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义乌cbd运营状况(义乌无界融合全球共)

义乌cbd运营状况(义乌无界融合全球共)“义乌的网货资源发达,产业链也很完善,是做电商的好地方。”2016年6月来到义乌的周东亮,从网上看到“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的消息之后,和朋友连夜开车从长沙来到这里。三年后,他已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多家皇冠大店。一个人、一部手机,就当起了老板,这是时下义乌的一句流行语。从实体摊位,到阿里淘宝店铺,再到直播电商,短短几年,义乌正经历着从全民经商到全民电商的转变,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下,“电商之都”的养成之路也水到渠成。市场经营户往电商平台上传新品图片。从“全民经商”到“全民电商” “电商之都”转型发力“今天,我在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给大家推荐一款魔术手套,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集手套和洗碗球于一体,耐高温、防烫、防水、防油,一冲就干净。”6月13日,在国际商贸城二区创艺厨具有限公司的商铺内,企业负责人刘萍娟和员工姚姚正通过淘宝直播,向全国消费者推介风靡全球的创意产品——— 魔术手套,不一会儿就收获了

融合,不是一个新名词,时下却成为一种新时尚。

文明的融合,在义乌绽放出炫丽之花。在鸡鸣山社区,31个省份的2.5万名外来人员、29个少数民族的2000多名居民、74个国家的1300多名境外人员与3500多名本地户籍居民和谐相处,他们在这里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奏响“姹紫嫣红”的文明交响曲。这已成为义乌优质营商环境的一张“金名片”。

商业的融合,更让义乌经贸的边界无限扩张。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5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品出口到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自“义新欧”开通以来,马德里、华沙、柏林、杜伊斯堡和巴黎……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名字,经常在义乌的“外贸朋友圈”里“刷屏”。

无界融合,全球共“商”。义乌,在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目标引领下,进一步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线上线下融合,进口出口互动,创业创新赋能。尤其是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后,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大胆腾“云”驾“物”,大步融入全球,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加速集成集聚,实体市场升级版已呼之欲出。

义乌cbd运营状况(义乌无界融合全球共)(1)

市场经营户往电商平台上传新品图片。

从“全民经商”到“全民电商” “电商之都”转型发力

“今天,我在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给大家推荐一款魔术手套,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集手套和洗碗球于一体,耐高温、防烫、防水、防油,一冲就干净。”6月13日,在国际商贸城二区创艺厨具有限公司的商铺内,企业负责人刘萍娟和员工姚姚正通过淘宝直播,向全国消费者推介风靡全球的创意产品——— 魔术手套,不一会儿就收获了订单。

一个人、一部手机,就当起了老板,这是时下义乌的一句流行语。从实体摊位,到阿里淘宝店铺,再到直播电商,短短几年,义乌正经历着从全民经商到全民电商的转变,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下,“电商之都”的养成之路也水到渠成。

“义乌的网货资源发达,产业链也很完善,是做电商的好地方。”2016年6月来到义乌的周东亮,从网上看到“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的消息之后,和朋友连夜开车从长沙来到这里。三年后,他已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多家皇冠大店。

义乌市场内有180多万种商品可供挑选,即使是像周东亮这样的“小白”电商,也能快速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产品,成长成电商达人。

“我们的产品大多供应给电商企业。”义乌宠物用品协会执行会长王胜说,协会共有100家会员,至少有一半会员企业都给电商渠道供货。品种齐全,新品众多,可以小批量订货。在王胜看来,义乌实体市场满足了网商们的“刚需”。据统计,零售网商有70%的商品来自义乌市场,批发网商中,有80%以上的商品来自义乌。

在线上联动之下,义乌市场已逐渐衍生出一大批以饰品、工艺品、小家电等适合网络销售的优势产业,成为电子商务网货大平台。“义乌小商品货源占全中国1/3。”市市场发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而据阿里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在线产业带超过250个,义乌以服装服饰批发商圈、家居批发商圈、围巾批发商圈、小商品批发商圈、国际小商品城等产业带领跑全国。

当然,义乌市场除了是网货基地外,市场内不少经营户也是电商大军中的一员。既有实体的摊位,又有淘宝店铺,几乎成了多数义乌商家的标配。

在国际商贸城经营陶瓷、玻璃餐具的马樟良说:“以前我家的租客都是一帮年轻电商,我与他们交流中发现,做电商是大势所趋。”5年前马樟良开始“触网”,成立了马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团队,在各种网上平台开设了数家店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注册地在义乌的淘宝卖家(含天猫)账户超12万个,全市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网商账户总数超27万户,位居全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首位,义乌的内贸网商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外贸网商密度全国第二。

而另一个关于义乌的网商成绩是,交易超过50万笔的淘宝“金冠”店铺,有近十分之一在义乌;在淘宝的销售额排名,义乌居全国县级市之首。

从线下到线上,从“鸡毛换糖”到“全球电商”,除了颇为可观的数据,义乌收获的荣誉也很多:已连续多年位列“中国电商百佳县”榜首,并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城市、浙江(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浙江省小商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2010—2017年,义乌电子商务贸易额增长了逾八倍。2018年,义乌实现电商交易额2368.3亿元,同比增长16.74%。

义乌这座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著称的城市,正日益崛起成为全球瞩目的“电商之都”。

义乌cbd运营状况(义乌无界融合全球共)(2)

