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实践和输出,才是学习提升真正核心的部分,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而我还要继续实践书中最触动自己的一个点直至改变,同时还要尽可能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写出来。因为他们常问:你书中提到的那些书,其实很多我都读过,但为什么我读过之后就仅仅是读过,而你不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蜕变,还能写出这样两本书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很多人读完一本书之后,他们的学习过程就结束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清脑 ,作者周岭

本期编辑:张翠琴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快速成长的“秘诀”,那就是:盯着改变去学习。

这的确是我这些年快速蜕变的心法,也是我回答很多读者的答案。

因为他们常问:

你书中提到的那些书,其实很多我都读过,但为什么我读过之后就仅仅是读过,而你不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蜕变,还能写出这样两本书呢?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很多人读完一本书之后,他们的学习过程就结束了。

而我还要继续实践书中最触动自己的一个点直至改变,同时还要尽可能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写出来。

实践和输出,才是学习提升真正核心的部分,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

特别是输出这个环节,极为重要,因为它是实践和改变效果的放大器。

如果我的成长过程是只读不写的,那成长效果必定大打折扣,而这个折扣,我认为可能只有现在的两到三成,不能再多了。

果真如此的话,我现在应该还是个很普通的成长者,而且是看不到多少希望的那种。

毫不夸张地说,是写作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它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个能读会写的人,他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深度一定比常人更凌厉,他的行动能力更强,做出选择的质量也更高。

写作不仅能让我们学得更好,还能让我们创造出新的事物,以及获得由此带来的各种好处。

所以“读写不分家”这句话值得每一个成长者关注。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成长与众不同,就一定要让输入和输出形成闭环。

当然,道理你肯定都懂,只是面对“写作”这两个字时,你心里浮现的多是遥远、畏惧和不知如何上手的茫然。

没关系,现在我就把自己的写作心法和技法全盘奉上,希望它能助你从零开始认识写作、上手写作,并最终受益于写作。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2)

从“写字”开始

老规矩,我们还是从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和好处开始吧。

不过我并不想直接从“写作”开始,因为写作看上去离普通人较远,会让人敬而远之,所以我们还是从最简单的“写字”开始。

所谓“写字”,就是把脑袋中的想法写下来(或用键盘敲下来),不用考虑文笔,也不用管语法,只要把脑中想说的话变成文字就行。

我相信只要你能识字、会说话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但千万不要认为这太简单而看不上,也不要以为我在卖关子,因为循序渐进的成长是最容易成功的。

就像婴儿在学会走和跑之前,要先学会爬,而“写字”就是“写作”的爬行阶段。

我自己就是这样起步的。

2017年2月,我读了成甲的《好好学习》,对书中所说的“反思”很受触动,于是尝试着写了起来。

我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脑中的念头、心里的想法写下来、写清楚,结果一口气竟写了160多天,因为这实在是太简单了。

而此前我几乎没有写的习惯,凡事都只在脑子里空想空转。

但就是这个简单的写的动作,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头脑开始变得清醒、思维变得清晰、情绪变得平和、目标变得明确、行动变得坚定。

原先盘旋在脑中模模糊糊的焦虑和迷茫开始消失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书写的动作背后有着丰富的脑科学原理。

比如书写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语言区和书写区,调动更多的理性资源来抑制和平复自己负面情绪。

所以当我们遇到难过的事情时,只需要将它们写下来,就可以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快速走出情绪旋涡,并产生更积极的视角和看法。

再比如书写可以帮助我们启动元认知清空大脑的“工作记忆”,让我杂念丛生的混乱大脑变得安静、清晰。

所以当我们无法专注的时候,只需要把脑中的杂念描述出来;当我们无法行动的时候,只需要将下步的行动罗列出来;当我们想要寻找人生目标的时候,只需要将可能的选项假设出来……

写下来,就是一个自带清晰力的方法。凡事只要写下来,我们的世界就会多一份具体和确定。

所以人们常说:想法是气体,语言是液体,文字是固体,因为它们分别对应着思维的不同秩序和深度。

毕竟想法谁都有,但能说清楚的人不多,如果还要将它们准确地写下来,那这样的人就更少了。

作家史蒂芬·平克也说:“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维,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❷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会写的人往往具有深度的思考能力——全因他能够将思维落于笔尖。

