守,能进能退,能虚能实,能长能短,能截击,能反击,能用来控制距离,既是常规战术武器,亦可作为重型武器使用。要做到以上这些是不容易的,这是建立在对对手观察,对时间和距离的良好控制,以及对自身基本功的高要求上的。JKD的外在表现是简约的,是以简驭繁、高度凝练的,却并不是简单的。

训练中,朱老师带着我们逐步地,层层深入地展开相关训练,先让我们体会局部的放松与发力,再到整体。循序渐进地训练方式,让我们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朱老师始终着重指出——放松产生规范,规范产生协调,协调产生速度,速度产生力量,在有了好的速度和力量基础上,我们再进行相关的特质训练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最后简单的一拳,要能够内化为本能,随机应变地打出无限的自由变化和内涵。

JKD技术最紧要是架构,好的架构才能让动作产生威力,控制平衡,流动重心,随心攻防。讲到此处,导师既说到了传统武术中的“三节”理论,也用到了“在拳面接触目标的一瞬间全身一紧成为刚体”这样与我所学专业相关的科学性表述,形象生动。

为什么现在有跆拳道馆不练品势(为道塾讲习会)(4)

核心战术:因讲习会时间所限,朱老师在此部份只讲了我们此训练阶段最应该掌握的基础性战术:SAA(SIMPLE ANGLE STTACK)简单角度攻击和ABC(ATTACK BY COMBINATION)组合攻击。事实上,自我们两两捉对进行一拳一脚的单一技术训练开始,SAA的技术战术训练就已经开始。两人在随时观察,控距,洞悉对方意图,抓住机会反应击靶。ABC战术,是很考校功力的,组合的轻重配合,虚实相间,每个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都是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得到的。老师同样是从最基本的开始讲起,练起,从单个技术的细节点抓起,由浅入深,从简单的一二连击,到三连击,四连击,到指导学员融汇贯通,自由变化组合,让我们掌握规律,循序渐进,系统训练。

其中,老师特别注意持靶人的配合和规范性。要求持靶人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对于同伴训练中产生的问题都要一一“给挑挑刺”,时时发现不足,才能时时改正问题,既帮助了训练伙伴,也在同时让自己了解到各种动作细节上的问题,让自己也得到进步,相辅相成。

为什么现在有跆拳道馆不练品势(为道塾讲习会)(5)

朱建华老师和江传荣师傅讲解示范中

训练方式:朱老师的训练方式向来是知行合一,循序渐进的阶梯式训练。这样无论参加讲习的学生们基础如何,都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调整训练的着重点,每位参与者都能得到最理想的收获。“阴阳”、“整体”、“流动”、“周身和谐”“放松”、“重心”、“节奏”等关键词,一直在整个讲习会反复出现,这显然是老师希望我们能够真正化为己用的东西,其中蕴含着JKD的科学原理原则,哲学观念。

纵观三天的讲习会,朱老师一直是在帮助我们剔除自身动作中不必要的东西,时时让我们保持精简,变得更加简单、干净,有效率,这与JKD的为道日损的观念也是相合的。此外,朱老师讲到,要保持放松,保持专注,在一拳一脚的动作中,要能用心体察和细致感受自身的结构,感受自己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位移,以及重心的微妙调控,节奏的律动、攻守一体的整体状态等等。作为关键词,“感受自身”、“自我发现”是尤为重要的。

JKD就深层次而言,是人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是肢体上的自由表达的艺术,是与自己协和,与对手协和,最后与自然协和的武术修行之道,是在格斗中学习如何处理与一个乃至多个对手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武道实践哲学。如此哲理和实践,延伸到生活,延伸到工作,延伸到社会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和谐。

P.S 朱建华老师在训练中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知行合一,细心负责的好老师,在业界也是众口皆碑的杰出截拳道传播和传承者,然而在与我们一干武术爱好者一起攀登岳麓山时,也和学员们打成一片。下山途中,我偶然向老师谈起某师弟因感情受挫而伤心的事情,朱老师一脸正色地说:“劝他放下吧。其实他生命中的那一位爱他的女孩子正在前面等他呢!”结束一天的训练,天色渐暗,放下一身疲惫的下山途中,朱老师走在众人前轻轻哼起了《天空之城》的曲子,高大的背影格外的萌!!!三天的时间不长,却因为朱老师的敦敦教导而格外充实,感谢导师的耐心传道授业,细心解惑答疑。

振藩礼!

为什么现在有跆拳道馆不练品势(为道塾讲习会)(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