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考文献:Cui Hu Hu Chen Wang Mao Lu Ni Chen Wang (2020) Hippocampal CD39/ENTPD1 promotes mous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through hydrolyzing extracellular ATP. EMBO reports. doi: dx.doi.org/10.15252/embr.201947857证据表明,CSDS可以提高海马CD39的表达与活性。与CD39功能类似的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也可诱导类抑郁行为,但此作用可通过补充ATP来缓解。针对CD39的药理性抑制和基因沉默可以通过增加海马体细胞外ATP浓度来产生类似抗抑郁药的作用,并在社交挫败的小鼠中增加海马体中的神经发生和树突棘数量。这些结果表

1,海马体CD39 / ENTPD1通过水解细胞外ATP促进小鼠的类抑郁行为

译者:Lenore

关键词 :ATP;CD39; CSDS;神经发生;脊柱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外空间中低水平的ATP可能对重度抑郁症(MDD)有病理生理学上的意义。细胞外ATP的浓度受其水解外核苷酸三(二)磷酸水解酶(ectonucleotide tri(di)phosphohydrolase ENTPD)的调节。然而,目前对ENTPD在抑郁症中起到的作用仍知之甚少。本实验研究了CD39(又称为ENTPD1)在慢性社交挫败压力(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 CSDS)诱发的小鼠类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证据表明,CSDS可以提高海马CD39的表达与活性。与CD39功能类似的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也可诱导类抑郁行为,但此作用可通过补充ATP来缓解。针对CD39的药理性抑制和基因沉默可以通过增加海马体细胞外ATP浓度来产生类似抗抑郁药的作用,并在社交挫败的小鼠中增加海马体中的神经发生和树突棘数量。

这些结果表明,海马CD39通过水解细胞外ATP促进了CSDS诱导的类抑郁行为。CD39有望成为抑郁症治疗的新靶标。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

根据过去1个月的发作频率分布的EMBARC研究中愤怒发作的参与者的基线易怒性和焦虑感

参考文献:Cui Hu Hu Chen Wang Mao Lu Ni Chen Wang (2020) Hippocampal CD39/ENTPD1 promotes mous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through hydrolyzing extracellular ATP. EMBO reports. doi: dx.doi.org/10.15252/embr.201947857

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译者:Sheena

关键词 :BDNF; Depression;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ood disorder; Rapid antidepressants

背景: 包括侧前额叶皮层(mPFC) 在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活动依赖性的释放对氯胺酮的快速和持续的抗抑郁作用至关重要,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了这一抗抑郁效应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类似需求。由于BDNF被报道可刺激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VEGF的表达和/或释放,本研究验证了BDNF的作用是由VEGF介导的假说。

方法:通过向mPFC内联合注入VEGF中和抗体和神经特异性敲除VEGF,检测VEGF在BDNF抗抑郁行为中的作用。在大鼠皮层原代神经元中测定BDNF对VEGF释放的影响及VEGF在BDNF神经营养作用中的作用。还确定了BDNF在VEGF的行为和神经营养中的作用。

结果:mPFC内快速、持续的抗抑郁作用被VEGF中和抗体注入所阻断,mPFC内神经元特异性的VEGF的缺失阻断了BDNF的抗抑郁作用。对原代皮层神经元的研究表明,BDNF刺激VEGF的释放,BDNF对树突复杂性的诱导被选择性VEGF-胎儿肝激酶1受体拮抗剂阻断。令人惊讶的是,结果还显示出相互作用,表明VEGF的行为和神经营养作用依赖于BDNF。

结论:这些发现表明BDNF的抗抑郁和神经营养作用需要VEGF信号,同时也表明BDNF在VEGF作用中的相互依赖性。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

在VegfNEURON−/−小鼠中,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引发的抗抑郁作用被阻断。

参考文献:Deyama S Bang E Kato T Li XY Duman RS. Neurotrophic and Antidepressant Action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quir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iol Psychiatry. 2019;86(2):143–152. doi:10.1016/j.biopsych.2018.12.014

3,阿尔茨海默症和重度抑郁症的共同遗传病因

译者: Navy

晚期阿尔茨海默症(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患者经常表现出合并的神经精神症状,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最常见,而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有增加的LOAD患病率。这表明LOAD和MDD之间存在共同的病因和交叉的生物学通路。在本研究中,作者分别使用了来自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计划(International Genomics of Alzheimer’s Project,IGAP)和精神病基因组学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的LOAD和MDD的GWAS数据集并进行了多效性分析。

结果发现,LOAD相关的SNPs与MDD GWAS相关(LOAD | MDD)的有中等程度的富集,对包括和不包括APOE基因区域最大分别有四倍和八倍的富集。通过关联分析(不包括APOE区域)鉴定出与40个基因相对应的SNP,其中9个是已知的LOAD风险基因座,主要位于11号染色体上,包含SPI1和MS4A基因簇,而另一些是在MDD条件下与LOAD相关的新多效风险位点。最显著相关的SNP位于11号染色体上,与全血和单核细胞中发现的eQTL重叠,表明在基因调控中发挥了功能性作用。反向条件关联分析(MDD | LOAD)显示多基因重叠的中等水平,约7倍,但是,没有SNP显示出显著的关联性。生物学通路分析重复了先前报道的与免疫反应和内吞作用调节相关的LOAD生物学过程。

总之,本研究提供了LOAD与MDD之间与常见表型表现形式和相互关系重叠的遗传标志。本研究对开发治疗痴呆之前的抑郁症、延缓或者最终防止LOAD发生的有效靶标的新疗法至关重要。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

对与MDD和LOAD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和eQTL分析

参考文献:Lutz et al. Shared genetic etiology underly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0)10:88.