如果你此前从来没有写的习惯和念头,那不妨从“写字”开始吧。

只要你试着把生活中的痛苦、杂念和感悟写下来,就会发现,在你的审视之下,生活会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就像我写了160多天“每日反思”之后,就自然萌发了写公众号的念头。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3)

写作的意义

如果你真正体会到了“写字”的好处,就一定会对这种能力爱不释手。

而且你一定会越来越不满足,然后在某天执起手中的笔,迈向写作的殿堂。

因为“写字”是对内的,它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写作”是对外的,它可以产出有价值的作品,让他人变得更好,并以此收获个人影响力。

从对内到对外,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此后你将拥有作品,而有价值的作品则会带来无限可能。

当然,这是我事后的总结。

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些。

那时我只是看了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的一句话后才暗暗下了投身写作的决心,他说: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对此,我深信不疑。

因为我当时已经体会到,写作的根本就是思考,而且是效率很高的思考,是可以积累的思考,是可以产生影响力的思考。

而所谓成长,本质上就是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增长,只要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就必然会改变。

在随后的探索中,我发现了更多关于写作的意义。

比如,写作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另一张名片(或个人品牌)。

因为不管我们身处何种现实困境,我们都能通过文字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去连接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就好比自己有了“分身术”,一觉醒来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连接和正反馈的喜悦,而且它自带筛选功能,确保来连接的都是同频的人。

对普通人来说,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再比如,文字具有“复制”属性,只要我们写的内容有长久巨大的价值,那它就有可能遵循复利曲线的规律,使我们的人生产生无限可能。

这一点,我已经从《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两本书的出版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完全是超乎想象的增长。

而且写作几乎是成本最低、限制最小的成长活动,只需一根网线、一台电脑,我们就可以把事情搞起来。

另外,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起来越多的传统职业和岗位都在被机器取代,但认知能力依然是它们无法代替的。

而写作正是普通人打造认知能力最好的方式,目光长远的人,一定会占据这个认识高地。

无论是“写字”的好处,还是“写作”的意义,当我们看到的维度越多,我们投身写作的动力就会越强,就不会简单地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会写的人更容易成事,因为他们有机会通过写作对自身所做的事情进行深度的意义挖掘。

所以,但凡有新手向我咨询写作,我都会建议他们第一篇文章就写《为什么我要写作》。

而且这篇文章要持续写、经常写,直到这些意义融入到自己的骨子里。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4)

为什么而写?

或许你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因为说了半天我还没进入“怎么写”的干货部分,却在这些务虚的事情上大费周章。

但我想告诉你,很多人做不成事情就是因为不愿在这件事情上花费时间。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搭的上层建筑会直接决定我们做这件事的天花板,我们最终能走多远,也是由我们现在的认知层次决定的。

所以,思考“Why”永远比学习“How”更重要,这点时间完全值得投入。

那么,对于写作这件事情来说,我们为什么而写呢?

大多数人的答案都很直接,就是成名和变现。

这个想法不能说是错的,但它的天花板很低,很容易让人走几步就停下来。

因为这种相对功利的态度会使人急于求成,渴望快速获得流量和稿酬,于是他们不免会陷入追热点新闻、立吸睛标题、写浮浅短文的状态。

这不但会损害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无法使自己真正获得成长,还会使自己的写作动机被外部的诱惑把控。

所以一旦流量下降、投稿遇冷,他们就很容易丧失写作的动力,最终不了了之。

写作的动机永远要放在内部。

我认为,一个真正希望通过写作来建立自己影响力的人是不会被“流量、稿酬”等外部动机把持的。

他们的写作首先一定是为自己的成长而写,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写。

所以,在最初的日子里,即使没有外界的关注和反馈,他们也愿意继续写下去。

因为自己通过写作发生了成长和改变,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反馈,而外界的反馈和奖励都是意外和惊喜,不是必须和期待。

同时,他们也会为了众人的需求和长远的价值而写,尽可能让写的东西对自己和他人有用,这样的内容才会有生命力。

其实,不止是写作,我们做任何事都多少要有些利他意识。

因为世界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只要我们产出的东西价值足够大、能解决自己和他人的痛点,我们想要的所谓财富和影响力就会随之而来。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5)

价值心法

所以,写作最大的心法就是永远写对自己和他人长久有用的东西。

而衡量内容是否长久有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问自己:这篇文章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再看还有价值吗?

