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老电影(老谋失算了张艺谋的)
张艺谋的老电影(老谋失算了张艺谋的)01电影Sir已经写过,今天要聊聊他带出来的“新兵”——大永。事实我们都看到——凭借豆瓣7.7,春节档第一的口碑,上映后连续三天票房逆跌。目前票房逼近6个亿。这个男人,好像从来不会老去。
逆袭了一个多月,也该说说他了。
《狙击手》。
老谋子第一次进入春节档,首日排片仅9.5%,总票房预测4800万。
老谋子失算?
事实我们都看到——凭借豆瓣7.7,春节档第一的口碑,上映后连续三天票房逆跌。
目前票房逼近6个亿。
这个男人,好像从来不会老去。
电影Sir已经写过,今天要聊聊他带出来的“新兵”——大永。
01
虽然电影有大家认知度更高的章宇和张译,但张艺谋还是把整部电影的“魂”集中到了大永身上。
听上去挺冒险。
可别忘了张艺谋是谁,不光用演员,他更懂得造演员。
一出场,电影就以一次采访探出了大永的性格——稚嫩。
如果说章宇的刘文武,拍出了“狙击手是怎么作战的”;
那么大永这个角色,则让观众完整地知晓“狙击手是怎么练成的”。
刘文武安排大永留下接受采访,因为他是队里文化水平最高的士兵。
采访中,他一直紧绷着脸,不愿配合。
被连长数落了一下后,大永当场就哭了起来。
但,不配合并非心气傲。
掉眼泪实则因为担心着遭敌人伏击的侦察兵,自己从小到大的同学亮亮。
于是,不想被留在屋里接受采访干着急,才憋不住哭着请求连长让自己跟小队一同前去。
这次作战前,大永是五班出了名的“爱哭鬼”。
用刘文武的话说,“感情脆弱”。
整场电影下来,Sir粗略估计大永哭了得有七八次,差点没从头哭到尾。
弱吗?
真弱。
但也够真。
那一年,他才18岁,要不是为了保家卫国中断学业,加入人民志愿军,原本的他不过是名高中生。
大永是勇敢的,同时,还没来得及在漫长的战火里“习惯”和“麻木”。
他不像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见过太多惨烈的战争,看过太多惨痛的牺牲。
也正是如此,剧中最动人、无力的一段台词,反而是由大永哭着嚷出来:
“咱们就一个望远镜 可鬼子啥都有
各种望远镜 各种瞄准镜
飞机大炮坦克 各种好用的枪
各种电话 测距离的仪器 咱啥都没有”
班长刘文武早就适应了这种条件严酷的悬殊之战。
但大永眼看着战友一个个死于装备先进的联合国军枪下,米老二、胖墩、小徐......人一下子就崩了。
这种仗还怎么打?
怎么赢啊?
战争的残酷性,此刻全在这一少年的眼睛里。
只是没等这一天过去,结尾,你再看大永的眼神——冷静取代了莽撞,坚毅取代了懵懂。
击败联合国军最后一个狙击手,雪地中站起来的,是一个新的“刘文武”。
转变发生在两场戏。
第一场戏。
联合国军要求替换人质。
班长刘文武迎着日光,一步步走上敌人的据点。
然后扯开弹环,跳入营中,同归于尽。
替换之前,大永劝阻过:你一个神枪手能顶一个连。
可班长说:亮亮身上要是有情报,他能顶一个师。
第二场戏。
亮亮雪地里醒来,从伤口里撕下一块纱布,用手沾血,在纱布上留下情报,举手向大永传递讯息。
第一次,手臂被射中。
他在地上挣扎了片刻,用尽全力高举残缺的纱布。
第二次,手掌被击中。
这回,他的右手再也没有了知觉。
刘文武作战时叮嘱过大永:“这个距离,看准头,更看眼力,没哪个比你眼睛快,你娃只要手不慢,你比我霸道。”
说的是狙击,是枪法。
也是作战的精神和信念。
大永的成长,是一种独属于战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自发性的蜕变。
全五班的人死了,他得霸道起来。
再哭,五班的人就白死了。
枪响就在一念之间,容不得半点犹豫和喘息。
大永这个角色,不似班长那般从一开始就泰然自若地站在高地。
却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了当年的那群少年们,生涩,至淬炼成钢的全过程。
