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感到窒息,秋子遇到没去上学的周平,蹲下身子用舌尖舔了一口周平带血的膝盖,雀跃的告诉他,“我也翘班了”,紧接着就是她骑上车子,周平跟在后面跑的画面。“是我把他生下来的,我可以用任何方式抚养我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吗?”这是秋子在影片中贯穿始终的台词。怎么改编?从何处切入?最终落脚点在哪?挖掘几分生活真相、发挥几分艺术想象?“川口高龄夫妇杀害事件”可供发挥的素材很多,女子身为母亲为何让17岁的儿子顶罪?儿子究竟是极度软弱的傀儡还是有反社会人格的魔鬼?母子怎样的经历让一个家庭走向如此彻底的毁灭?《母亲》采取了常规的线性叙事,以儿子周平的视角窥探母亲秋子混乱的私生活,呈现了他从幼儿期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遭受的非人待遇与精神压力。

2014年3月底,日本琦玉县川口市的一对高龄老人被杀且财产被盗,而犯案者竟是他们年仅17岁的外孙。后经查实,这名少年的行为受到了母亲的唆使。

少年被判15年监禁,其母亲则被判处4年6个月的刑期。

这部由大森立嗣执导的剧情片《母亲》就改编自这一真实事件。影片于11月3日在Netflix上线,长泽雅美饰演了自甘堕落、破罐破摔的母亲秋子。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1)

观众不怕看到故事里的残酷,怕的就是那些让人不寒而栗的情节却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近些年的日本影片里不乏此类,将镜头对准新闻事件的现实主义作品。

怎么改编?从何处切入?最终落脚点在哪?挖掘几分生活真相、发挥几分艺术想象?

“川口高龄夫妇杀害事件”可供发挥的素材很多,女子身为母亲为何让17岁的儿子顶罪?儿子究竟是极度软弱的傀儡还是有反社会人格的魔鬼?母子怎样的经历让一个家庭走向如此彻底的毁灭?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2)

《母亲》采取了常规的线性叙事,以儿子周平的视角窥探母亲秋子混乱的私生活,呈现了他从幼儿期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遭受的非人待遇与精神压力。

“是我把他生下来的,我可以用任何方式抚养我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吗?”这是秋子在影片中贯穿始终的台词。

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感到窒息,秋子遇到没去上学的周平,蹲下身子用舌尖舔了一口周平带血的膝盖,雀跃的告诉他,“我也翘班了”,紧接着就是她骑上车子,周平跟在后面跑的画面。

一个非同寻常的、被操控着的母子关系清晰被展现在了镜头里。

周平是没有自主选择权的,甚至是被剥削掉了行动力的。他的每一个想法都源于秋子的意愿。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3)

他要深夜去外面买方便面,为了不打扰秋子的约会;作为勒索生活费的筹码,周平谎称那位对秋子有好感的男子“欺负”了自己;听从母亲教唆与威胁,窃取金钱……

有点是枝裕和《无人知晓》和《小偷家族》的影子,但《母亲》走了个极端,没有一丝一毫从黑暗里挖掘出来的光明与温度。秋子对周平是全然的冷冰冰与肢体暴力,少有的几次好脸色,都是因为周平办成了事情——骗到了钱。

影片放大了每一次周平上门要钱的经历,不管是跟某个陌生男人,还是跟小姨、外公外婆这样的亲人,被拒之门外,回到秋子面前只会挨巴掌。

而对于“家”这个概念,周平却很恍惚。秋子的几段关系都开展得迅速,结束得匆忙,“爸爸”来了又走,甚至后来多了一个妹妹,也没有什么正面描写。她们屡次搬家,几度流落街头。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4)

这便是周平视角里的故事,对眼前的苦难逆来顺受,对秋子的欲望予取予求。除了这段相互依存的母子关系,任何经历都是一笔带过的。

吉野弘的诗《生命》中写道,“生命的本质是缺失的,因他人的存在而完整”,是枝裕和曾运用到了电影《空气人偶》中。

秋子的生命固然是缺失的,这些缺失她都投注在了周平身上。甚至可以说,周平就是她的一部分,是她低头乞怜的那双手,是她报复人生的那把刀。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5)

没有钱,妹妹就会死,我们都活不下去,要不到钱,就杀了外公外婆。这是秋子对周平下的最后通牒。

为何会缺失?影片里其实有所体现,秋子第一次不是只顾耍无赖,说出了家庭偏向小女儿的几句埋怨。当然,这并非她偏执堕落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影片要表达的重点,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命题。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6)

2006年剧情歌舞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角松子就不受父母待见,家中的父母将关爱都给了在瘫痪中的妹妹,这成了她一生追逐“爱”的开端。这不是简单的“原生家庭”的问题,而是自己的身份、地位等,都把控在家庭、社会中的“掌舵者”手里,“母亲”“女儿”等角色往往在命运面前成为被动者。

曾经的日本电影中,出现过不少经典母亲形象,她们美丽温柔,善解人意,既能体贴丈夫又能照顾儿女。而近几年影视剧中,任性堕落、不负责任的母亲形象却多了起来。例如去年一部日剧《坡道上的家》中,饱受精神折磨、将亲生女儿溺毙在澡盆里的母亲。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7)

2014 年日本 NHK 新闻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贫困正在 20 岁左右的年轻女性中蔓延,她们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看不到未来”;20 岁左右的单身母亲中80%以上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她们即便起早贪黑地打零工,仍然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即便是步入职场的职业女性,很多也属于低价值劳动力。

这跟日本的家庭依存模式有关,女性的社会生存长期遭遇家庭劳务、儿女生活的掣肘。

“川口高龄夫妇杀害事件”正发生在2014年。因此影片中,秋子即便受到了去而复返的男友的家暴,仍然在内心希望对方留下,精神困境与生存困境对她而言,是压在身上更重的两座大山。除此之外,这一“坏母亲”形象的塑造,更是影片对女性社会欲望的宣泄和表达,以扭曲的情感去对抗压抑了自由的理智。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8)

影片并未站在上帝视角对秋子这一失职母亲形象进行抨击和贬低,而是借周平的个体视角撕开了秋子绝望的内心,以及无奈的境遇,直至母子一同坠入现实的深渊。

不过影片在角色塑造上力度不够,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也让这一社会事件本应引发的震撼和思考打了折扣。

周平是一个失去了灵魂的孩子,他从儿时开始便对阳光没有任何渴望,面对秋子的歇斯底里只会屈着身体承受,秋子和别人发生关系时,自己便乖乖躲进厕所睡觉。周平的妥协、挣扎、消沉,无法被观众感知到,那么他视角下的秋子,就只能成为一个精神失常的暴君母亲,而不是焦虑、孤独、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

日本亲情剧(这部日本亲情惊悚片里)(9)

周平进了监狱以后那句“待在这里我可以按时吃饭、可以看书”,听不到本应有的对普通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爱我的妈妈也是一件坏事吗”,既不温暖,也不够病态。

《无人知晓》的结局,最小的妹妹即便饿死了,但生活还要继续,其余的几个孩子依然要彼此支撑,努力活在阳光下。是枝裕和在这份“缺失”的人生里,营造出了一丝压抑的温情。相比之下,影片《母亲》就没了这份留有余韵的美感了。

【文/申兑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