如果没有,那可能就没必要写了!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只需要思考“什么是有用的(what)?怎样变得更有用(How)?”就可以牵出一系列的写作技法了。

比如,文章选题就可以用它来筛选。

在我看来,好的文章选题至少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1.它是否能触动你自己?

写作,首先要能触动自己,要对自己有用。

如果一篇文章的主题或核心观点连自己都没有类似“豁然开朗或醍醐灌顶”的触动感,那怎么去触动别人呢?

触动不了别人,那它就没有生命力。

2.它是否能解决自己或他人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需求是写作最好的牵引,如果你的文章无法击中自己和他人的痛点,就不会被他人强烈的需要,自然它的生命力就会脆弱。

好的写作一定会力求每篇文章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改变一个观念,而不是让人情绪暴涨一下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然,能否发现“痛点和触动点”并不取决于上面的两个提问,而在于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的实践和思考。

再比如,文章内容也可以用它来塑造。

在我看来,好的写作在内容上至少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避开热点,砍掉一切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因为新闻热点的生命周期极短,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到热点上,那就算文章写得再好,它的生命周期也会很短。

这样的文章也很难进行价值积累,所以即使热点很吸引流量、也很容易写,我们也不要为其所动。

同时力求每篇文章追求底层、不说个人碎碎念、砍掉浮夸的表情、砍掉无意义的插图、砍掉一切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2.从“经验写作”上升“知识写作”,用知识为自己的文章价值加码。

新手写作往往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码字,文章里充满了个人的日常感想和感受。

这样的文章固然容易写,但往往很局限,也没有长久价值,而且受个人经历限制,时间一长就会没东西可写了。

一个好的写作者一定会不断学习新知,用科学可信的知识为自己的文章价值背书。

我在写作初期就有幸接触到诸如“顶级信息论”和“10万:1千的输入输出比”这样的理念。

所谓“顶级信息论”,就是指找到自己行业里最好的资料并努力深挖;

而“10万:1千的输入输出比”,是指想输出1千字,我们大概需要先输入10万字。

这样的理念势必会要求我们去广泛阅读、深研知识。

有了“顶级知识”的支撑,我们就可以拥有底层的认知、广阔的视角、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关联。

我们每次都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或故事来开场,而无需用“我有一个朋友……”来开头。

如果经常用“不知名的朋友”的案例就会显得狭窄,可信度也不高,况且经验这东西很容易枯竭,但知识不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的原因。

如果我们所写的东西,常年都围绕热点事件发表见解、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或是罗列一本书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被他人替代或被同质化。

这样的文章即使写得再多,也不会长久和深度的价值,想写出个名堂的愿望也就遥遥无期了。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6)

写作技法

主题和内容有了价值,接下来就需要用好的形式将价值体现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让文章变得易读易懂、既简单又深刻。

这方面,我个人用的方法不多,但用到的这几个方法都极为有效:

1.用自己的语言,像聊天一样写作。

很多初写者都过于把写作当成一回事,结果在写的时候反而不会说话了。

要么不自觉地使用过于正式或深奥地表述,要么写着写着就开始自嗨或说起教来。

实际上,若是你把写作当成是与一位老朋友聊天,过程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你想,聊天是一件多轻松的事情啊,也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事情。

你在聊天的过程中必然不能显得太严肃,不能太高高在上,也不能只顾着讲自己,你肯定得察觉对方的感受。

所以好的写作就是聊天,好的聊天也是写作,它们本质上是一回事儿。

同时,聊天就得用自己的语言。

而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所学时,就会真正调动起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缝合”,否则我们说不清楚。

