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茫茫岁月却不知何时是归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茫茫岁月却不知何时是归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成年人可就不一样了。看到弦月,会想到生命将残: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看到满月,会想到不圆满: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长如玦。但得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他想象力多丰富,他的世界多美好,还在其次。最难得的是,他把世间万物看得这般可爱:弯月是船,人在船上,船在星河,星闪闪,天蓝蓝。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明明如月

茫茫岁月却不知何时是归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

中秋夜,我们在满月下走走。明月在东天,常向天东望。走着走着,月亮近了;走着走着,月亮远了;待我们回来,它又近了。想拍几张照片,怎么拍,银辉闪耀的,都觉着不像。我们也说说话,说说圆满和不圆满,说说生活和生命,说说月亮更像太阳而不像月亮。

细想想,还是小孩子快乐,拿根竹竿当马骑,往大路心一站就是一座城池,看着天上的一弯月亮,竟然会唱出: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他想象力多丰富,他的世界多美好,还在其次。最难得的是,他把世间万物看得这般可爱:弯月是船,人在船上,船在星河,星闪闪,天蓝蓝。

成年人可就不一样了。看到弦月,会想到生命将残: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看到满月,会想到不圆满: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长如玦。但得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这叹惋愁烦,莫非是岁月为明月蒙上的重重云翳。回过头来,人又再四吟咏,用如水的月光涤除蒙在心头的尘埃污垢。

茫茫岁月却不知何时是归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

这些人啊,“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到底想着些什么呢?生年不满百,何以常常怀着千岁忧呢?

其实,月亮底下最初的叹惋更多只是相思相伴,别离团圆。月光照亮了目光,月弦崩紧了心弦。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看到在皎洁的月光下缓缓走动的美人的身影,禁不住内心忧伤。仰望清且浅的天河,又心心念念着“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进而,生出来期待和憧憬:“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生出来安慰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出来遐想和奢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后来呢?眼前这轮明月下的美人,就不仅仅是美人了。“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美人”,一变而为君主,再变而为心头挥之不去的理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一首豪迈的歌诗发自天下最阔大的胸襟——曹孟德。他超越一己之私、心念天下苍生的情怀是我所知的最可贵的情怀。

那是曹孟德平定北方以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前夕。那一夜明月皎洁,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至酣处,取槊立于船头,慷慨高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仰望明月在天,他忽发奇想,什么时候才能把它采摘下来呢?我们都知道他是以明月喻贤才,以得明月喻贤才来投。“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但贤才像明月一样——可望不可即,所以又忧心忡忡了。

茫茫岁月却不知何时是归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抬头望见月朗星稀,他感情又起变化,想到了自己当年大业初创之时无可依靠的艰难局面。最后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作比,希望贤才都能投奔自己这位明主,共创伟业,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勉应像周公一样励精图治,开创天下归心的局面,这难道不是最高贵的情怀吗?

中国最美的诗歌,在《诗经》里;中国人最深的情怀和最强大的生命,也在《诗经》里。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小雅·天保》)

月上弦之谓“恒”,生命像什么呢?好像上弦月逐渐圆满,好像太阳升起来。祝颂人官运亨通也好,比喻人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也罢。先民们就如小孩子,生命是强大的,如七岁项橐在圣人面前夸说的城池;前途是远大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可是今天,难道不是我们自己,把这日月一天一天过小了,让日月上的尘垢一天一天加厚加重了吗?

那个天真烂漫到江水里捉月亮的诗人,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那首“诗中的诗”——春江花月夜,更多时候也被凄凄切切的“秋窗风雨夕”给替代了。

秋虫唧唧,月色如银。人影在地,草木深青。我们继续走。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哪有久长的美好,永恒的是追求;“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生生不息,亏缺丰盈,圆满的也只能是过程。亿万斯年,月亮还是那一轮月亮,皎洁静美、高远深邃,在天上,也在心间,找到她,循着她,我们也就找回了自己简净、强大而又丰盈的心灵和生命。

茫茫岁月却不知何时是归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4)

茫茫岁月却不知何时是归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5)

作者简介:袁春波,男,1970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有散文《荷塘上的不同风景》《超凡脱俗张家界》《青铜时代》《仰望东坡》等20多篇在《名作欣赏》《连云港文学》《张家界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