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音张国荣全集(香江群音之风继续吹)
试音张国荣全集(香江群音之风继续吹)果然,《MONICA》甫一面世,就立即引起全城骚动,电视、电台,每天翻来覆去地不停播放;青年人一见面,首先要问:“你听《MONICA》没?啥,没听过?鄙视你。啥,才听了100遍?鄙视你。”;更有许多少女,玛丽、露西、珍妮什么的不叫了,统统改名MONICA。《MONICA》的一波三折,印证了“好事多磨”,同时表明,这首歌冥冥之中注定属于张国荣,该他唱红。陈淑芬与吉川晃司所在制作事务所的老板渡边夫妇相识,以为此事唾手可得,渡边太太倒也没推辞,只是说交由下面的版权部经理去跟,但之后全无下文。陈淑芬为此专程飞去日本两、三次,渡边太太每次都说OK,但始终不签约。眼瞅着半年时间过去了,《Leslie》的录制已接近尾声,单等着《MONICA》。这时,渡边太太来香港度假,陈淑芬发誓乘此机会,一定拿下。那天,陈淑芬陪渡边太太逛了一整天,送她回酒店时,再次提出授权问题,起初她还在“伊伊哦哦”,陈淑芬发了狠,“
其实,张国荣小时候的英文名字叫Bobbie,后来因为喜爱英国演员莱斯利·霍华德(Leslie Howard),才改为Leslie的。
莱斯利·霍华德是位传奇人物,参加过一战,拍摄了《乱世佳人》,还是个间谍,最后被德军击落座机身亡。
1984年,张国荣发行了加入华星的第二张专辑,名字就叫《Leslie》,而这张专辑也注定成为一张传奇,尤其是其中那首《MONICA》。
事情是这样的:1983年,张国荣和经理人陈淑芬在东京音乐节上看到,有个叫吉川幌司的新人演唱了一首热情奔放,十分带感的歌曲,临了,还以一个后空翻结束演出。两人敏锐地感觉到,这首歌一定能火,因此决定拿到改编版权,作为下一张专辑《Leslie》的主打。
陈淑芬与吉川晃司所在制作事务所的老板渡边夫妇相识,以为此事唾手可得,渡边太太倒也没推辞,只是说交由下面的版权部经理去跟,但之后全无下文。陈淑芬为此专程飞去日本两、三次,渡边太太每次都说OK,但始终不签约。
眼瞅着半年时间过去了,《Leslie》的录制已接近尾声,单等着《MONICA》。这时,渡边太太来香港度假,陈淑芬发誓乘此机会,一定拿下。那天,陈淑芬陪渡边太太逛了一整天,送她回酒店时,再次提出授权问题,起初她还在“伊伊哦哦”,陈淑芬发了狠,“啪”地把版权合约往桌上一拍,道:“这次你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否则就别想回房睡觉!”僵持了近1个小时,渡边太太困得眼皮也睁不开了,终于投降。
拿到版权,华星将填词任务交给黎彼得。据说,当时黎彼得刚刚失恋,却被安排弄这个开心的歌,心中即使暗骂“冚家铲”,还得强颜欢笑,奉旨填词。结果,《MONICA》就成了一首独辟蹊径地表现一个“对爱人追悔莫及”的男人、呐喊“谁能代替你地位”的歌。
《MONICA》的一波三折,印证了“好事多磨”,同时表明,这首歌冥冥之中注定属于张国荣,该他唱红。
果然,《MONICA》甫一面世,就立即引起全城骚动,电视、电台,每天翻来覆去地不停播放;青年人一见面,首先要问:“你听《MONICA》没?啥,没听过?鄙视你。啥,才听了100遍?鄙视你。”;更有许多少女,玛丽、露西、珍妮什么的不叫了,统统改名MONICA。
最终,《Leslie》专辑在香港卖了四白金,赚的盆满钵满。关于这张专辑,还有一段“秘闻”:我们知道,这张专辑的封面是张国荣在水中畅游(实际是在一个大鱼缸后错位拍的),但彼时印制好后,工作人员却发现水泡正好挡在了他右眼眼球上,成了“白眼”,但次日唱片就要上市了,根本来不及重新制作,无奈之下,唯有出动全体员工,用黑笔替他“点睛”,足足“点”了两万张(首批上市数量)。另外,又加紧修正、印制,确保后面的封套正常。这两万张“点睛”《Leslie》,价值不菲,谁要能拥有一张,可是不简单呀。
经过“点睛”,张国荣果然凭《Leslie》一飞冲天
《Leslie》的大卖,让华星的大老板无线电视台也坐不住了,立即安排张国荣拍了两部电视剧,一部是和商天娥的《侬本多情》,一部是和和张曼玉的《武林世家》。而华星的大老板的大老板邵氏,更是在之前就让张国荣出演了电影《杨过与小龙女》,放心,这部不是三级片,否则女主角翁静晶的男朋友刘家良师傅绝不会善罢甘休,这位可是一代宗师黄飞鸿的徒孙,童叟无欺的洪拳大师。不久,张国荣又和张曼玉、梅艳芳主演了邵氏的《缘分》。
对于张国荣的优良表现,无线高层很满意,拍着他的肩膀说;“自家人嘛,十大劲歌金曲见。”
我开玩笑了。十大劲歌金曲虽是无线主办的一档典礼,但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公平、符合民意的。当然,为了照顾各位大神及唱片公司的利益,偶尔搞点平衡也可以理解。既然在这个圈子玩,就应懂得游戏规则,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行。
果然,在接下来的颁奖季,张国荣获得丰收:《Monica》入选第七届十大中文金曲以及第二届十大劲歌金曲。
在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现场,张国荣的表演赢得一片喝彩,尤其他一身黑衣配一对银色大垫肩的装扮,简直成了全场最靓的仔。这个形象是刘培基帮张国荣设计的——颁奖前四五天,张国荣告诉刘培基《Monica》有可能得奖,所以请他做套衣服。刘培基一向只负责梅艳芳的造型,男星还是第一次,且时间紧迫,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来一件他为某香烟品牌设计的换购广告衫,再钉了两块银色垫肩,就交差了。面对张国荣一脸疑惑,刘培基道:“Leslie,这件衣服虽然不值钱,但它低调而有内涵,如果得奖了,它可衬托出你的不招摇,万一没得奖,它可让你乘着夜色全然而退,实乃天才之创造。”张国荣还能说什么?只能呵呵两声以示感谢。
那晚,当林子祥高唱“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张国荣,谁能代替你地位”(《 十分十二寸》)时,全场掌声雷动,大家一起欢迎一个巨星的诞生。
1985年,张国荣在红馆连开十场个人演唱会,打破了香港歌手初次开演唱会的场数纪录。为了备战首次个唱,张国荣倾尽全力,每天清晨游十六个塘、晚上跑步练气,他说:“(我)很明白要抓紧机会,错失了一去不复返,一直努力不懈,加上天时、地利、人和及本身的条件才有今天的成就,我要好好珍惜。”演唱会最后一夜,他效仿多年前“抛帽事件”,又将帽子抛入观众席,这一次,引来万人争宠。
此后连续几年,张国荣都和大家在红馆不见不散,演唱会场次越来越多,从十场、十二场,一直增至告别的三十三场。
“我等了足足八年,还不算长吗?应该是我的时候了。”面对成功,张国荣说。幸福来的太突然,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或许,张国荣1986年参演的《英雄本色》里,小马哥的那句台词更能体现出他的心声和霸气:“……我不想一辈子被人踩在脚下,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开心得飞起
就是这么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