而一旦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一件事说清楚了,我们也就真正理解了。

这就是深度学习的方法,也是人们常说的“费曼学习法”,经常练习,会使我们的思考和写作水平飞速进步。

2.滑梯理论。

如果上述要领运用得当,我们的文章就会出现一种“滑梯效应”。

即让人读了第一句之后,就想接着读第二句,读了第二句之后,就想接着读第三句,然后像顺着梯子往下滑一样,一直滑到底。

一旦达到这种效果,这篇文章基本就成了。

当然,这对文章的开头、特别是第一句话的要求就会比较高。

我们必须想办法让读者看到后,眼睛就无法离开,然后让他的目光自然往下“滑”。

坚持这样的刻意练习,我们文章的可读性就会提升很大一块。

3.故事开头或痛点吸引。

为了更好地达成“滑梯效应”,我建议文章的开头尽可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启动。

如果没有,那就用“痛点或亮点”来吸引,总之文章的开头不能平平无奇,因为读者一旦转头离开,后面的内容再好也就没机会展示了。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

对一些已经有影响力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就不需要这些技巧了,因为读者相信他的内容,所以即使开头平平,读者们也愿意继续读下去。

但当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之前,仍然要关注并研究这些技法的背后 的原理。

毕竟用“故事开头和痛点吸引”的原理其实非常符合我们人类大脑的特性。

因为我们大脑里其实同时住着“理性”和“感性”两个小人。

其中“理性小人”很高级,但“感性小人”更强大,所以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行为都由感性所主导,包括接受信息。

深谙这个道理的人,都知道大脑喜欢轻松有趣的东西,知道人是情感动物,在任何交流沟通中,情绪总是走在理性的前面。

所以他们在传达自己的理念时,不会上来就摆图表、讲模型、说概念,论文式的一二三。

而会想办法通过讲故事或知识的方式,先引起对方情绪上的关注,然后再把想说的道理通过对方的“情绪小人”转交给“理性小人”。

我想只要想明白了这一点,任何写作的人都会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

如果以上这些都做好了,那我们只需再做一件事,就大功告成了。

这件事就是:修改。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7)

作品意识和打磨意识

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而修改的要义在于花时间反复打磨。

可是新手通常都没有这种意识,他们本能地认为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就是多写,写得多了自然就会变厉害。

于是他们投入到日更的队伍里,每天笔耕不辍,可惜换来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其中的缘由很简单,因为写作的直接目的是产出价值,而价值一定是以质量为标准的,而非数量。

如果我们不对每篇文章进行精心细致的打磨,又如何能使它产生价值呢?

而没有价值的口水文写得再多,它们也无法产生价值积累,这样的写作之路一定会很平庸。

所以当读者问我“写作到底要日更还是周更”的时候,我一定会建议他抛弃日更,改为周更,甚至半月更,建议他们花时间和精力把文章打磨到当前能力范围内的最好水平。

当然,注重质量并不意味着我们平时就不写了,我们仍然可以每天保持“写字”的习惯。

比如我每天都会写反思日记,所以写和思考的过程并没有中断,但对外发表的文章则一定要聚集力量打磨它,直至自己完全满意才发布。

写作的数量固然不能忽视,但打磨意识、作品意识,或者说精品意识更加重要。

因为用时间和心力去堆积价值,让自己每次发布的作品都尽可能一鸣惊人,或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我们普通人突出重围更有效的策略。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作品意识和打磨意识,我再复盘一次自己的创造过程。

比如我写一篇文章,通常都要花费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来打磨。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可能会用前15天来思考写什么主题(阅读输入是始终持续的),并把想到的点全部罗列到本子上。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8)

