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古书序跋由来已久,汉代《史记·太史公自序》等序文的出现,标志着书序的完全成熟。今天要谈到的古书序跋,是专门针对一部著作、一个集子的序跋。(不包含书籍在流通、收藏过程中,后人手写添加的题跋。)跋,又名题跋、跋尾、题某后,与序文性质相近、更为简短明快而位置殿后。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认为:“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总之,序与跋都是历史悠久的文体,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1)

序跋是中国古代的常用文体,旨在对一部著作或单篇诗文、图表等进行说明。

宋代王应麟《辞学指南》云:“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序又写作叙、绪,多位于著作、诗文之前以导先声。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2)

李清照写作的《金石录后序》

写序时,如前人已有序文,则新的序文可附于最后,称“后序”。如李清照在为赵明诚《金石录》作序时,已有赵氏自序和刘跋之序,因此题为《金石录后序》。

跋,又名题跋、跋尾、题某后,与序文性质相近、更为简短明快而位置殿后。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认为:“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

总之,序与跋都是历史悠久的文体,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今天要谈到的古书序跋,是专门针对一部著作、一个集子的序跋。(不包含书籍在流通、收藏过程中,后人手写添加的题跋。)

古书序跋由来已久,汉代《史记·太史公自序》等序文的出现,标志着书序的完全成熟。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3)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4)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宋乾道七年(1171)蔡梦弼东塾刻本《史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古书序跋依托作品,对作者其人、创作宗旨、成书过程、篇章规模乃至书名涵义等要素,均有一定程度的介绍和叙述。核心在于阐发一书精华,进而向读者宣传推广书籍蕴含的重要价值。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5)

韦昭《国语解序》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闵齐伋刻本《国语》(首都图书馆藏)

韦昭注《国语》,博采众家之长,序文详细记载了成书始末。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6)

萧统《陶渊明集序》 元刻本《笺注陶渊明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萧统知人论世,在序文中最先赞美了陶渊明的伟大人格和其诗文的崇高价值。

创作一篇切中肯綮的序跋,需对书籍内容及作者个体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因此除了作者自序之外,序跋大多出自师长、亲友、门人之手。有时候,为了更好的宣传推广书籍,还会专门邀请具有一定社会声望的名人作序。

如北宋欧阳修主盟文坛多年,凭借强劲的文学影响力为多位友人(释秘演、苏舜钦、梅尧臣、江休复……)撰写诗文集序,以期那些作品垂世行远。又如明代吴郡官方主持重刊《旧唐书》,南直隶学政闻人诠邀请文徵明撰序,看中的正是文徵明作为吴地文人领袖的名望。

唐五代时期,中国传统书籍从写本时代向印本时代迈进,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兴盛,客观上要求序跋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增添对于编刻出版情况的说明。如果将单纯评价作者、作品的序跋称为著书序跋的话,那么后者亦可称为刻书序跋。表述出版缘起、记载出版信息、梳理版本源流,是刻书序跋的立身之本。

表述出版缘起。如明嘉靖十二年(1533)顾春世德堂刻本《六子书》,是顾春为继承先人之志而出版的:

“先刑部府君,少敦仁义之学,晚慕道德之言,故于六子书无不讲覈,春之得于过庭者侈矣。自见先君下世,每对是书,未尝不怅然若有所慕焉而弗得也。将究其意旨,而无善本,脱谬不可考定。嘉靖庚寅冬,因治先君墓于铜井山,遂庐其侧,校雠授梓,参文群籍,考义多方,越癸已夏乃成。膏霄鸡晨,寝食为废,匪敢言劳,用修先君之志云尔。”(顾春《刻六子书跋》)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7)

顾春《刻六子书跋》明嘉靖十二年(1533)顾春世德堂刻本《六子书》(首都图书馆藏)

记载出版信息。一部书从著述定稿到正式出版,需要经历发起、主持、筹资、编次、校勘、缮写、刻板等一系列复杂环节,绝非一人一时一地之功。

如南宋王楙《野客丛书》,后人王穀(gǔ)祥曾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刻之,跋文详细记述了出版历程。首先,“是书家藏宋钞本,惜阙而不全。嘉靖壬辰……偶于僚友处得见全帙,亦钞本,借归。”其次,“命吏录之,谨自校阅”。最后,“壬戌夏秋,毂祥敬复手录一过,且校且录,付工缮写锓梓,六越月而工完”。校勘过程中为了确保书籍质量,王穀祥“尝辱太史文徵明、仪部陆君师道,乡进士袁君尊尼先后雠校再三,又蒙黄门顾君存仁、太学金君鱼借所藏钞本,以资勘订”。可知该书出版历经三十余年、赖多方参与才最终完成。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8)

王穀祥跋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王穀祥刻本《野客丛书》(首都图书馆藏)

