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你的认知能力上限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认知能力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你的认知能力上限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韩寒的《后会无期》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句话就是电影海报的宣传语,曾经一度在网上爆火,被许多人转载,甚至奉为真理。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你怎么知道哪种选择更好。如果不是他自己认识能力过硬,面对很多事情,是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比如今天你听到一句,关于年轻人应该养成储蓄的好习惯,你觉得对啊,我们就应该存钱。明天你又听到别人说要投资自己,未来才能增值。你又觉得对啊,我们是应该花钱。
还有几天就是高考了,回想起我的高考时光,父母那时候给我的选择是医生或者老师。
报志愿时,就在这两个方向里面选择。这是那个时候,父母能给出的最好意见了。
网上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选择大于努力,如果方向错了,一切都得重来。
可是你并不知道这背后暗藏的逻辑,说这句话的人没有告诉我们,会做选择的人其实远比一般人更加努力!
如果不是他自己认识能力过硬,面对很多事情,是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
比如今天你听到一句,关于年轻人应该养成储蓄的好习惯,你觉得对啊,我们就应该存钱。
明天你又听到别人说要投资自己,未来才能增值。你又觉得对啊,我们是应该花钱。
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你怎么知道哪种选择更好。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韩寒的《后会无期》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句话就是电影海报的宣传语,曾经一度在网上爆火,被许多人转载,甚至奉为真理。
回想一下自己从小到大,因为信息异常发达,我们接收过很多外界的知识。
你有没有尝试思考过,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这些道理都是别人的实践经验,是别人花时间得来的,你只是听听,又怎么能够体会其中的真谛呢?
我们总想免费获得别人的经验,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免费得来的东西其实你一点都不珍惜?反而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
我有个朋友小粒,她是个知识付费的狂热爱好者,每年报名网上课程都要花几万块钱,她告诉我这是投资自己,并且还经常劝我,告诉我趁年轻多学习点技能是好事,有几次我委婉的拒绝还惹来了她的不快。
投资自己是好事,但盲目的跟风投资是坏事。
她什么都想学,今天看我在健身,立马去健身房办卡、请私教;明天看别人在学摄影,照片拍的很好看,立马报班,学摄影;后天看到同事在网上学画画,她也感兴趣,打听了同事报的课程,二话不说,立马咔咔付费,报名……
她以为付费就能快速掌握一门技能,却忘记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会什么都有。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每天网上都有海量的免费资源供你选择,如果你是一个知识焦虑者,那你可能真的会被淹没在这些海量化的信息资源里。
只要上网,我们就会接触到海量化的信息。如何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对我们有用的,才是我们需要做出的正确选择。
如何筛选,这就涉及到了自己的认知能力问题。因为你的认知能力太低,你极有可能会被网上的一些谣言所蛊惑。
比如我妈,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年妇女。当然我们的父母这一代大多数都没有上过大学,上过高中就已经值得炫耀了。
前两天我妈跟我抱怨,外婆说她脸圆了,长胖了。我不知道她是从手机的哪个推送里看到了一些网上锻炼的视频。
有一天我在家做肌本挑战训练的时候,她在旁边扭腰,就是网上的那种前后左右幅度特别大的抖动。
作为一个健身达人,我当然得提醒我妈。
“妈,小心你的腰椎哦。”
即便我这样说了,我妈依然照扭不误。我也不能跟我妈犟嘴,否则她又会说我不孝顺。我只能通过对付小朋友的办法,每次在她扭腰的时候都重复这句话。
第2周她不扭了,我还奇怪,她扶着自己的腰跟我说:“女儿,你当时说的真对。我腰最近的确是很疼。”
父母因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分辨不出网上的信息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甚至我爸一度以为网上买的东西都是实惠又便宜的,有时候我没有给他买,他会觉得是我怕花钱,所以他我给他在手机里下了一个某宝。
直到有一次,他在网上买了一个小车的配件,结果是坏的。气的问我怎么打客服的电话,好去骂人家,我告诉他客服是没有电话的,他不相信。
这些事情真是又可气又好笑。所以我们才要不断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不仅是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还要在将来为父母、孩子的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免费的就是最实惠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清晨七八点和晚上六七点的超市?这两个时间段在超市里最多的人群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一是为了去抢打折优惠的东西;二是免费蹭空调和暖气。
你能想象你老了,为了抢打折优惠起早贪黑的日子吗?
