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大人,寒山寺里死了一地的人,少说也要上百人了,您快去看看吧!”然而当听到报案之人娓娓道来后,一开始还有所淡定的苏州县令,眉头可以说是越皱越紧。“不好了大人,死人了,死人了。”苏州县衙前,一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却是人不到声先至。对于死人这种事,苏州县令似乎也早有免疫。毕竟身居县令要职多年,凶杀案自然也是经常见到,所以苏州县令并没有表现出很震惊的样子,只是让报案之人详细说来。图片来源于网络

佛门原本是清净之地,奈何一夜之间却成为亡魂的聚集处。若是提起寒山寺,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张继《夜雨寄北》中的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1)

枫桥夜泊

作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拥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寒山寺,可以说是香客们礼拜朝圣的圣地。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神圣的寒山寺曾经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

在清朝道光年间,全寺一百四十多人一夜之间丧命,横尸寺内。正当官差一筹莫展的时候,寺内厨师的一番话却成为了破案的关键……

灭门惨案:一百四十多人惨死寒山寺

“不好了大人,死人了,死人了。”苏州县衙前,一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却是人不到声先至。

对于死人这种事,苏州县令似乎也早有免疫。毕竟身居县令要职多年,凶杀案自然也是经常见到,所以苏州县令并没有表现出很震惊的样子,只是让报案之人详细说来。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2)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当听到报案之人娓娓道来后,一开始还有所淡定的苏州县令,眉头可以说是越皱越紧。

“大人,寒山寺里死了一地的人,少说也要上百人了,您快去看看吧!”

还未等对方说完,苏州县令已经霍然起身,连忙喊上兵差跟自己一起去寒山寺查案。

在去往寒山寺的路上,苏州县令的眉头就没有舒展开,内心更是不断腹诽道:“真是倒霉,怎么会在我管辖的地方发生这么大的案件。”

苏州县令肯定知道,一百多人无辜惨死,这事必然会引起朝廷的高度关注。加之此案又是在大名鼎鼎的寒山寺内发生,一旦处理不当势必引起满城风雨,到时候自己的乌纱帽恐怕也难以保住。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3)

寒山寺

正当苏州县令还在暗暗吐槽时,一行人却是已经来到了寒山寺的门前。

“你说是不是寺里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惹怒了上天,遭到了惩罚。”

“不会吧!寺里有好多有名的大师,应该不会是你说的那样,怕是得罪了什么人。”

越听眉头皱得越紧的县令大人,在留下几人维持好现场秩序后,便快步来到案发地点。

虽然已经听过报案人的描述,但看到现场后,苏州县令以及带领的官兵还是感到大吃一惊。

寺庙内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经查点,死亡人数竟然高达一百四十多人。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4)

清末江南一带的僧侣

一百四十多人中,不乏年轻的孩子以及年迈的老人,寒山寺的寺僧更是无一活口,全部毙命。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全部死者脸上发黑发紫,身上均无明显伤痕,显然是被人投毒所害。

为了证实这一点,苏州县令立马派人将仵作带来,要求他对尸体进行详细检查。

“禀告大人,死者确实是中毒而亡,死亡时间大概在昨晚。”仵作(古代验尸官)在经过一番检验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随后苏州县令又问仵作:“那你知道死者是因何中毒,所中之毒又是什么?”

对此,仵作表示并不清楚,还需要再做进一步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5)

影视剧中的仵作形象

唯一活口:寺庙中的厨师成为破案关键

这边仵作还需要时间对尸体进行详细检查,那边苏州县令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查。

紧接着,苏州县令从寒山寺内走到围观百姓面前,眼睛扫过众人后,缓缓开口道:“你们谁是第一个发现凶案现场的人?”

苏州县令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哆哆嗦嗦地走出了几个百姓。

其中一人开口道:“大人,当时我们来的时候,寺庙门前就已经围了很多人了。”

听过此人的汇报后,苏州县令才对事情的始末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6)

原来这天一大早,很多百姓便早早地便来到了寒山寺的门前,准备进寺庙求佛念经。只是让大家感到奇怪的是,按理说平常这时候早已经开门迎客的寒山寺,今天却是大门紧闭。

开始时众人并没有太过在意,以为只是出现了一点小插曲,耐心等一等便是。

可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香客们心中的耐心也被慢慢消耗殆尽,不少人难免有所抱怨。

“今天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个点了还没开门。”

“是不是师傅们睡过头了,要不然我们叫一下门。”

众人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起今天的反常现象,当然也有等不及的人开始上手敲打庙门。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7)

待看到有人敲门后,所有人也都安静了下来。一下、两下、三下,敲了多下后,却是始终不见有人开门。见此,敲门的人不觉之间也是加重了力道。

出人意料的是,任凭声音震耳欲聋,可仍然不见有人将寺门打开。

“会不会是里面出了什么意外,要不然我们把门撞开进去看看吧!”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对于此人的提议,原本安静的香客们又开始议论起来,但却并没有人出声附和。