梳理版本源流。传统典籍浩如烟海,重刊再版非常普遍,一书多版本绵延嬗递十分常见。因此,为某一次出版而作的刻书序跋又肩负着梳理以往版本源流的职能。

如明嘉靖八年(1529)高贲亨刻本《伊洛渊源录》,高氏《重刊伊洛渊源录序》首先回忆了两种元刻本:“前元时,大参苏天爵尝镂板于鄂、吴二庠,鄂板盖至正癸未,吴板则至正乙丑。”又如明人王廷陈的《梦泽集》,“旧刻于家塾,季弟云泽君王廷瞻刻于淮阳,侄三湘君同道又刻于吴中,而吴板益精矣。”(皇甫汸《梦泽集序》)可知《梦泽集》流行于世的版本,先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王廷瞻淮阳刻本,后有嘉靖四十四年(1565)王同道吴中刻本,而吴本后出转精。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9)

高贲亨《重刊伊洛渊源录序》 明嘉靖八年(1529)高贲亨刻本《伊洛渊源录》(首都图书馆藏)

刻书序跋的独特内容性决定了撰写者必须对书籍出版情况知之甚详,因此由出版事宜的主持者撰序十分常见。

如元至正九年(1349)谢池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行状》,据卷首苏天爵序文可知,苏时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感于朱子之学虽已推行天下,“然朱子世系爵里出处言行,世或弗知。爱命杭州校官谢池刊其行状,与多士共传焉。”苏天爵正是此次出版工作的主持者。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10)

苏天爵序 元至正九年(1349)谢池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行状》(首都图书馆藏)

对于大众而言,阅读书前卷后的序跋,是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书籍内容与价值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古籍工作者来说,古书序跋(尤其是蕴含丰富出版信息的刻书序跋)还是版本鉴定最重要的“利器”。

清初学者朱彝尊捃拾载籍和金石遗文,编纂了一部关于北京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日下旧闻》,自述出版过程云:

“刑部尚书昆山徐公见之,谓其可传,乃捐赀俾锓木。计草创于丙寅之夏,录成于丁卯之秋,开雕于冬,迄戊辰九月而竣。中间渗漏,随览随悔,复命儿子昆田以剩义补其阙遗,附于各卷之末。”(朱彝尊《日下旧闻序》)

可知,朱彝尊友人、时任刑部尚书的徐乾学认为《日下旧闻》学术价值出众,慷慨捐资并承担出版主持事宜。康熙二十五年(1686)夏计划出版该书,二十六年(1687)秋书稿缮写完成,冬始开雕,二十七年(1688)夏竣工。朱彝尊时刻关注刻书进展,阅览成书(试印小样)发现有不足之处,于是又命其子朱昆田补阙拾遗,附于各卷之后,一并刊刻出版,最终形成传世康熙刻本《日下旧闻》的样貌。

这段序文不长,却包含了许多重要信息,不仅忠实著录了出版者(亦是捐资者)、补遗人的姓氏,而且详实地记载了每一环节的具体年月,使得全部过程历历在目,足资后人明始末、鉴版本。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11)

朱彝尊《日下旧闻序》 清康熙六峰阁刻本《日下旧闻》(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

不过,古籍出版过程存在着许多复杂因素,后人在利用序跋鉴定版本之时,必须以谨慎的态度统观全局,而非盲目遽断。

正如版本学家李致忠先生所说:“依据古书原有的序跋来鉴定古书版本,在古书版本鉴定中是最常用的办法,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最可靠的办法。但这里所说的依据序跋鉴定版本,不是泛指根据写序写跋的年份来断年,而是根据序、跋中所记述的有关刻书人、时、地来具体考定。”(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 (修订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尤其要重视针对序跋的作伪现象。刻书序跋自带出版信息,正是书贾作伪的关键下手处。“挖改序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撤换序跋,以冒充古刻旧刊,在古书版本造伪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配合其他造伪手段时,挖改序跋中紧要之处,更是经常见到。”(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 (修订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如明崇祯六年(1633)赵均覆宋精刻的《玉台新咏》,颇有宋本神韵,书后原有的赵氏跋文就常被书贾抽掉,以充宋椠。

今天带大家简单领略了古书序跋的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其实一些序跋还兼具书法艺术价值。这主要体现在撰序者是书法名家,原为墨迹的序跋经手书上板,精椠(qiàn)精印,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墨迹的风采神韵,使读者展卷时精神为之一振,阅读佳文之际更能获得艺术层面的享受。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12)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13)

赵孟頫序 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刑统赋》(首都图书馆藏)

古籍分类目录的演变(古籍的简历序跋)(14)

这是首都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舒序抄本《红楼梦》序文的后半部分,您能看出作序人的姓名籍贯、作序时间以及作序地点这些信息吗?(留言区说出你的答案哦)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号“首都图书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