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之一吗(苏轼是如何成为豪放词人的)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之一吗(苏轼是如何成为豪放词人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微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自熙宁七年以来,密州一直大旱且起蝗灾,百姓苦不堪言。因城南常山山阴处有一石泉,名曰“雩泉”,深不见底,从未干涸,世传通东海,乡人俗称“龙眼”,祷雨常灵,因而山曰“常山”。苏轼于四月亲赴常山祷雨,作《祭常山神祝文》,祭后得雨。五月复旱,再赴常山祷雨,作祝文,祭后又得雨。到秋日,苏轼又去祭山,回返在今城东南铁沟一带会猎,豪情大发,赋《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34岁的苏轼因与变法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放杭州任通判(副职)。熙宁七年(1074)秋,调往密州任知州。密州,就是今山东诸城,当时疆域远比现在辽阔,包括现在安丘、高密市的南部,日照市的北部,胶州、胶南市的西部,州治设在诸城,就是如今的市政府所在地,自苏轼离开后,近千年从未变过。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之一吗(苏轼是如何成为豪放词人的)(1)

苏轼画像

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已故十载的亡妻王弗。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醒来后,赋《江城子•悼亡妻王弗》,寄托绵绵不尽的哀伤和相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微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自熙宁七年以来,密州一直大旱且起蝗灾,百姓苦不堪言。因城南常山山阴处有一石泉,名曰“雩泉”,深不见底,从未干涸,世传通东海,乡人俗称“龙眼”,祷雨常灵,因而山曰“常山”。苏轼于四月亲赴常山祷雨,作《祭常山神祝文》,祭后得雨。五月复旱,再赴常山祷雨,作祝文,祭后又得雨。到秋日,苏轼又去祭山,回返在今城东南铁沟一带会猎,豪情大发,赋《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一反当时流行的柳词柔弱格调,充满阳刚之美,开豪放词风先河。苏轼在词记中说明:“自谓虽无柳永风味,然自是一家,并令壮士歌之。”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之一吗(苏轼是如何成为豪放词人的)(2)

苏轼密州出猎画卷局部

州衙北侧,原有已做废旧土台,苏轼命人重新修葺,到十一月已是焕然一新。苏轼给时在齐州(今济南)的弟弟苏辙去信,征询给台子命名。苏辙取老子《道德经》中“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命名为“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赋》,苏轼作《超然台记》。从此,这座高台走入苏轼心中,成为他登高望远的高台,成为他吟诗赋词的高台,成为他豪放词风的高台。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之一吗(苏轼是如何成为豪放词人的)(3)

超然台日景6

熙宁九年(1076)寒食后,苏轼登台眺望,满城春光,赋《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到了中秋之夜,苏轼在台上欢饮达旦,加上思念多年未见的弟弟苏辙,乘着酒兴,一举而成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被人们誉为千古中秋第一词,展现了苏轼的超然思想,体现了苏轼的人生豁达态度,更把苏轼这个人,与这首中秋词、这座超然台凝在了一起,从此再也不可分开。

如果说,《江城子•密州出猎》是立旗之作,《望江南•超然台作》则是旗帜半展,那么,随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横空出世,豪放大旗已是高高飘扬,猎猎作响,震撼了北宋文坛,成为历史的高度和永恒。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之一吗(苏轼是如何成为豪放词人的)(4)

超然台夜景

到熙宁九年年底,苏轼奉调徐州任职,百姓依依相送。虽然他在密州任职只有短短两年,但他的为政之道,他的恤民情怀,他的诗词传说,如同那座魏巍的超然台,永远矗立在诸城人民的心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