大永,成了。
Sir的心中,也从此立住了一个演员陈永胜。
02
挑演员,调教演员,张艺谋是导演中的天花板了。
“×女郎”有太多种说法。
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永远是冠以“谋”字的那一批。
马后炮说,老谋子的眼光毒辣。
当时看,他的眼光总被说有点“偏”。
当年《红高粱》原定女主角是“中戏五朵金花”里的史可,丰乳肥臀,颇符合书里的描述。
但一番挑选之后,张艺谋还是定下了巩俐:
她的性格正是人物需要的,外表很纯,不是那种看起来很泼辣的样子。外表不张扬、夸张,但性格又可以很好地传达出来。
对此连作者莫言都表示过不满,担心这电影要砸在巩俐手里,但样片出来,巩俐那坦荡泼辣的劲儿,最终让莫言承认:我的判断错了。
和张艺谋常年合作的文学策划周晓枫曾回忆,当年《山楂树之恋》选中周冬雨的时候,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分外吃惊。
因为当时镜头里的周冬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既不漂亮也不伶俐,就是个路人甲的小丫头。
但唯独张艺谋,看中了周冬雨平凡中的那抹清纯。
选择章子怡出演《我的父亲母亲》。
张艺谋解释,最初看章子怡,感觉长相普通,但是入镜后很上相,脸上有纯真的、没有被污染的东西。
《一秒钟》最终定下刘浩存的原因亦是:
“第一她身上有股劲儿,眼睛大,会说话,就像两个灯一样。
同时,她是一张白纸,没拍过任何影视作品,没拍过广告,没拍过网剧……”
还有董洁、窦骁、张慧雯、倪妮......
发现了吗?
“纯”是张艺谋选演员的一大标准。
这点,也是陈永胜、刘奕铁、黄炎、王梓屹、陈铭杨、王乃训、程泓鑫七位新人在《狙击手》里的最大优势:
平凡,但是硬气;
不出挑,但是有一种少年感的干净。
不娴熟,反倒多了几分成熟演员所没有的“纪录片式”的青涩。
就拿刚刚提到的“哭”为例。
大永接受记者采访这段。
一边是耸拉着脸,但每说一句“顶撞”记者的话,就下意识地抬头瞥一次连长。
眼神里是近似于学生做错事生怕被老师批评的恐惧。
又叛逆,又怂。
后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再不出发就赶不上队伍了。
他着急得不行,索性撂了。
站起来准备和连长说理来硬的,但还没张嘴,眼泪就吧嗒吧嗒往下掉,呜咽地恳求:
“连长 求求你 你就让我去吧”
这一瞥、一落泪,陈永胜把大永的纯真和“初生牛犊”的固执诠释得恰到好处。
顶撞,演的是大永血气方刚的轴。
怂,是反衬大永年少的乖顺和善良。
少年,本该就是大鸣大放,执着时九头牛都拉不动。
但好哭亦好哄。
表现班长刘文武和大永之间的亦兄亦师,有这么一幕:
刘文武准备现身,替换亮亮回来。
大永舍不得班长牺牲,刚要哭,刘文武就拍了下大永的脑袋奚落调侃了一番,“又给老子哭,给老子雄起”。
大永一下子就噙着泪,转哭为笑。
这是整部电影最打动Sir的一幕。
一哭一笑,一转一换,是战场上最后的心酸诀别。
陈永胜提过自己的表演方法,源自张艺谋的一句教诲:
好的演员就是把所有的设计融为自己的东西,再表达出来。
听起来不算难,但需要演员高度的专注和投入。
好在陈永胜,一直在这种角色的投入中。
不时望向导演,摸不准反馈如何时,他就紧张得不行,手上的纸杯也被捏得变了形。
不少大导演都偏爱新人演员,甚至是非职业的素人。
因为他们没有习惯的表演架势,在每一场戏面前,更容易拿出下意识的本能反应。
一边是没有表演经验的陈永胜。
一边是享誉国际的张艺谋。
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很难不让人诚惶诚恐——我为什么会被选上主角,我这样演导演能满意吗……
有一场看见战友牺牲的戏。
陈永胜哭,却感觉是在表演“哭”本身。
只见表情和眼泪,看不见具体情境下的逻辑和更具冲击力的情感。
这时,导演给陈永胜严厉的批评。
老谋子是生气了吗?
