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致敬器官捐献志愿者(致敬捐献者大爱相)

致敬器官捐献志愿者(致敬捐献者大爱相)9月15日,中华骨髓库捐献突破一万例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活动在京举行,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量超过281万人份,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1万余例。捐献总数居全国第一在彰显“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上,广东大爱传递的脚步从未停歇。2020年9月19日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到来之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回访广东捐献者,聆听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让爱新生不息的动人故事。文、图/何雪华、裴炀广东大爱

致敬器官捐献志愿者(致敬捐献者大爱相)(1)

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举办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活动

致敬器官捐献志愿者(致敬捐献者大爱相)(2)

志愿者连旭耿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留影

专题

3至4个小时,200多毫升富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液,一份最宝贵的“生命种子”!在我国,已有超过100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意味着1万多例患者得到及时救助,重获新生。

在彰显“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上,广东大爱传递的脚步从未停歇。2020年9月19日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到来之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回访广东捐献者,聆听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让爱新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文、图/何雪华、裴炀

广东大爱

捐献总数居全国第一

9月15日,中华骨髓库捐献突破一万例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活动在京举行,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量超过281万人份,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1万余例。

在彰显“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上,广东又一次领跑全国—— 广东省红十字会系统自2001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06年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分库。目前全省已有11万余人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今年7月6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900例,截至9月18日,累计共有947位志愿者为白血病等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及库容使用率均居全国第一。

最美逆行 疫情最紧张时广东志愿者也未停止捐献救人

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省医务人员奋不顾身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一群可敬可爱的人默默地为爱逆行,护佑生命,他们就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们。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主任吴梦晴动情地说,疫情当前,当得知患者病情危殆亟须移植的消息,众多志愿者仍初心不改,挺身而出,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付出努力,从全省各地奔赴广州、深圳的采集医院,献出造血干细胞,他们也是逆行英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7岁医生康帅于4月28日捐献,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却因尚在规范化培训而无法如愿,此次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精准救人,康帅感叹“这也是自己的幸运”。

34岁的邓开权则是在疫情防控最紧张、最关键之时“逆行”。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系他,与他配型相合的患者病情危重,征求他意见能否捐献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能救人生命,没问题!”2月25日,在做好严密防护措施情况下,邓开权在广州医院成功捐献。同时,邓开权也很感谢自己单位阳春应急管理局,他说:“当时疫情应急任务非常繁重,人手不足,捐献后需要隔离14天,单位协调顶替人手真的太难了。”

据了解,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之时,广东志愿者也未停止捐献救人,造血干细胞捐献量逆着疫情形势而增长,今年以来已有127位志愿者实现捐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2例,增长34%。

挺身而出 他们说“爱是最大动力”

2016年7月26日,万志敏在深圳捐献造血干细胞,此时他已经46岁了。他回忆说,当时采集从上午8:30到11:30就完成了,没有任何不适,“跟献成分血差不多。”万志敏也是全国第一位献血超过100次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至今献血122次,无偿献血量48800毫升。

总是有人担心捐献可能影响身体健康,万志敏笑着说,自己是“捐献无损健康”的鲜活例子,无论是无偿献血还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跑马达人”的他,至今天天跑步10公里,身体素质非常好,“如果有需要,身体检查合格,我希望自己还能第二次捐献!”万志敏说。

90后黎裕明是中山市博爱医院一名儿科医生,2019年11月19日捐献造血干细胞,转交到他手中的受捐者感谢信显示,受者应该是一名大学生。“他挺不幸运的,发病后接受了父亲的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复发了。”黎裕明说,没想到的是,恶疾顽固且凶残,接受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二次复发,得知情况后,黎裕明再一次坚定地挺身而出,今年5月20日又为该患者捐献了淋巴细胞。520是个爱的表白日,在黎裕明看来,“爱”正是他的最大动力。

“从报名采集血样,登记入库那天起,我们就像参加了国家征兵参了军一样,做好了随时战斗(捐献)的准备!”众多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如是说。

他们当然知道,献出大爱,帮助别人是需要付出的。每一次捐献,他们需要紧跟患者的移植计划,做高分辨配型确认、健康体检、住院5天打动员剂、躺在床上数小时,看着血液从身体流出分离再回输,捐献后一两周内不做剧烈运动……但当付出的回报是给予别人新生的希望时,在他们看来,一切都很值得!

大爱相“髓” 捐献者往往化身“爱心大使”

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回访中,几乎所有的捐献者更乐于讲述“自己从中收获了”,收获最大的是“让大爱奉献的步履不停歇”。

广东有一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群,他们时刻关注着捐献事业,很多人成为当地红十字会的志愿服务者,当有人匹配成功时,他们自愿忙碌起来,为“后来人”科普相关知识,详细讲解注意事项,既为其消除疑虑又贴心陪护,这也让全省捐献事业实现滚动式传承发展。

捐献者们还化身“爱心大使”,现身说法推动全省各地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全民科普。

今年30岁的佛山顺德女特警林静,2017年4月26日捐献,也是顺德第一位女性捐献者。“是不是真的要抽骨髓?”“造血干细胞多珍贵啊,捐献后肯定对身体有影响吧?”她成了“小小名人”后,不断感受到很多人对捐献误解多多。就在捐献当日,她还碰到亲缘捐献家庭争执事件——妹妹与患病的姐姐基因分型匹配,想捐献,妹夫家却一致反对,担心影响健康“手尾长”。林静听说了,请他们来看看自己,与受捐者素未谋面素不相识都不担心,通过耐心地解释答疑,最终化解争执。如今,林静将科普的范围扩大到社会,至今做了数场科普讲座,给团委、中学生讲述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些事儿,就连同事、熟人的孩子都成了小听众。

90后河源小伙子欧效智,2016年8月22日捐献,他坦言“很多人包括自己,人生可能成不了大成就,但救过一个人的命,从此觉得人生值得!”当大爱在心中根植,它还会一直影响着自己向上向善发展。如今欧效智投身“爱的分贝”贫困儿童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已经服务20多个病例,获评当地“向上向善好青年”。前不久他得知,正在上大学的弟弟在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悄悄摘得了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这真是来自身边人的最大欣慰!”欧效智说。

揭秘广东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群体

截至9月18日,广东入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数据超过11万人份,共成功捐献947例(其中为境外患者捐献21例)。

捐献者性别比例:男性784人,女性163人。

捐献者年龄比例:

19岁的捐献者1人;20至30岁的捐献者580人;

31至40岁的捐献者293人;41至50岁的捐献者73人。

捐献者职业分布:

捐献者来自各行各业,以学生、医务工作者居多,成为捐献主力军。此外还有公务员、公司职员、军人、教师、自由职业者、工人等。

知多D

怎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的公民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联系(电话020-38845874),填写志愿捐献者登记表并采集约8毫升血样,即可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志愿捐献者的血样经HLA分型检测,相关信息会被录入到中华骨髓库数据库中,等待患者检索配型。当患者检索到与某一位志愿捐献者配型相合时,便可以做捐献准备了。

怎样捐献造血干细胞?

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而是采用肌肉注射动员剂的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过程如同采集成分血一样简单、安全,不会损害捐献者健康,但却能挽救生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