4,抑郁伴焦虑症DSM-5分型与混合型抑郁症的关系:一个网络分析

译者:UTCS

关键词 :抑郁伴焦虑症;混合型抑郁症;网络分析

背景介绍:重度抑郁伴焦虑症(ADS)的流行病学、临床和治疗反应特征与混合型抑郁症非常类似,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这些症状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

目标 :使用网络分析方法,对重度抑郁伴焦虑症与混合型抑郁症的症状标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方法 :研究中我们连续募集了241例门诊重度抑郁症患者。并且采用结构式临床访谈的方法,对重度抑郁伴焦虑症(ADS)或者重度抑郁伴混合型抑郁症(MF)的DSM-5标准,以及混合型抑郁症(MXD)的Koukopoulos标准进行了评估。

结果 :有58.9%的患者符合DSM-5重度抑郁症伴焦虑症(ADS)的标准,有48.5%的患者符合MXD的标准,而只有2.5%的患者符合MF的标准,因此我们在网络分析中排除了对MF的症状分析。在分析结果中,我们发现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由于担心而难以集中注意力(57.7%),感到紧张不安或烦躁(51%)(重度抑郁伴ADS),以及精神激越或内在压力大(51%)(MXD)。心理激动或者内在压力大在网络分析中占据中心位置,并且它还通过感到紧张不安或烦躁,将MXD与重度抑郁伴焦虑症(ADS)联系起来。

结论 :重度抑郁伴焦虑症(ADS)和MXD的诊断标准是部分重叠的,两类诊断标准中都包含了“精神激越或内在压力大”,“感到紧张不安或烦躁”这两个子项,所以我们很难在临床实践中对这两类疾病进行区分。阐明这两种精神病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对于抑郁症的诊断、预后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4)

LASSO网络。含有焦虑抑郁特异性的DSM-5的症状用红色表示,而那些属于Koukopoulos的混合抑郁标准用蓝色表示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

13种症状的中心性测量

参考文献:Tundo A Musetti L Del Grande C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with anxious distress DSM-5 specifier and mixed depression: a network analysis[J]. CNS spectrums 2020: 1-7.

5,重度抑郁症患者及慢性压力模型小鼠共同的转录组特征

译者:Kagima

关键词:慢性压力;基因表达;基因网络;重度抑郁症;小鼠模型;转录组学

背景:目前学界对重度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MDD)这一疾病生物学基础上的改变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对于慢性压力小鼠模型中的研究。然而这些小鼠模型是否真的能够模拟人类重度抑郁症中的行为以及神经内分泌细节特征目前还并不清楚,更深入地来讲,对于这些模型小鼠是否真的能够重复人类重度抑郁症中分子病理学上的改变我们也并不清楚。

方法:本研究系统性地对比了在人类重度抑郁症患者中主要受到牵连的两个脑区前额叶以及伏核(nucleus accumbens),以及三个慢性压力模型小鼠:慢性可变压力(chronic variable stress),成年社交分离(adult social isolation),以及慢性社交失败压力(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他们之间转录组学上的变化。研究利用不同的差异化表达分析方法联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模式得到种间基因网络(interspecies gene networks),并且还评估了转录组水平上小鼠不同压力模式下所对应的人类重度抑郁症中所改变的基因网络。

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转录组水平上人类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以及伏核脑区与三种慢性压力模型小鼠中差异化基因的变化有着显著性地重叠,并且每一种不同的小鼠慢性压力模型分别重现了人类重度抑郁症中不同方面的异常改变。慢性可变压力模型以及成年社交分离模型较好地重复了人类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差异化表达基因的改变,而慢性社交失败压力模型以及成年社交分离模型较好地重复了人类重度抑郁症患者中改变的基因网络模式。另外,本研究还鉴定出一些在人类重度抑郁症患者及不同小鼠压力模型中均有显著性联系的基因网络及网络包含的基因。

结论:本项研究阐述了三种不同的慢性压力小鼠模型具有在分子病理学水平上重复人类重度抑郁症中广泛性基因表达改变的能力,但值得一提的是,三种不同的小鼠模型中并没有哪一种模型是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模型的。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作用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6)

重度抑郁症患者前额叶及伏核脑区转录组与三种慢性压力小鼠模型转录组中改变程度相似性较高的基因

参考文献:Scarpa J. R. Fatma M. Loh Y.-H. E. Traore S. R. Stefan T. Chen T. H. Nestler E. J. & Labonté B. (2020). Shared Transcriptional Signature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Mouse Chronic Stress Models. Biological Psychiatry. 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19.12.029

校审/编辑:Simon/小时(brainnews编辑部)

前文阅读

1,070期抑研报|重度抑郁症中自杀意念与脑磁图的相关性研究

2,​069期抑研报|维生素D和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炎症关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