毕竟站在这里的都是一些善男信女,擅闯佛门的事情他们是万万不敢去做的。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8)

正当大家犹豫不决时,人群中陆陆续续走出了几名男子。几人一经商议后,决定一同将寺门撞开,看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寒山寺的大门在几人的齐心协力下,并没有费太多的力气就被撞开。然而就是大门被撞开后,也不见有寺僧出来查看。

此时众人心中的疑惑更深,却是没有人敢抬脚往寺庙里走去。眼见无人敢进去,这时又有大胆的人站了出来,硬着头皮进入庙中查看情况。

“啊!死人了,死人了!”突然一声凄厉的声音传来。门外等候的香客在听闻此话后,便纷纷涌入庙内,看到的就是遍地尸体的场面。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9)

大致了解过后,苏州县令开口询问道:“那你们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或事情吗?”

对于县令大人的问话,众人纷纷摇头,表示并没有遇到可疑的事情。听到这里,苏州县令不免感到有些棘手,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办案。正在这时,一道声音传来,可以说是让苏州县令惊喜不已。

“大人,还有一个人活着,现在正在救治。”

原来官差和仵作在对一百四十多具尸体进行检查时,突然发现有一具“尸体”动一下,才知道还有一个人并没有死去。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10)

厨师回忆:灭门惨案的真实原因

幸存下来的人在得知寺庙内一百四十多人全部毙命后,脸上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随后幸存者痛哭道:“都怪我,都怪我,一切都是我的错。”听闻此话,苏州县令急忙问其为何要这样说,其中又有怎样的隐情。

据幸存之人交代,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寒山寺的一名厨师。

昨天寺庙里之所以聚集了这么多人,主要是为了给主持过生日。其实一开始主持并不想大操大办,认为一切从简即可。但是最终还是架不住旁人的劝说,于是特意请来了自己的好友,以及一些虔诚的香客参加生日宴。

一时之间寺庙内人来人往,大家品茶吟诗、念经悟禅,好不热闹,每个人的脸上也都挂着开心的笑容。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场灭顶之灾正在悄然来临。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11)

由于寺庙的客人实在太多,所以主持便找到厨师,希望他能多做一些斋饭。

对于主持的吩咐,厨师自然是不会拒绝。只是应该准备什么素斋,这一点可真是难倒了厨师。素面是肯定需要准备的,厨师只能先是一边做着素面,一边想着接下来的素斋应该做什么。

正当厨师开始揉面时,不经意一瞥,厨房外的几株蘑菇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厨师连忙丢下手里的活计,跑出厨房外观察起这几株蘑菇来。细细看来,这蘑菇长得又大又高,颜色呈现漂亮的紫色,煞是好看。

“这是什么蘑菇啊!看起来真好看。”厨师一边摸着蘑菇,一边说道。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12)

对于这几株新奇的蘑菇,厨师以前是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但做饭多年,他也是吃过不少种蘑菇,也知道蘑菇汤的味道自是鲜美无比,而且这蘑菇汤也正好可以搭配素面。

想到这,厨师一拍脑门,喜笑颜开道:“不如就用这几颗蘑菇做道蘑菇汤,味道保证不差。”

话刚说完,厨师便动手将几株蘑菇采了回去,并用这几株蘑菇煮了一大锅的汤。待汤做好后,厨师先是尝了几口,果然不出所料,这汤真真是鲜美异常,不知不觉间便有多喝了几口。

盛好汤后,厨师便端着素面和蘑菇汤一起给主持送了过去。只是等到返回厨房的路上时,厨师突然感到有些头晕,然后便一头栽了下去。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13)

由于所有人都在为主持庆祝生日,所以根本没有人发现厨师的异常。等厨师再度醒来后,得知的就是全部人统统已经死去的消息。

听完厨师所讲后,苏州县令不免也陷入沉思。不出意外的话,此案也是有了结论。

寒山寺内的一百四十多人,应该都是出于食物中毒而亡,也就是误食了毒蘑菇。

对于厨师本人,苏州县令也还是有所怀疑的。虽说厨师没读过书,但专业出身的他也应该多少知道蘑菇越是鲜艳越有危险的道理,当然这些也只是县令的猜测而已。

梅花惨案的真实记录(一百四十多人中毒而死)(14)

随后众人又在厨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他采摘蘑菇的地方。只见此处果然有许多鲜艳的蘑菇,仔细察看,竟然还有毒蛇盘踞其间。而厨师表示,他之前从未见过有毒蛇出现。为了消灭这些蘑菇和毒蛇,苏州县令便命人将其统统烧毁,以绝后患。

至于厨师最终也并没有受到惩罚,因为县令也实在找不出证据证明他是故意而为之,也只能是批评教育了一番。

当然也有人怀疑,作为一个厨师而言,他真的不知道蘑菇有毒吗?还是他是故意而为之?对于这件事,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