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的主要作品有哪些(被激情冲荡一生的笛福)
笛福的主要作品有哪些(被激情冲荡一生的笛福)“小说一开始就用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使读者仿佛在读一部个人传记。小说中鲁滨逊父亲对中产阶级舒适生活的描述,看起来是对的,却与笛福本人的经历差得太远。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笛福,年轻时也想过那种舒适的生活。有一段时间他经商顺利,走遍了英国,还乘船出海去了欧洲各国。后来他欠下了一大笔债务,无力偿还,不得不改为靠写作赚钱。我们可能无法想到,笛福也曾什么赚钱就写什么,竟然还写了几本谈论经商的小册子:如《经商全书》《英国商业方略》《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这样看来,他在经商方面的失败,不像是因为他个人的原因,智慧不足或方式不对,很可能是因为一场意外的打击。比如他被海盗俘虏,货物被抢走,按照通常的做法,还要交一大笔赎金,才能平安回来。”阿甘先生停下敲击键盘,向后仰坐,望着天花板上的吊灯,这是他思索问题的惯常动作。他一直想不清楚,笛福在小说一开始,为何对中产阶级的生活作了这样的描述?还想起他读到的
阿甘的文学课连载十六
阿甘先生去了一趟海边,看见潮水在沙滩上爬上爬下,看见青灰色的礁石向天空拱起,还看见以前没见过的好大一群鸥鸟,在日出和日落时分伸展着翅膀,但他还不满足,心里有些遗憾。
回家之后他想,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得不到满足感呢?想啊想啊,想起来了,是那片护理很好的沙滩浴场,没有一只小船停泊,而他一次次远望,也没看见任何船只。这样一来,那片海滩就太现实啦,只顾眼下,失去了与远方的所有联系。它仅仅是陆地与海共同的边缘,不是一个出发和归来的地点。
他想起读大学第一年,有个意外的机会,第一次出海航行,虽然只有三天,却让胸襟从此开阔。可是现在,过着平安的生活,连出海航行的梦也不复出现。
还想起他读到的小说里的大海,读得太多,最早的一部可能是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对了,接下来的文学课,应该说一说笛福。他被人称为英国小说之父、新闻报道之父,还有一个称呼叫小册子之父,是因为他写过关于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小册子。那些称呼有一个共同点,都与写作有关。
“笛福在十七世纪生活了四十年,在十八世纪生活了三十一年。可是人们都把他当成十八世纪的伟大作家。这是因为,他写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时五十九岁,已经接近了生命的暮年。”阿甘先生开篇写道。
“那部小说的第一章,有一段父子之间的对话。起因是鲁滨逊从小就幻想着环游世界,除了航海和冒险,对别的一点儿兴趣也没有。父亲的计划是让他学法律,持续那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父亲说,那些热衷于到海外去冒险、去闯荡的人,不是穷得走投无路的人便是野心勃勃的投机者。而对于你来说,既不缺衣少食,又无须去为财富冒险。父亲还说,中产阶级始终是社会上最好的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既不像那些体力劳动者,要忍受千辛万苦,也不会像上层社会的人那样为权力、野心和相互倾轧而疲惫不堪。”
阿甘先生停下敲击键盘,向后仰坐,望着天花板上的吊灯,这是他思索问题的惯常动作。他一直想不清楚,笛福在小说一开始,为何对中产阶级的生活作了这样的描述?
“小说一开始就用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使读者仿佛在读一部个人传记。小说中鲁滨逊父亲对中产阶级舒适生活的描述,看起来是对的,却与笛福本人的经历差得太远。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笛福,年轻时也想过那种舒适的生活。有一段时间他经商顺利,走遍了英国,还乘船出海去了欧洲各国。后来他欠下了一大笔债务,无力偿还,不得不改为靠写作赚钱。我们可能无法想到,笛福也曾什么赚钱就写什么,竟然还写了几本谈论经商的小册子:如《经商全书》《英国商业方略》《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这样看来,他在经商方面的失败,不像是因为他个人的原因,智慧不足或方式不对,很可能是因为一场意外的打击。比如他被海盗俘虏,货物被抢走,按照通常的做法,还要交一大笔赎金,才能平安回来。”
“充满了冒险与刺激的海外游历,使笛福接触到新的事物,新的思想,这是写作上的一大优势。据说笛福曾与近三十家包括报刊杂志有联系,写过不少关注社会现实的新闻文字。比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写了伦敦一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巨大恐慌,它的死亡数字、人们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
现在,阿甘先生想起一件事,现在看来挺有趣的,而在当时,笛福却有失去生命的危险。“笛福的社会责任感,让他写了许多政论方面的文章和小册子,这带来了数次牢狱之灾。有一次,他写了《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反讽手法,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英国国教,后来才被发觉。他躲了四个月还是被捕了,交出巨额罚金,关了半年监狱。这个案子的另一项处罚,是将他戴枷示众三天。这种刑罚是一种人身侮辱,还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有些戴枷者被围观群众扔来的石头砸死。笛福赶紧写了一首诗叫《枷刑颂》,组织一些朋友在社会上四处出售,广泛散发。这首诗解释了自己维护民众利益的无辜立场,指出了这次判决的不公正,使他在道义上达到胜利的顶点,赢得了民众的同情和好感。在伦敦三次戴枷示众时,百姓向他投来的不是石头而是鲜花,还有人向他祝酒,给他戴上花冠。如果要拍一部关于笛福的电影,这会是相当感人的场景,有很大场面,有很多细节。”
“就这样活到了五十九岁,笛福还有很多债主上门。写的小册子越多,坐牢的次数越多,罚款的数额越大,这就需要一次次借钱。于是,他不得不写起了小说。那部《鲁滨逊漂流记》在1719年春天出版,那一年再版了四次。接下来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十二年,他为这部书写了两个续篇,都卖得很好。他又写了四部长篇小说和其他著作,但这也不能让他过上稍微优裕的生活。他去世时孤独又贫困:既没有进入当时伦敦的文人圈子,也没有还清他所欠的债务。他有六个孩子,没有像他那样写作,他们的生活比他好一些。”
是笛福借债太多,还是当时稿酬太低,阿甘先生弄不清楚。让人感慨的是,此后二百年里,《鲁滨逊漂流记》在世界上发行了七百多个版本,如果笛福那时还在世就好了。
“笛福在书中写道,实际上,人类往往生活在种种危险之中,如果让人类发现这些危险,那一定会使人心烦意乱,精神不振。但造物主不让人类看清事实真相,使他们全然不知道四周的危险,这样,人们就过着泰然宁静的生活。”
“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时,让我感叹的是,在荒岛上的鲁滨逊,一方面努力想在精神上面对孤独的处境,另一方面希望有一个同伴。他独自在岛上生活十五年后,第一次看到了他人留下的脚印,这时他的直觉反应却不是欣喜而是恐惧,意识到这是一个潜在的敌人。笛福那个时代的小说并不注重心理描写,但他花了大量笔墨描述了鲁滨逊当时感受到的恐惧。”
阿甘先生想起那部小说中的一句话,是当年抄在日记本上的,可以拿来当成这篇文字的结尾。“当时我若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是一定会意识到的。但是,世上有许多道理,只要有一天能大彻大悟,就不算太晚。”
在手指敲击键盘停下之前,他又补充了一段话:“知道以上这些,我们就容易理解《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的际遇了,一个不安于现状、充满了冒险精神的人,困于孤岛二十八年,在长久的孤独之中内心平静,精神提升。鲁宾逊的理性与冒险两种不同的禀赋,正构成了人们精神气质上的深刻矛盾,从古代到现代,没有多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