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后感(恶意读后感恨不知所起)
恶意读后感(恶意读后感恨不知所起)也正因为如此,当加贺警官最后推理出野野口修策划部署这一系列的恶意的行为只为彻底摧毁日高邦彦之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自然产生一股对野野口修这种阴险小人的抵制与唾弃。这种坚毅正义的形象几乎是至善之人的完美代名词。虽然在写作这件事上他没有野野口修那么有天赋,但命运却对他格外友好,再加上他自己上进努力,最终他成为了一名非常有名气的作家,实现了“好友”野野口修一直渴望而不可及的终极梦想。到底何为善?又何为恶?通过阅读这篇小说,你会发现故事中的野野口修是令人厌恶与害怕的。他虽然才华横溢,却爱慕虚荣、心思缜密而阴暗,为了杀掉一个人居然可以处心积虑的计划多年。他恨日高的善良与倔强、恨世界的不公、恨世人的冷漠,所以才会在人生的尽头选择与日高在这个世界上同归于尽。而日高邦彦则恰恰相反,他坚强勇敢、彬彬有礼、和善隐忍、阳光积极。虽然他在年少时曾被卷入到由藤尾牵头的严重校园暴力事件中,却始终顽强抵抗,绝不服从。
“这个世界就是肮脏的,所有人都一样。道貌岸然下面都是下流卑鄙的嘴脸。我早看透了,没有人的本质是纯洁的,都一样。你不认同也没关系,但我说的就是事实。”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恶意》是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在1996年发行的一个单行本,讲述了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的前一天在家中被杀之后,警官加贺围绕被杀案展开追踪调查的故事。因此,它也被称为加贺警官系列的第四部。
与以往所看过的推理小说不同,书中所讲的故事进展推演采用了手记的方式,主要从野野口修和加贺警官两个人的视角进行讲述。读时总会让人觉得是时刻周旋于真想与假象之间,甚至随着案情的深入发展,而不能明辨是非,最后不得不陷入探讨人性最底层的逻辑思考。
到底何为善?又何为恶?
通过阅读这篇小说,你会发现故事中的野野口修是令人厌恶与害怕的。他虽然才华横溢,却爱慕虚荣、心思缜密而阴暗,为了杀掉一个人居然可以处心积虑的计划多年。他恨日高的善良与倔强、恨世界的不公、恨世人的冷漠,所以才会在人生的尽头选择与日高在这个世界上同归于尽。
而日高邦彦则恰恰相反,他坚强勇敢、彬彬有礼、和善隐忍、阳光积极。虽然他在年少时曾被卷入到由藤尾牵头的严重校园暴力事件中,却始终顽强抵抗,绝不服从。
这种坚毅正义的形象几乎是至善之人的完美代名词。虽然在写作这件事上他没有野野口修那么有天赋,但命运却对他格外友好,再加上他自己上进努力,最终他成为了一名非常有名气的作家,实现了“好友”野野口修一直渴望而不可及的终极梦想。
也正因为如此,当加贺警官最后推理出野野口修策划部署这一系列的恶意的行为只为彻底摧毁日高邦彦之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自然产生一股对野野口修这种阴险小人的抵制与唾弃。
然而,加贺警官的推理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吗?
在野野口修的手记中曾经轻描淡写的写过这样一句话:
真是令人惊讶,除细节外,他的推理几乎与事实一模一样
关于细节,在网络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民谣: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国王;伤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可见,细节能决定一个人的本质,也能左右整个事件的走向。
在野野口修的真假手记之中,有多处对日高邦彦与野野口修的细节描写,它们就像是被刻意藏在山洞里的一颗颗珍珠,当我们把它们一个个拾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日高邦彦与野野口修或许并非是我们最初理解他们的样子。
比如:日高的住宅与平时驾驶的汽车品牌、他们同学的回忆、藤野妹妹对日高行为的指控、日高私自保留野野口修当年作案的照片、他推荐野野口修成为儿童专栏作家……
这每一处小细节都反应出日高邦彦那阳光坚韧与善良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颗十分具有优越感的心。他不允许自己随便被人欺负,在他的内心深处更是一直隐藏着对藤尾深深的恨。他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是那个高高在上正义使者,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在已经成为知名画家的藤尾去世以后,将当年的故事用小说的形式全部公诸于世,彻底摧毁藤尾的名誉。
在斯蒂芬*金写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曾说:
“当你生活在压力锅中时,你得学会如何生存,也学会放别人一条生路,否则会有人在你的喉咙上划开一道口子。你得学会体谅。”
或许,野野口修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才最终燃爆了一直积攒在心中多年的“恶”。
也许,野野口修的原生家庭给他的内心注入了过多的负能量,使他的人生观产生了偏差;学校老师与同学在暴力事件中的不作为使他明白了路人的冷漠;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他领悟到人,本就生而不同。但这些或许都不足以让野野口修拿起利器与日高邦彦挥刀相向,决定与他一起玉石俱焚。
那么,唯一让野野口修产生杀意的会不会是因为野野口修在某一刻看透了日高邦彦的真实内心?
那个一向以善良正义自恃的日高邦彦,那个让他又爱又恨,又羡慕又嫉妒的像神一样无法超越的兄弟,居然会是一个 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这世间又有什么事情,是比这个更令人感到害怕的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最美的事情。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原罪被放大,总有一角照出自己。——东野圭吾《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