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逵杀了假李逵 然后去哪了(李逵最终悲惨下场)

李逵杀了假李逵 然后去哪了(李逵最终悲惨下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只要是一个正儿八经读过原著的,三观正常的人,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对于李奎会有什么好感。而他也不可能会是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任何意义上的正面英雄形象。而这样的一个虐杀了无数平民的恶人,在《水浒传》中的结局竟然只是区区一杯毒酒了事,这不免也太令人感到不服。“李逵拿起尖刀,看着黄文炳笑道:“……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晁盖便教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啰,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攧翻的,不计其数。……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前文有说过,《荡寇志》这本书算得上是中国文学上同人史的反面典型教材。里面直接将许多人所爱的梁山好汉用各种他们擅长的方式,被迫死于非命。这样一本书中所传递的思想,未免也太煞风景。

李逵杀了假李逵 然后去哪了(李逵最终悲惨下场)(1)

但这本书也并非是一无是处,所以说梁山108将之中好汉居多。但其中未免也有一些不符合普世价值观的人存在,就比如说其中的黑旋风李逵,就是一个容易使人在生理上产生不适反应的角色。只要是认认真真读过原著的人,应该都不会对这个人物抱有太多的好感。

所以说我们通过各种电影,评书或者是一些缩减版的水浒故事了解的李逵。是那种耿直、嫉恶如仇、敢作敢当的英雄,但这也是因为他的“闹法场、闹招安”等情节流行于天下的原因。可比起他的那些恶行和劣迹,以上情节完全无法洗白。自原著来看,其实李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

李逵杀了假李逵 然后去哪了(李逵最终悲惨下场)(2)

不论他是天杀星下凡也好,或者是真正天真烂漫也好。单单只看情节的话,你快就是一个滥杀无辜的屠夫。书中多次有写到李逵是人命如草芥,其中以“江州劫法场”为例,《水浒传》原著写到:

【晁盖便教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啰,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攧翻的,不计其数。……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在这我们可以看到,李逵滥杀无辜到就连晁盖都看不下去了。百姓又与这事何干?偏偏李奎在这儿就是一斧头一个,直杀的尸横遍野。但坐在李奎手中都还算好,只一刀了命便是。怕就怕李逵起了兴趣,偏以折磨人为乐。

李逵杀了假李逵 然后去哪了(李逵最终悲惨下场)(3)

他若来了兴致,就是一个残忍的变态恶魔。就如宋江活捉了黄文炳之后,李奎以极其残忍的手段使得黄文炳,生不如死:

“李逵拿起尖刀,看着黄文炳笑道:“……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只要是一个正儿八经读过原著的,三观正常的人,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对于李奎会有什么好感。而他也不可能会是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任何意义上的正面英雄形象。而这样的一个虐杀了无数平民的恶人,在《水浒传》中的结局竟然只是区区一杯毒酒了事,这不免也太令人感到不服。

李逵杀了假李逵 然后去哪了(李逵最终悲惨下场)(4)

反而在《荡寇志》之中,黑旋风李逵的下场无疑是令人极度舒适的,不仅也让人有罪有应得之感:

【被挑断了手筋脚筋后,当做野猪捆了起来,押回京城后,是以“32贼之首”身份被凌迟处死。】

李逵杀了假李逵 然后去哪了(李逵最终悲惨下场)(5)

杀了那么多人,又虐待了那么多人的李逵,一个“凌迟处死”的下场无疑是最符合他的结局。那些无辜的被杀之人若是知道了,只怕也会有一种复仇的快感。正如鲁迅先生都曾说过:

“我却又憎恶张翼德型的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地将他诱进水里去,淹得他两眼翻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