打折两个字对我们仿佛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贪小便宜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如果有一样东西再标上“免费”两个字的话,不用想,一拥而上。
都说商人是这世上最狡猾的人,奸商奸商,无奸不商。你觉得商家真的会让你占便宜吗?其实商家收的都是你的智商税。
当我们这一代出生的时候,许多东西都贴上了免费的标签,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免费的时代。
曾经的流量贵得让我们不敢语音聊天,现在的流量多得让我们选择不打电话。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东西趋向于免费,而免费这两个字最容易挑动我们的神经。
只要碰到免费,我们便会失去思考能力。实际上它消耗的是我们的思考成本。
让你不假思索就做出的决定,真的正确吗?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的思考能力使我们区别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
保持思考才能保持成长。不能让我们产生思考东西,我们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关注。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你收藏那么多锻炼视频依然是个胖子吗?因为那些视频都是免费的,而我们,只负责收藏。
《免费》这本书里曾经讲到过免费商业时代的逻辑,所有免费提供的都是基础服务,升值服务是需要付费的。
比如我们之前在网上听音乐是免费的,很多磁带店垮台了,普通人不明白免费听音乐会带来什么收益。我们试想一下,你在网上听了某个人的歌曲,对这个人的歌非常感兴趣,你会不会去看他的演唱会?
免费提供的是他的歌,收费服务的是演唱会门票。
其实免费的是最贵的。
你以为免费就是最优惠的,免费试吃,免费试用,免费贷款。还记得前两年新闻上频频出现的裸贷吗?
茨威格所著的玛丽王后传记《断头王后——玛丽王后的最后岁月》中曾说到: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一个东西贴上免费这两个字的标签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掉入免费的陷阱。
只有我们不断增加自己的思考成本,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避免落入一朝免费、终身付费的境地。
装逼最为致命,吹牛才能成功不懂装懂,是一种人情常态。经常别人在讲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点头附和说对对对,是的,是这样的,你说的很对。
明明我们只懂30%,却要装作自己100%都懂的样子。潜意识里,我们希望受到别人正面的评价。
其实不懂装懂就是一种知识的撒谎,撒一个谎是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支撑的。何况,你有没有装,别人回头上网一查就知道。
欺骗别人,最终害的还是自己!
知识是有边界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老庄都说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你跟知识较什么劲呢?
知识同时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你现在所认为的正确的,有可能之后就会出现相反的认知,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只有相对正确。
不想被网上的观点牵着鼻子走,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为什么相对于装逼我们更能容忍一个人吹牛呢。生活里谁最爱吹牛?
当然是饭桌上的成年男性。
曾经我认为吹牛的人都是说大话,不可信,不靠谱。现在我却觉得吹牛未必是一件坏事。
就像现在许多年轻人在朋友圈立flag,难道不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吹牛吗?
什么我要早睡早起,好好吃饭,努力锻炼……看起来全是自律的生活。
吹牛、吹牛,只有把牛吹出去了,你才有可能实现。
毕竟你在朋友面前许下了承诺,就算为了面子,跪着也得完成,这就是输出倒逼输入。
就像我前两天在朋友圈发的,每两天在公众号上更新一篇文章,说实话,有点焦虑。我是一个不会找选题的人,很多时候都需要别人给我指定一个选题,我才能去产出。
但是现在没办法,因为我已经把牛吹出去了。就算只有一个读者,或者没有人关注。我内心的那个自己也在默默监督着我。
对外界所做出的承诺,其实是给自己一种自我约束的规定。
当你不想做某事的时候,不妨试试吹牛吧,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结语】
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代表了知识开始成为一种明码标价的商品。未来谁掌握更多稀缺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
努力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和认知能力,看到更大的世界。继续努力,创造更多的好运气。这才是越努力越幸运。
越长大运气越少,试错机会越少。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