如此“宽松”的时间安排也能让自己从容应对生活事务的干扰。

主题确定后,我会用10天左右的时间来写。

通常开头是最难写的,我要确保读者读完第一句后还愿意继续读第二句,然后一直往下滑。

所以有时候,一个开头我可能要写上两三天。

过程中我会不停地读、不停地改,去感受那些不顺畅的地方,去精简那些不必要的词、语、案例。

从读者的角度体会这些文字够不够自然和真诚,审视自己是不是高高在上或故作高深,感受内容有没有让人豁然开朗或眼前一亮。

一篇文章我至少要读上数十遍,甚至上百遍,直到完全顺下来为止。

写完之后,我还要再放上三五天,让整篇文章“凉一凉”,然后再读几遍,等感觉没有任何问题了才会发布。

此时,我总会忍不住地感叹,最终的定稿和最开始的初稿简直天壤之别。

起文章标题也是如此。

作为一篇文章的门面,标题是极为考究的。我们既不能让它普通得被人忽略,也不能为了吸人眼球做标题党。

所以必须不断地苦思冥想,通过理解文章内容去提炼核心。

为此,我专门建了一个在线文档用于记录灵感,然后花时间去反复修改。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9)

有时候一个标题可能从几个月前就开始思考了,有时候会为了一两个字的含义和顺序会反复改动。

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通常只要我们肯花时间,总能得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要为文章找一个合适的标题图,这可能也会花上好几个小时。

文中的插图也不能将就,需要用Adobe Illustrator制图并反复修改至满意。

文中引用的书籍我也不想随便用手机拍张照就往上放,我会用PS制成统一规范的格式再放上来。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0)

还有文中引用的观点、案例和句子,我都要注明出处,这样既体现治学的严谨,也方便读者进行扩展阅读。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1)

这些细节的打磨基本上都是其他公众号文章中没有的,所以当成品出来的时候,品质就会相对比较高。

另外我也不在文章里插广告,打开之后会很清爽。

因此很多读者在关注公众号后都会留言说:找到一个宝藏公众号。

因为只要打开历史文章,每一篇都是干净清爽、精致有料的,所以读者来了之后不仅愿意留下来,还愿意花时间回看以前的内容。

从2017年7月至今,4年多的时间里我总共也就写了100多篇文章,平均一年只有20多篇,数量上没法和很多日更、周更的人比。

但这些为数不多的文章却扎扎实实地帮我建立起了个人影响力。

也正是因为有了作品意识,我的两本书才出得特别顺利,因为之前的那些文章早就达到了出书的基本标准。

如果我没有作品意识,没有打磨意识,那我一定还是个很努力却依然默默无闻的焦虑写手。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2)

新手上路11问

关于写作,基本上我想说的都说完了。

但我知道写作新手一定还有很多小困惑,所以我列了十条高频提问,希望它们能帮你顺利起步。

1.现在写作还来得及吗,是不是已经错过了公众号写作的风口?

无论你现在是三十、四十,还是七十、八十,我认为都不晚。

因为写作的背后是成长,而不是码字,正如阅读的背后是改变,而不是读字一样。

所以就算它不能帮你成名变现,它也会让你变聪明;就算它没让你变聪明,它也会让你变得更平和。

只要去写,它就一定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而不会更差。

至于机会和风口,它始终存在,只是平台会不断变换——现在是公众号,下一个平台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我们不要追着平台去写,而要盯着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写,因为平台可能会过时,而能力不会。

只要自己准备好了,下一个风口出现的时候,自然能顺势抓住。

就像当初那些在博客上坚持写作的人有了足够的积累之后,公众号一出现,它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来。

事实上,只要你写的东西有不可代替的巨大价值,那么就算你错过了最佳风口,你也能逆势崛起。

因为价值永远是写作的根本。

2.选择什么写作平台比较好?

我个人认为,微信公众号是非常理想的写作平台。

遗憾的是,因为政策原因,2018年以后注册的公众号没有读者留言功能,使创作者失去了与读者互动和获取反馈的机会,这点很致命(希望这个限制早日解除)。

当然,通过“账号迁移”仍然是可以让公众号有留言功能的,但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也需要花一些钱,大家可以视情了解。

不过,除了公众号之外,知乎、简书、小红书都是不错的选择,包括今日头条也有不少人选择。

3.要不要上写作课,有没有写作课可以推荐下?

