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实习生如何参加培训(实习生专项培训--初始访谈)
学校里的实习生如何参加培训(实习生专项培训--初始访谈)想要一个结果或者想要一个诊断结果;对自己在心理咨询师眼中的自己感到好奇;今天我列举了几个初始来访的高频问题,将从来访者的动机切入、咨询师的视角出发做出回应,为初始来访者解除心中疑虑。来访者:心理咨询结束后会有报告给我吗?通常来访者提问动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初始访谈--实习生专项培训
手把手教你成为专业心理咨询师
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咨询师常会遇到很多第一次做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他们对心理咨询不太了解,脑子里带了一堆问号来到咨询室,既想要咨询师帮助自己解决困扰,同时又对接下来的工作心存疑虑,不知道能否顺利进行。
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担忧,在心理咨询室里,来访者们可以把担忧的一切问题和心理咨询师进行讨论,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会帮助来访者更好的理解接下来的工作。
今天我列举了几个初始来访的高频问题,将从来访者的动机切入、咨询师的视角出发做出回应,为初始来访者解除心中疑虑。
来访者:心理咨询结束后会有报告给我吗?
通常来访者提问动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对自己在心理咨询师眼中的自己感到好奇;
想要一个结果或者想要一个诊断结果;
想要激起咨询师对自己的责任心;
对心理咨询师能力的质疑;
通常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会有报告提供给来访者。不提供咨询报告的原因:一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流派不同,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各有不同,如果来访者中途更换咨询师,报告会引起观点的冲突,进而影响咨询效果;另一方面心理咨询有许多专业术语,来访者在没有专业背景的情况下错误理解字面意思,会造成没有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有损咨询效果。
来访者:心理咨询的频率是什么样的?
要持续多长时间?
通常初始来访,他们对心理咨询真的不了解,不知道心理咨询一次多长时间,要持续多久才能解决他当前的心理困扰?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会通过来访者的提问,了解到来访者的提问动机,可能有以下原因:
来访者对费用是否能承担的担忧;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效果的不确定;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希望获得掌控感、安全感;
来访者不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
来访者对可能发生的“改变”充满紧张和焦虑;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效果的迫切期待感。
心理咨询通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的频率。稳定而持续的心理咨询,对深入的探讨心理的症结,心理问题的成因,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都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没有办法马上给出精确答复,并不是敷衍,而是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变量太多。比如问开车去某地要多久,那要综合考虑这个地方有多远、开的是什么车、司机技术好不好、道路是否平坦、晴天还是下雨、路上有没有加油站,然后才能做出回答。心理咨询的进程也一样。
心理咨询需要的时间,跟三个因素相关。
来访者因素:来访者的期望值、人格基础、领悟能力、成长意愿、社会支持。
咨询师因素:咨询师的流派、专业能力、人格健康程度。
来访者和咨询师是否匹配。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会根据具体情况,和来访者讨论心理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中途也有可能发生变化,通常会一起商量调整。
来访者:你会回顾你的笔记吗?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通常会通过来访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来评估出来访者的自我功能、对心理咨询的信任程度,以及他与人互动的模式是什么样。
通常来访者提问的动机是:
来访者对保密性的焦虑或顾虑;
考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态度;
担心自己是否受到重视。
模拟场景对话 一
来访者:你会回顾你的笔记吗?
咨询师:你希望我看,还是不看呢?
来访者:我也不知道。
咨询师:假如我会看,你会怎么想?
来访者:我会觉得你在我们咨询过程中,没有认真记住我的问题。
咨询师:所以我看笔记,是我不认真的一种表现,那你会有什么感受?
来访者:我会有点失望。
咨询师:假如我不看笔记呢?
来访者:(思索片刻)你不看,我好像也觉得你不够重视我。
咨询师:所以你在意的不是我看不看笔记,而是我是不是足够重视你?能不能理解你?能不能通过这短短的50分钟能够帮到你?
来访者:好像是。
咨询师:我想你在生活中或许在和别人互动的过程中,也常常会担心别人是否真诚的对待你?这是你的困扰吗?
来访者:嗯……我也说不上来。
咨询师:那么我们在咨询中就可以跟随着你的好奇,慢慢探索,让你更了解自己。
来访者:那你什么时候会看这个笔记呢?
咨询师:当我想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时候,我会直接和你一起来交流,而不仅仅是去翻看笔记。我可能对你的了解也不全面,就像你也不完全了解你自己一样。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共同探索、了解你,你愿意吗?
来访者:我愿意。
来访者:你会进行录音吗?为什么?
我可以录音吗?
初次来做心理咨询的朋友,最担忧的就是保密性、安全性。
通常提这个问题的来访者可能是在问:录音保密吗?录音安全吗?拿我的录音干什么?
是来访者对保密性的焦虑、顾虑;
对心理咨询师专业度的怀疑;
来访者需要获得掌控感。
通常情况下,咨询师在征得来访者绝对同意的情况下,并共同签署保密协议,方可对心理咨询过程进行录音。
录音用于咨询师接受更丰富经验的督导老师的督导,咨询师会把录音转换成文字的形式,和督导老师进行学术、专业的探讨和交流。目地是促进咨询师本人更好的为来访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促进来访者心理困扰的解决。这就像我们医学中的跟随上级医生查房学习一样。录音及文字资料都会严格按照保密原则妥善保存。
模拟场景对话 二
来访者:我想要录音,可以吗?
咨询师:如果你想要录音,我不太建议,有几点原因,仅供参考。
首先录音会稀释掉这一次咨询你的专注力,你可能会因为“可以听回放”这个念头而不全情投入,或因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而分心,这样会削弱这一次的咨询效果;
二是存在录音文件外泄的安全隐患;
三是回放时,你可能对录音中的某一句话会产生片面的理解,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感受,而这些情绪、感受是否能耐受到下一次咨询时我们一起来讨论?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访者录音也可能会影响咨访关系,降低咨询的效果。录音对来访者来说,弊大于利,这是我十几年咨询经验的总结,供你参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你手上。
来访者:我要说点什么?
我从哪里开始?
第一次做心理咨询,大部分的朋友都会焦虑、紧张,不知道该从何开始?
通常情况下,来访者提问可能的动机是:
对心理咨询如何开展,不了解进程;
来访者对咨询师不信任;
有一些非自愿的来访者,可能对心理咨询怀着敌对的情绪,也怀着好奇。
通常情况下,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会这样回答:
你可以尝试让我更了解你:你为什么来?什么对你最重要?你比我更清楚什么让你不安?我们跟随自己的内心,说你想说的任何事,当然也可以什么也不说,但你需要明白,在这间咨询室里你需要对你所呈现的所有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