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生活里的一束光(照亮孩子上学路)
孩子是我生活里的一束光(照亮孩子上学路)2008年,陆旭东不顾自己的腿曾在部队受伤、缝合48针的情况,主动请缨,到最拥堵的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执勤。1970年出生的陆旭东,2006年从部队转业到公安交警岗位后,15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在华罗庚实验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为孩子们开车门、背书包、撑雨伞,把孩子们安全送进校门。同样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近500次。是情怀,亦是荣光——陆旭东“以后下了车,一定要踩着‘黄脚丫’过马路。”早8时,在江苏省常州市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交警大队西城中队民警陆旭东一边牵着小学生的手一边提醒着。
陆旭东护送孩子上学。
人物介绍
陆旭东,2006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公安队伍,现任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交通警察大队西城中队民警。他坚守护学岗15载,全力保障学校师生安全,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好人”,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楷模、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称号。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
是情怀,亦是荣光
——陆旭东
“以后下了车,一定要踩着‘黄脚丫’过马路。”早8时,在江苏省常州市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交警大队西城中队民警陆旭东一边牵着小学生的手一边提醒着。
1970年出生的陆旭东,2006年从部队转业到公安交警岗位后,15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在华罗庚实验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为孩子们开车门、背书包、撑雨伞,把孩子们安全送进校门。同样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近500次。
2008年,陆旭东不顾自己的腿曾在部队受伤、缝合48针的情况,主动请缨,到最拥堵的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执勤。
千余米的双向四车道,早晚高峰时段被几百辆车堵得水泄不通,而家长停车接送孩子是造成拥堵的关键。于是,陆旭东自创“开车门、牵小手、关车门、进校门”四步护学操作法。针对学生家长停车难、出行堵等烦恼,陆旭东在校门口斑马线旁用T形杆专门设置了“学生等待区”,提高了通行效率。
“今年暑假,我们在信号灯等候区域设置17个T形杆和78只排列严谨又不失童趣的‘小脚丫’标识,引导学生在安全路线上下车和过马路。”陆旭东告诉记者,这也是他刚完成的“暑假作业”。
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门口人车混行;东城实验学校门口非机动车量大乱停……辖区每个学校面临的护学难题都不一样,为此,陆旭东针对城区13所学校制订了“一校一策”方案,有效提升了学校周边的交通通行效率。
为充分发挥女同志工作细致等优势,今年2月,陆旭东抽调女辅警组建了一支巾帼护学队伍,从交通指挥操开始手把手地向她们传授经验,安排经验丰富的小教员现场讲授车况研判、信号灯控制、人车分流指挥、违停车辆劝离等实用课程,通过老带新、男女搭配的执勤模式,有力提高了护学工作成效。
看到陆旭东工作太辛苦,组织上提出给他调整岗位,但被他一口拒绝。2012年6月,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前的护学岗被命名为“陆旭东护学岗”,成为江苏省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护学岗,其工作法被在全省推广。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放学时段发生变化,陆旭东将此前的放学时段只站一个小时更改为分3次站岗,每次站40分钟,主动延长了护学时间。
作为一名平安守护人,陆旭东觉得自己如一道微光般渺小,只是做了一名交警应该做的事。正是这道微光,满载爱民之情,熠熠生辉,赢得了群众的赞许,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