我个人在写作初期只上过一次师北宸的写作课,本文提到的“顶级方法论”和“10万:1千”的写作概念就是从那时学来的。

之后都是自己读、自己写,所以没有太多的课程体验,无法给大家推荐。

对于是否要上写作课,我个人认为可以去尝试体验,但不要把所有的写作希望都放在写作课上。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没有写作课(训练营)的时代,很多人同样可以成为写作大师,而现在很多人即使报了训练营也没写出什么名堂。

关键还在自己的练习和实践。

如果你决定要报一个写作课,那我给你两个建议:

1)先写,写到自己遇到瓶颈了再去报课。此时你会带着比较明确的目的去学习,学习效率一定会更高。

不要被广告所诱惑,也不用担心错过好课程,毕竟课程肯定是越迭代越好的,就怕你一时冲动进场。

2)选择那些注重讲“道”(写作理念)的课程,对那些直接教“术”(写作套路)的课程要特别谨慎。

不可否认的是,好的写作课可以让我们在初期遇到一些同样热爱写作的伙伴,大家一起结伴起步,倒是挺好的。

另外,如果你也想了解师北宸的课,报名的时候可以说自己是从“清脑”过来的,应该会有一个特别的优惠。

注意,我和北宸老师没有任何经济利益上的交换,只是之前曾向北宸老师讨过一个承诺,给“清脑”的读者要点福利。

4.如何起步?

模仿。

模仿你喜欢的作者、模仿你喜欢的风格,我认为这是起步最快的方法。

我自己在写作初期就是模仿李笑来的风格,大概写到四五十篇的时候,自己的风格就慢慢出来了。

5.要等先练好再公开写作吗?追求完美不敢下笔怎么办?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写作,自己平时也写很多文章,但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完美,所以不敢或不愿发出来。

我开始的时候也这样,所以我第一篇公众号文章写的就是《接受“屎”一样的开始》,目的就是为了破除这种完美主义。

后来,我在《为什么我要坚持写作》一文中思考了写作一定要发出来的原因:

文章如果只写不发,标准就会很随意,就像一个人穿着睡衣在家里,虽然很自在,但见不得人;而文章一旦要发表出去,自然要化妆打扮,精心修饰,给外人一个好印象。

只有发出去了,我们才会有打磨意识,才能获得反馈,我们的写作水平才会真正的提升,否则我们永远也等不到准备好的那一天。

另外,我们虽然提倡打磨意识,但打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绝对完美,因为绝对完美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我们只需要让自己每次写到当前能力的最佳水平即可,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水平才会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向外拓展。

6.很多观点早就被牛人们写过了,自己肯定无法超越,再写一遍有意义吗?

关于这个问题,《刻意学习》的作者Scalers曾这样答复:有的!

因为你自己想明白的,是从你的体系中萌芽生长出来的;而从书上看到的,非常容易停留在做个笔记画个线,涂个手绘画个圈,自以为懂了的层面。不要害怕书上早就写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刻画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轨迹。

正如我近期写的“阅读和写作”,这两个话题其实早就有很多人写过,但我仍然要写。

因为当我用自己的实践和语言写出来的时候,我就会对这两件事有属于自己的深刻见解。

而一旦我写得比大多数人还要好的时候,我的这两篇文章也可能会成为“阅读和写作”话题的“新地标”。

7.觉得没东西可写了怎么办?写不下去了怎么办?

觉得没东西可写,一定是读得不够、实践得不够。

这是我深切的体会。

因为我曾多次,比如在五十多篇、七十多篇,甚至九十多篇的时候,都感到自己已经没东西可写了。

但只要继续去阅读和实践,就总能找到新的触动点,写出新的高质量文章。

现在,我已经写到一百多篇了。

所以当我又出现这种感觉时,我就不会再过多担忧了,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担心和以前的担心是一样的,只要放下它,继续去读、去做就好了。

如果在写的过程中,感觉卡在一个地方,死活都顺不下去的时候,一定不要轻易放弃。

多次经验告诉我,卡住的原因通常就两个,不是核心观点没想透,就是对文章的结构分类还没理清。

而且只要我们坚持继续死磕,就会发现自己总能往前推进一点点、再推进一点点。

如果实在感到疲劳,还有一招很管用——去跑步。

换上运动服去跑上一会儿,那些神奇的灵感总会在不经意间自己崩出来,非常神奇。

8.语音写作推荐吗?

