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京蓝山咖啡探店(告别苦涩味依旧小洋房)

南京蓝山咖啡探店(告别苦涩味依旧小洋房)地方肯定是好地方,也是开咖啡店的好市口,无奈房子有些不争气。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海沙尔 摄任昊之前在英国巴斯住过一段时间,住处下楼转角有家小咖啡店,低调温馨,有140多年历史。回国后,任昊想,无论是自家的小房小院还是南昌路这条小马路,都不缺那种调调,或许也能开出一家“百年老店”。苦涩“烟火气”南昌路是上海知名历史文化街区,全长1600多米。任昊的小屋旁,就有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徐志摩、傅雷、巴金、林风眠、郭沫若等诸多大家也曾在附近落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上世纪90年代,任昊在自家房子开了家咖啡店。

这是一间30多平方米的一楼房间,带个小院子,整体是一套经典法式花园洋房。房屋虽不大,但所在的南昌路是条小马路,幽静安宁。彼时南昌路没通公交,车辆不多,也没什么商铺,相比一街之隔热闹繁华的淮海路,自有一番宜人风情。任昊很骄傲地说,他的咖啡店是南昌路上第一家。

任昊之前在英国巴斯住过一段时间,住处下楼转角有家小咖啡店,低调温馨,有140多年历史。回国后,任昊想,无论是自家的小房小院还是南昌路这条小马路,都不缺那种调调,或许也能开出一家“百年老店”。

南京蓝山咖啡探店(告别苦涩味依旧小洋房)(1)

苦涩“烟火气”

南昌路是上海知名历史文化街区,全长1600多米。任昊的小屋旁,就有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徐志摩、傅雷、巴金、林风眠、郭沫若等诸多大家也曾在附近落脚。

南京蓝山咖啡探店(告别苦涩味依旧小洋房)(2)

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海沙尔 摄

地方肯定是好地方,也是开咖啡店的好市口,无奈房子有些不争气。

任昊所住的这栋房屋建于上世纪20年代。随着时代变迁,原本的独栋挤进好几户人家,连阁楼、亭子间都住满了人,房屋的负荷远超早年设计规划。管道老化、堵塞,日复一日困扰着居民。任昊记忆犹新,小时候一次放学回家,看到碗柜被雨天倒灌进室内的水冲倒了,水面漫至自己的膝盖,锅碗瓢盆就在水上漂。大雨过后,水排不出去,房屋里的积水比马路上还深。

厨房也是个问题。近10户人家住在一个门栋里,家家户户聚在一起合用厨房,都是明火。杂物在砖木结构的房屋内堆积,堆出了长年累月的消防隐患。那时没有脱排油烟机,油烟全都聚集在窗户上,两扇大玻璃窗被熏得“不见天日”,到了夏天,油就沿着墙面滴下来。任昊回想起来:“这种‘烟火气’,对我们居民来说相当苦涩。”

那时整栋楼共用一个电表,早期用电灯不成问题,后来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做个饭跳四五次闸很正常”。无奈,几户人家不得不分批做饭。楼上有户居民刚生完孩子,回家之后需要开空调休养,结果“一家人坐月子,变成一栋楼帮着坐月子”,因为一家开空调,别家就都没法开空调了。这户居民挺不好意思,每周主动回娘家两次,把用电时间留给其他住户。这样相互关照的日子过得看起来温馨,实际很辛酸。

经营这家咖啡店让任昊每日里疲于应付房屋的小修小补。电不够了,得找邻居商量;房屋进水了,得买抽水机;室内常年潮湿,几个月就要翻新一次墙面;明明住着这么漂亮的小洋房,居民还得三天两头自己去通下水道。

南京蓝山咖啡探店(告别苦涩味依旧小洋房)(3)

改造前的南昌路内外。

百年来,南昌路的静谧外表从来不缺拥趸。但咖啡店主任昊意识到,要开咖啡店,外观的雅致幽静只是一方面,如果房屋的“里子”问题不解决,居民过不上安居生活,更没有客人愿意来这里享用一杯咖啡。但是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靠个人的一己之力就行的。

做一次“全科手术”

南昌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

十几年来,任昊见证了南昌路好几次大的修缮,电的问题、水的问题逐渐有所改善。最让他眼前一亮的,是2018年起,按照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和整治标准,与南昌路东段房屋大修相结合,黄浦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南昌路所在的瑞金二路街道对街区环境进行三年综合改造。工作人员走进居民家中,多次召开协调会,“一户一方案”,就改造意愿和施工方案一遍遍与居民沟通,同时把隐性的问题一一挖出来。任昊把这比作“做CT”。不用反复给街面“开刀动刀”,而是给久经风霜的南昌路做了一次“全科手术”:结合小区微更新,集中拆除违法建筑,开展楼道清理整治,同步进行历史风貌保护修缮,让南昌路从里到外都焕然一新。

