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家里都会忙着收获地里的庄稼,外婆会开始熬制地瓜粥,午后会在大锅里煮番薯土豆芋艿,一到中秋外婆会做南瓜饼,蒸的比较多,甜甜的,然后秋末的时候外婆会用酒糟做食物,记得有一种是酒糟鸡冠油,那时候吃说不出是什么味道,挺独特!夏季的蔬菜比较丰富,但外婆还是会腌制菜梗,之后用菜梗的卤水制作臭豆腐都是亲手做的农家菜。夏末的时候把多余的萝卜苗拿来做腌菜,再用这腌菜炖豆腐,或许你们不了解这个炖的含义,用的都是心,吃到嘴里的都是外婆的关爱,因为这几类菜特下饭,饭量大了能长胖点,老人眼里只有小辈胖了才能说明是健康的。 到了夏天桃李上市,很多桃树都未曾嫁接,在山上或田间有自己长出来的小酸桃,一般食用的人比较少,外婆会为了给我们小辈解口头馋,从而制作酸桃酱,那会零食很少,大多都是糖类,这桃酱即是零食又是饮料,现已很少见这类桃树,也没有外婆在世是的那种氛围去制作,也不会有那种味道!农忙之时外婆是家中

外婆出生在一九二几年,算是大户人家出身。小时候裹过小脚,读过私塾,所以外婆能认字,拿笔写字只会用毛笔的握法,和外公是表兄妹订的娃娃亲,地道的传统中国妇人,且是最后一代接受儒道思想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人。与人为善,有一颗慈悲怜悯虔诚的心。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1)

从我记事起,第一个能想到的只会是外婆,原因无他,父母外出赚钱,自幼将我托付给外婆一手带大,直到我快读小学父母才回家发展,那会对父母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意识中外婆是我最亲近的人。小时候村里妇人开玩笑说外婆养育了七个子女,现又带了第八个小儿子,可想像到那会外婆给予我的呵护。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2)

临街一条蜿蜒的小弄堂,入口处有一口年代久远封着口的八角水井,此处的地名就因这一口井而命名,弄堂一侧是一个酒厂,另一侧就是外婆家八角井弄2号,一个落地两百多平的两层小院,属土木结构,住着九口人,一条老狗一只猫三头猪,三口双锅柴火灶。每一寸地方都有外婆的影子!外婆艰苦一生,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抗日时期,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公社大锅饭,外婆百分之九十都经历了,除了进京瞻仰伟大的毛主席!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3)

外婆会制作很多食材,一年365天,外婆几乎没有闲暇时间,春节过后需要将腌制过冬后的咸菜晒制成干菜,再放到小坛子中密封保存,一般是三年之后才会开坛食用,出坛或则只蒸干菜,这是一年四季常备的一道家常菜。随着天气变暖春笋上市,家中他晒制笋干,各种笋都会晒制一些,制作过程比较繁杂,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将新鲜竹笋去壳后放入锅中再放一定量的盐,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焖十二小时左右,一般都是傍晚下锅第二天起床后出锅晒制,同时会需要相当量的柴火,很多时间都需要去捡柴火。清明时节家中会制作清明果,艾草,米粉,馅料的炒制大多都是咸菜,笋,肉末,豆腐干,葱花,下一步就是和面包制,这些大多都由外婆操办,制作这类传统的点心寓意着让家人平安亦或则是祈求风调雨顺的意思,外婆过世后再也没有偿到过那味道。抢在谷雨前,需将茶叶采摘下来,晚上把茶叶炒制成茶,第二天继续如此,一般会持续一个多星期,都是手工制作,做完茶叶后外婆的手都是被高温烫起的水泡,年幼时不会喝茶,只会闻着茶香,现已没有那会的茶香味,其实是没有了外婆炒茶的茶香。到了端午永远都会有一股艾蒿和鸡蛋混合的清香味,这不单单是两种物品混合的香味,其中含有长辈对小辈的关爱,这类草在我们这叫做万宝草,听着名字就知道这有药用功效,夏天不会长那么多的疹子,顺带着补身体!春季外婆一般很少会杀鱼类,因为老话有那一句三月不食江中鲫,直到现在才明白外婆的心意,春季是鱼儿繁殖的季节,这时候杀一条鱼会覆灭很多在鱼肚中的新生命。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4)