现在市场上很流行语音写作,通过语音说话,一天甚至能“输出”好几万字。

这对一天码不出几个字的写作新手来说颇具吸引力,似乎自己只要动动嘴就可以“写出很多字”了。

但我个人并不推荐这种“写作方法”,而且还要提醒诸位,越是简单轻松的方式,我们越要警惕。

因为前文说过,想法是气体,语言是液体,文字是固体。

语音其实介于想法和文字之间,所以它所产出的深度和价值是无法和文字相提并论的。

用它来进行记录思维或许更合适,但如果想要收获深度的思考,或产出深度的作品,仍需要通过线性的文字来反复的关联和修改。

截止目前,我也只听过谁谁谁某天输出的字数破了记录,但还没有听过谁通过语音写作产出过有价值作品。

毕竟,能帮助普通人突出重围的关键是写作的质量而非数量。

所以不要被这种低质量的数量所诱惑,这种幻想不值得追捧和骄傲,踏实地选择那条更难的路,一定会走得更快,也更远。

9.有免费的图片资源推荐吗?

和文章标题一样,作为门面之一的标题图片也很重要,它会直接通过视觉影响人们阅读欲望。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3)

所以这个图片一定要花时间精选 。

写作新手通常都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满意的图片,又担心网上一些好看的图片会有侵权风险。

为了帮你解除这个顾虑,现在分享我常用的三个免费的图片素材网站:

https://pxhere.com/

https://pixabay.com/zh/

https://www.pexels.com/zh-cn/

这些网站中的图片丰富、高清无水印,且所有图片均可免费下载,无需说明来源,无侵权风险,甚至允许在商业中使用。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4)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5)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6)

10.你用什么工具对文章进行排版?

我不用任何排版工具,我只用公众号自带的功能——只需简单地设置就可以提升页面效果。

以下是我的排版格式,供参考:

字号:16px

对齐:两端对齐

缩进:16

行间距:1.75

字间距:1

另外注意:

1.图片一起缩进16,这样才协调,但引用的图片无法缩进,直接插入的图片才可以。

2.段与段之间可以空一行,这样更显美观,也可增加可读性。

如果你也用微信公共平台进行写作,可以试一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微调,简单好用,效果立显。

11.有关于写作书籍推荐吗?

几乎所有叫我推荐写作书的,我都会向他推荐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英文名《On Writing Well》)。

这是我目前读过的最好的关于写作的书,其中的写作心法和技法几乎让人无可挑剔。

只要做到了其中的几条,我们的写作水平就能飞速提升,比如:

  • 写作的本质是修改;
  • 简洁、再简洁;
  • 只有写才能学会如何写;
  • 所有写作最终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
  • 写作是纸面上的思考,清晰的思考产生清晰的写作;
  • 很少有句子是第一次甚或第三次写出来就对路;
  • 文章中最重要的句子是第一句。如果第一句不能吸引读者继续读到第二句,那么你的文章就死定了……

我的很多心得都发源于此,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自己去取经,相信这本畅销了30多年的经典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7)

公众号回复:写作法宝

可获取本书精华摘录电子版

***

在本文的最后,我想特别申明:

我是一个普通的、没有特别写作天赋的人。

到目前为止,我写每篇文章都会感到很吃力,从来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但正是这些看似笨拙的方法让我有了扎实的收获 。

所以,像我这样普通的人都可以用的方法,我想它多少还是适用于大众的。

同时我也清楚地知道,写作是一个非常广大的世界。

我个人所探索的经验只是其中很狭窄的一种,在很多场景下,它都是不适用的,比如写小说就不行。

所以,我仍要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取舍,甚至对我的观点进行批判,并用更好的理念帮我改进。

也愿你积极探索出更多更好的理念和方法,去造福更多的人。

《暗理性》

❶书写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语言区和书写区,调动更多的理性资源……P89-90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8)

《风格感觉》

❷史蒂芬·平克也说:“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维,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第4章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19)

几分钟教会写作文(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2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