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容(砥砺奋进这十年⑨十年跃升)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容(砥砺奋进这十年⑨十年跃升)民之所需,政之所向。瞄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多样化需求,济南等地率先在户籍、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多个领域推出一系列举措,如设立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一站式精细化服务。“如今孩子就在家门口上学,我们夫妻俩也有缴纳五险一金,没什么后顾之忧。”作为新济南人,孙强告诉记者,过去进城是一人闯天下,看重的是赚钱有门路;现在进城是拖家带口,更希望权益有保障。人的城镇化:让更多人共享高品质城市生活“打拼15年,终于安家落户成为济南人,对这座城市也更有归属感了。”来自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的孙强回忆起拿到济南市户口的那一刻,仍是难掩激动并连呼惊喜。2020年6月,济南市实施“零门槛”落户,对有在济南从业、居住意愿的外地人员,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城镇化建设蹄疾步稳,乡土中国转型为城镇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跃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随之不断增强。
数据无言却更能直观呈现跃升态势:这十年,中国城镇化率由53.1%上升到64.7%,1.8亿左右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一幅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人的城镇化:让更多人共享高品质城市生活
“打拼15年,终于安家落户成为济南人,对这座城市也更有归属感了。”来自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的孙强回忆起拿到济南市户口的那一刻,仍是难掩激动并连呼惊喜。
2020年6月,济南市实施“零门槛”落户,对有在济南从业、居住意愿的外地人员,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的落户条件有序放宽,亿万农民进城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不再被薄薄的一页户口所束缚。
“如今孩子就在家门口上学,我们夫妻俩也有缴纳五险一金,没什么后顾之忧。”作为新济南人,孙强告诉记者,过去进城是一人闯天下,看重的是赚钱有门路;现在进城是拖家带口,更希望权益有保障。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瞄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多样化需求,济南等地率先在户籍、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多个领域推出一系列举措,如设立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一站式精细化服务。
门槛降低、限制减少、配套齐全、保障增多,更多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七普”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楼房,是所有蜗居在棚户区的群众多年来的梦想。在低矮潮湿的棚户区住了大半辈子的王芳,受益于河南省郑州航空港棚户区改造项目,去年搬进了宽敞明亮且设施齐全的两居室,“以前只是在梦里想想,没想到现在成现实了。”
这十年来,中国城镇棚户区改造3961万套惠及9000多万居民,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000多万户,越来越多的王芳们实现“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矮换高、以危换安”的安居梦。
“回顾过去十年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跃升,以人为本的理念更为凸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十年,城镇化亮点纷呈。一是城镇化率提升速度超出预期,过去十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升超过1个百分点;二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明显;三是城镇支持和带动乡村发展,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向更高水平推进;四是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群及都市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京津冀、长三角等多地同城化明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县域城镇化: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纵深空间
全县58%的农民下山转移、78%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8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93.4%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96%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城镇化率高达73.4%……浙江省云和县多年来一以贯之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创造条件让农民下山进城、转产就业、增收致富,加速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
图片来源/新华社
“推进新时代的城镇化,要继续发挥大中城市的作用,同时也要更加重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侯永志认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农民非农就业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城镇体系的基础和根脉,县城在我国经济版图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侯永志分析称,过去十年中国城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主要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并推出一系列规划和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劲支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高铁等交通技术的进步为城镇化更高质量的发展创造新空间;地方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路径,为推进高质量城镇化积累了丰富的新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推动新型城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3年12月召开第一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2014年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这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城镇化规划。2015年12月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今年5月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
郡县治,天下安。侯永志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看待、分析和统筹,科学规划县城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根据现存的资源禀赋结构和现有的发展基础做大产业规模,在充分获取大城市辐射效应的同时避开大城市的虹吸效应。
侯永志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仍将保持上升态势,但因内外形势的显著变化,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多,保持城镇化健康发展要量质并举、重在提质,重点要积极探索更高效地利用有效空间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要使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与城镇化推进的速度相适应,更全面地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解决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问题,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城乡的协调融合发展、城市群之间的协调互动发展、东部城市与中西部城市的联动发展等。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条巨变之路上,我们见证了太多奇迹与惊喜,但仍有更多美好等待我们去发掘与创造。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砥砺奋进这十年⑧丨十年民生路 织就世界规模最大社会保障网
●砥砺奋进这十年⑦丨十年收入翻番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砥砺奋进这十年⑥丨金色十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大国粮仓
●砥砺奋进这十年⑤丨十年跨越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翻天覆地变化
●砥砺奋进这十年④丨十年磨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大步迈进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