到了夏天桃李上市,很多桃树都未曾嫁接,在山上或田间有自己长出来的小酸桃,一般食用的人比较少,外婆会为了给我们小辈解口头馋,从而制作酸桃酱,那会零食很少,大多都是糖类,这桃酱即是零食又是饮料,现已很少见这类桃树,也没有外婆在世是的那种氛围去制作,也不会有那种味道!农忙之时外婆是家中内务主力军,舅舅们去田里种田或者是割稻子,家中外婆和舅妈们做饭做点心还得配合着晒稻谷。那会是种两季水稻,六七月份的时候一边要收割早稻待收割完后得继续种下晚稻,可以想象到那会的工作量有多大。记得点心一般都是鸡蛋丝面为主,在大锅将鸡蛋摊成薄薄的饼,那是需要相当多的经验,反正现在是没人那么做了,这种风味一去不复返。送点心到田间,那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因为不但有的吃,还能在田里疯一把,帮着舅舅们捧稻子,抛秧苗,会有一种自豪感,我也能干活,不过大多都是在田里疯玩!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5)

平时舅舅舅妈们会带我下地,一般都是看着他们在地里忙碌,分配给我的任务是坐在旁边任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很多农作物都是那会舅舅舅妈们教我认识的,夏天跟着大舅下地,大舅会摘葡萄给我解馋,名义上帮着大舅去推车,其实是给大舅增加负担,一爬上坡,大舅就会把我放到车上坐着,到了目的地大舅会给我买棒冰,那时候大舅身上常会有一包包带有体温的湿布包,那时候好奇这会是什么,但是有规矩这不能打开,后来才明白大舅放在身上是用体温让这些种子发芽。大舅还有一门传统手艺,我这年纪的很少有人见到过那种手工弹棉花的,对,大舅就是我们镇上为数不多的弹棉花匠,在腰上绑一根很宽的腰带,腰带上带着一个起码有一人多高的拱,需要一把大木锤敲击拱上的弦,像是在敲击乐器,现在还能想起以前大舅用锤子敲击大弦的声音,之后就改成机械的了,机器是大舅自己动手做的!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6)

二舅在酒厂学了技术后大多都在外做酒,办了酒厂,是一个酿制黄酒的大师傅,雨季的时候二舅会在家里做白药,就是做酒的酵母,有一道工序是要将切成方块的酵母放入摇篮再摇成球状,永远都会记得那个悬空的摇篮,那时候有种冲动要爬到里面去摇一摇,往往表哥会帮我实现类似的愿望,因为打小就跟在表哥表姐身后跟大的,那时的童年是快乐的。跟二舅出去,一般二舅都是让我骑在他脖子上带出去的,一直记得。还有和二舅二舅妈一起挖番薯,捡着挖出来的番薯叫嚷着这比家里的小狗都要大,一个比一个大,困了两个萝放倒对接,把我人放里面,即防虫子又遮太阳,睡醒了再搬番薯!之后回家有外婆做的糖煎饼,或者是舅妈们带到地里的点心,感觉吃的东西很多!说起糖煎饼,我在其他地方真没吃到过,是外婆的专属了吧!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7)

夏季的蔬菜比较丰富,但外婆还是会腌制菜梗,之后用菜梗的卤水制作臭豆腐都是亲手做的农家菜。夏末的时候把多余的萝卜苗拿来做腌菜,再用这腌菜炖豆腐,或许你们不了解这个炖的含义,用的都是心,吃到嘴里的都是外婆的关爱,因为这几类菜特下饭,饭量大了能长胖点,老人眼里只有小辈胖了才能说明是健康的。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8)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家里都会忙着收获地里的庄稼,外婆会开始熬制地瓜粥,午后会在大锅里煮番薯土豆芋艿,一到中秋外婆会做南瓜饼,蒸的比较多,甜甜的,然后秋末的时候外婆会用酒糟做食物,记得有一种是酒糟鸡冠油,那时候吃说不出是什么味道,挺独特!

外婆是我心灵的港湾(忆外婆家有外婆的往日)(9)

冬季可以尝到外婆做的咸鱼蒸鸡肉,制作过程很繁琐,但很美味,可以保存比较久,这算是一种当地传统菜的味道,现在很多人都不会品尝到。同样外婆做的羊肉也非常独特,红烧的吃不出膻味,还需要勾芡。外婆给我做的早饭有鸡蛋粥,麦田鸡,玉米面,偶尔去外面吃馄饨豆浆之类的,但是最好吃的还是外婆做的早点。

外婆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慢工出细活,做菜需要火候,做事需要耐心,行善勿行恶。想念思念的不是佳肴的美味,而是再也体会不到有她老人家在身边的感觉!忆外婆家,更忆外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