义乌海关关员对跨境包裹进行抽查。

从“买卖全国”到“买卖全球” 贸易“朋友圈”越来越大

6月19日,义乌港区一派繁忙。满载着义乌小商品的百辆集装箱货车已完成义乌海关监管陆续出港,驶往上海、江苏、宁波等港口,等待装船发运至全球各地。

“一带一路”倡议六年来,随着与沿线国家贸易升温,义乌融入世界的步伐未曾停歇,“朋友圈”更是越拓越大,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每年来义采购的境外客商近55万人次,采购的各类商品数以亿计,沿线国家客商与义乌经营户在合作中各获其利,互惠共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光临!您喝点什么?”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浙江慕色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店铺,不管你来自哪里,下不下订单,老板娘余思霖都会递上一杯热茶或咖啡。60平方米的店铺内,1000多款产品被井然有序地摆在了展架上,有浮雕猫咪陶瓷杯、羞羞鸭不锈钢保温杯、大容量运动水杯等产品,看着都赏心悦目,让人想一一买下。

余思霖是“新义乌人”,10年前来到义乌,随后在国际商贸城租下摊位开始了“前店后厂”的摆摊生活。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多条“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余思霖发现,进店的外商结构也发生着变化。

“以前,进店采购的外商以南美的客户为主,现在‘义新欧’中欧班列途经国的客商越来越多,有西班牙、俄罗斯,甚至还有我连名字都没听到过几次的国家。”每次客户来店里,余思霖都会热情招待,并互加微信好友,保持紧密联系。在她看来,这与“一带一路”倡议和“义新欧”中欧班列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客商所了解和认同,不无关系。

“过去,义乌国际物流基本依靠海路和空运。‘义新欧’中欧班列无疑是新的黄金通道,能更好地服务义乌的国际贸易,让更多的采购商看到贸易联通的无限可能。”义乌市尊德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亚古甫江是中欧班列的忠实粉丝。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大大提高了义乌小商品的知名度和出口效率,也让很多外贸出口公司在运输渠道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一带一路”倡议,让义乌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凭借向东直面“海上丝路”、向西通达“陆上丝路”、触网建设“网上丝路”的区位优势,一个个互联互通大通道应运而生。

在义乌,每天数以万计的小商品通过公路、铁路、海路、航路、邮路、网路等通联四海、畅达五洲的“新八路”物流体系,源源不断地运抵全球;也有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的9万种境外商品通过“义新欧”“义甬舟”等开放大通道运抵义乌,汇聚于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

义乌市大进百货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正国,从事对捷克进口贸易生意多年,一直致力于推动更多捷克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前几年,他借助“义新欧”中欧班列,将22个标箱的捷克水晶玻璃制品运抵义乌,推向全球。

徐正国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参与者、先行者。不久前,他在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的商铺被授牌为“捷克馆”。

如今,在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设立有德国、西班牙、韩国、南非、马达加斯加、肯尼亚等十几个国家馆,近9万种优质进口商品,正借助义乌这个进口贸易“桥头堡”走向中国乃至世界各地。

在不断“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义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愈加频繁。据义乌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义乌主要出口市场。今年1-4月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428.5亿元,增长5.1%,其中出口423.6亿元,增长4.4%,进口4.9亿元,增长161%,占义乌市进出口总值的50.9%。

义乌cbd运营状况(义乌无界融合全球共)(3)

从“自主创新”到“品牌标杆” “创新之火”顺势燎原

创新是什么?一把雨伞,能卖近2000元;一个酒瓶盖做成的时钟工艺品,两周卖出400万元;一款弹跳杯,一个月卖了5万只……

180多万种商品,7万多家市场经营户,义乌市场每天都在创新,每天都在创新中前行。这一个个创新微样本,正汇聚成创新洪流,强力驱动着义乌市场不断破壁拓新。

“我们平均每天都会推出三四款新产品。”“陈明饰品”经营户陈强说,饰品辅料是义乌市场的传统行业之一,产品更新很快。目前他已拥有50多人的研发团队,让“陈明饰品”摆脱了低端市场,引领行业潮流。“以前饰品论斤卖,现在论颗卖。”他说。

创新成了当下市场经营户的时髦词,更成了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必修课,“创新设计进市场”也不仅仅是口号。

越来越多的市场经营户大步走在产品创新的道路上:坚持产品自主设计创新,让年画经营户楼宝娟逐渐成长为义乌年画挂历行业的排头兵,让树脂工艺品经营户黄昌栋每个月都能接到数笔来自意大利、货款达几十万元的订单,让越来越多的如指尖陀螺、滴蜡韩风耳饰这样的爆款风靡全球……

去年,多项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资源的落地集聚,更是对义乌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赋能。中国(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成、义乌商标受理窗口扩大业务范围试点启动、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窗口启用,标志着义乌“三位一体”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市场创新撑起了“保护伞”。

“袜子的特点就是产品更新快,公司每10天就会有10-20款申请外观专利。”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爱莲说,公司经常面临两难:如果不申请专利,当市面上出现仿冒产品,公司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但是由于专利申请时间需要数个月,有些专利批下来的时候产品已经过季了。而现在只要10天左右就能申请成功。

数据显示,2018年,义乌新增专利授权量达4374件,新增有效注册商标37525件,同比增长近2倍,有效注册商标总量145750件。有效注册商标量、境内商标申请量、境内商标注册量三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县域第一。

为了让创新之火燎原,义乌还引来“浙江制造”这只“金凤凰”,助力品质提升。自2016年以来,义乌成立“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企业构建品牌提升体系、强化制度供给、激发自身积极性,推动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成为联合国全球市场(UNGM)非商业实体会员,提升义乌产品在国际上的信誉、品牌和形象。

截至目前,义乌获得“浙江制造”标准立项24项,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授权产品7个、认证2个。

(原标题《义乌:无界融合 全球共“商”》,原作者曹晓蓉 王婷 吴峰宇。编辑楼菲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