当然不是。
他太懂得利用这种真真假假的招数,打破演员的惯性思维,给演员那临门一脚。
他用泰山压顶般的威严,让陈永胜在片场,就如在战场般时刻紧绷。
调整好情绪后,陈永胜再演。
因为不能暴露位置,他又努力克制住声音,用力憋住情绪,五官被挤得都变了形。
这场戏,张艺谋看完大加赞许,“一点问题都没有”。
一种要把表演做到极致、不让人失望的动力。
这种动力,恰好又与大永完成任务的决心重叠。
那一刻,陈永胜潜移默化之间已经是大永。
03
最后。
要演好《狙击手》和大永,光靠表演可不够。
为了达到狙击手的身型要求,陈永胜和其他“队友”在拍摄时常常只吃青菜。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提前半年进行封闭的军人式训练,从体能、射击等军事素质全方位严格训练,以无限接近一位狙击手的素质要求。
就拿握枪这一个动作。
看起来简单,但你看训练时,挂在陈永胜枪上的是什么?
装满水的水壶。
先重后轻,以此来锻炼演员握枪姿势的狠和标准。
结束一天的训练后,陈永胜还会主动要求在房间加练。
经常半夜2点了还没睡,还在不断地循环握枪、射击动作。
但其实这个时候,陈永胜也不清楚自己是否会成为“大永”,是否能被选中成为《狙击手》的男一号。
后来,到了片场,又是新一轮的难关。
张艺谋拒绝用假雪混淆,现场零下30摄氏度连续拍摄是常态,演员程泓鑫耳朵因此长出了冻疮。
今天的演员不缺名利、光环。
但整个娱乐圈,也越来越难看到那些从地上摸爬滚打起来,原生态而凛冽的新人演员。
这样的演员不是没有。
只不过留给他们的,都是配角和龙套。
就像陈永胜。
最开始,他就参演过《我的姐姐》和《老郑飞到天上去》里的一些小角色。
《狙击手》之前,他曾在《一秒钟》里做过范伟的光替,帮导演组试光,做着最基础的工作,后来还被相中出演里头的一个报信员。
加上《悬崖之上》中,一闪而过的王子阳。
《狙击手》实际上是他与张艺谋的第三次合作。
从没脸的光替,到没有名字的跑龙套,再到有名字的小角色......最后是《狙击手》的男主角大永。
他是作为范伟的一个光替
是从最平凡
最微小的一个岗位
开始做起
从《我的姐姐》《一秒钟》《悬崖之上》,再到《狙击手》,陈永胜并不是人群中一眼就能被关注到的出众类型。
但他身上那种干净、硬朗的特质,倒很好地弥补了这些年国产银幕的形象空缺。
放眼如今的国产片——稀少的,恰恰正是这类自带生活粗粝气息的演员。
还没被浮华、套路、世故所沾染。
“钝”,但足够真诚。
回到最开头的《狙击手》。
陈永胜、大永、电影《狙击手》,实际上是相似的存在。
放眼国产电影,《狙击手》绝对算罕见——要求实景,花大把时间等雪来;
不依靠大明星宣传、坚持启用新人演员,封闭训练,最大幅度还原抗美援朝纪实感;
不执着于大场面,反而以一个小切点去窥见战争的惨烈。
一叶知秋。
这才有了影片中质朴英勇的五班队伍:
刘文武、大永,亮亮(刘奕铁 饰)、米老二(黄炎 饰)、小徐(王梓屹 饰)、胖墩(陈铭杨 饰)、孙喜(程泓鑫 饰)、王忠义(王乃训 饰)......
现实也正如故事中,这一小片狙击的“角落”。
国产电影缺的,从来都不是璀璨的阵容、浩荡的场面、巨额的投资。
而是供给这样的电影、这样的演员们:
一块枝叶繁茂的土壤。
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罐头盖的日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