他跟着施工人员一起见证了管道翻修:硕大的铸铁管年久失修,除了中间一段还算通畅,其余部分都塞满了淤积和锈蚀,这次全部翻新,治愈了居民常年的“心病”。

老旧脏乱的公用厨房间、卫生间,重新规整划分,添置了现代化的厨浴设备。一些具备条件的居民还拥有了独立厨卫。屋外的阳光终于能穿透玻璃窗,洒落进整洁宽敞的厨房。

管道通了,光线透了,咖啡店有那么些意思了。

南京蓝山咖啡探店(告别苦涩味依旧小洋房)(4)

南昌路上的咖啡店。 海沙尔 摄

考虑到辖区内老龄化程度较高,改造中还考虑到很多适老的细节:对台阶门槛进行改坡消除,还变更了房门位置,使老人行动路线更加顺畅;增设辅助扶手、铺设防滑地砖,保证了老人行动安全。

借着整治的契机,任昊和邻居间建起了微信群。本身老式建筑中的空间就局促,开店的和居住的难免相互干扰。公用设施划分清楚、收拾清爽之后,大家的沟通也更顺畅。有什么事情互相帮衬一下,遇到问题商量着来。这对任昊来说,也解决了经营店铺的一大后顾之忧。

光鲜亮丽的获得感

南昌路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风貌保护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新式里弄房、旧式里弄房、花园住宅等不同类型风格的建筑密布其中。

三年综合改造,在“里子”问题逐一解决的基础上,“面子”问题同样得到重视。

施工人员拿出当年的历史图纸、照片和资料,参考居民的口述,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尽可能地复原建筑本色。在南昌路168弄小区内鹅卵石墙面的复原过程中,施工人员从寻找相仿的鹅卵石开始,接着要铲除破损墙面,经过几次基层墙面粉刷、上色后,均匀铺上鹅卵石,再一遍遍微调,将墙砖深浅、缝隙粗细都还原到位。弄堂还是原来的弄堂,建筑还是原来的建筑,质感与活力却不一样了。

阅读花园中的泰戈尔半身铜像诉说着他与南昌路的渊源;168弄公共绿地等一个个口袋公园成为联结街区和家园、拥抱访客和居民的共享空间;商铺门前围墙变低,成为半开放式空间,外摆花箱和檐口绿化点缀其间;咖啡店、水果店、书店等特色小店与彩绘、街景相融共生……如今的南昌路,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部可以被言说的故事。

南京蓝山咖啡探店(告别苦涩味依旧小洋房)(5)

南昌路上的弄堂小花园。 海沙尔 摄

过往的路人看到了南昌路外表的“光鲜亮丽”,许多人在任昊的店里停下来,想听那南昌路的故事。客人们有时会问起:“这是哪一年的楼?”“这儿有什么故事?”于是,任昊成了街道“走读瑞金”的志愿讲解员,带领更多人看历史,也看变迁,用任昊的话说,这条街上“浓缩了为百姓做的事情”。现今,衡复风貌区房屋修缮工作2.0版本已启动,将主要围绕南昌路主轴线,结合街区整体建设,配合环境提升、业态调整、风貌重塑等工作,进一步扩大修缮覆盖面。南昌路上,更多鲜活“烟火气”将被唤醒。

南京蓝山咖啡探店(告别苦涩味依旧小洋房)(6)

南昌路上的一见图书馆内装潢。 李茂君 摄

专家点评

关注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回归让生活更美好初心

2018年开始的三年综合改造工程,让饱经风霜的南昌路从里到外焕然一新,给居住在此的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老化、老旧建筑改造难度大等问题亟待解决。“城市的核心是人。”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每个城市、每片区域情况不同,城市更新到底“改什么”“怎么改”,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把人民群众能否获益作为最重要评价指标。人民城市的更新,就应该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具体在更新实践中,我们要立足高起点,体现高质量,既要注重城市的“面子”,更要重视城市的“里子”,关注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下足“绣花”功夫、绘好“工笔画”,不因事烦而畏难,不因事小而不为。在更新政策上,我们要从过去的“政府单兵突进”转变为“各利益攸关方统筹推进”,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又要综合运用法治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群众的力量,有效破解各类矛盾问题,努力形成支持、推进城市更新的合力。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的关键。城市更新中要尽量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让更多老建筑和特色小店成为大都市一颗颗“珍珠”,串成城市的美丽风景线,从而真正让街区可漫步,使建筑可阅读,回归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卜新兵)

栏目主编:张春海 题图来源:李创

图片来源:受访者、本报记者摄制

来源:作者:卢芳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