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望城县哪里的粉好吃(这碗粉该怎么卖)
长沙望城县哪里的粉好吃(这碗粉该怎么卖)1998年,这艘被后人命名为“黑石号”的沉船被打捞上岸。这只碗与几万件瓷器一起,登上了一艘开往异国的大船,穿越茫茫大洋时,却又不幸沉在了海底。今年,彩陶源村的村民邹洋新准备回乡创业了。之前他在外务工,做凉粉的手艺出自他老婆。他们合计在村子旁边的铜官窑古镇,开一家凉粉店,这样既能多些收入,也可以照顾家中的父母。不过,他心里还有一层想法,这故事得从一只碗说起。1190多年前,位于长沙望城的铜官窑烧制了一只再普通不过的碗。
“这凉粉怎么定价?”
“葛根粉的话,准备卖10块钱一碗。”
“那也不便宜。”
“豌豆粉便宜一些,8块左右。”
今年,彩陶源村的村民邹洋新准备回乡创业了。之前他在外务工,做凉粉的手艺出自他老婆。他们合计在村子旁边的铜官窑古镇,开一家凉粉店,这样既能多些收入,也可以照顾家中的父母。
不过,他心里还有一层想法,这故事得从一只碗说起。
从大唐盛市到石渚草市1190多年前,位于长沙望城的铜官窑烧制了一只再普通不过的碗。
这只碗与几万件瓷器一起,登上了一艘开往异国的大船,穿越茫茫大洋时,却又不幸沉在了海底。
1998年,这艘被后人命名为“黑石号”的沉船被打捞上岸。
“黑石号”模型(图/华声在线)
这只碗穿越千年,既没有破碎,也没有被掩埋,而是完整无损地再次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人们发现,它的碗心处则写着——“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
“湖南道”三个字,指湖南是当时的一级行政区;
“草市石渚”,就是长沙铜官窑附近,一个名为石渚、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市场;
“明”则是写了错别字,正确写法应是“名”,不过不要见怪,“樊家记”指出了烧造者是普通老百姓。
“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图/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但这只碗的意义是如此重大。
如果不是它,很少有人知道,一个石渚草市,竟与长安城中的大唐西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时的大唐西市规模繁华、万商云集,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
然而,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自至德后,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
也就是说,为逃避战乱,大唐西市数以万计的商人们不远万里,辗转多处,最终来到了湖南,来到了石渚草市,寻找到新的商机。
此时的潭州(长沙)是最合适的选择之一。因为当时长沙窑正处于鼎盛时期,产量巨大。
“黑石号”出水大量长沙窑彩绘瓷碗(图/华声在线)
而且,窑主们敢于创新,能按买主的喜好“私人定制”,胡旋舞、椰枣纹、粟特风,大量域外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所以销路大好。
渐渐地,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形成:
长沙窑提供产品,石渚草市完成交易,草市码头包装运上商船,商船走湘江、过洞庭、下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等港口,转运到海船上,再漂洋过海,远销世界。
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图(图/《国家地理》)
有人甚至说,如果把大唐西市定为“丝绸之路陆上起点”的话,那么石渚草市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贸易起点”。
如今,就在长沙铜官窑遗址旁的湘江港湾,这里还叫石渚,千年未曾更名改姓。
草市?也正在被“复活”。
复兴草市的计划这段历史邹洋新也很熟悉,他所在的彩陶源村就位于铜官街道,从小听着老人们讲这些故事长大。
复兴草市的想法,则来自于最近一次和朋友的漫谈。
他从朋友那儿得知,村子旁边的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正在寻找小吃、厨师和手艺人入驻草市,这个草市就位于古镇内,采取“一店一品”的模式,汇聚天下特色,想重现石渚草市当年的辉煌。
虽然领导们的目标很宏大,但邹洋新觉得,自己用家乡食材做的手工凉粉,也应该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
邹洋新的凉粉正在等待草市选品团队的品尝
当邹洋新还在琢磨这个想法时,杨义则在隔壁的店铺吃粉。
他的陶瓷店开在这家粉店的隔壁,杨义做了8年的手工陶瓷,就吃了8年粉。
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终于从店主那领悟了望城这种手工米粉的“真谛”。
杨义从乡下收了个石磨,每天靠手工制作,中间有个关键过程,以前是掺剩饭的,如今他使用陈米,而且一定是当地的早稻米。
他说,他喜欢吃粉,只有这种粉,才能一口吃出小时候的味道,也就是那股子米香味。
如今,杨义把位于老街的陶瓷店交给了他老婆打理,自己带着这门手艺来到了铜官草市,他希望不仅是自己爱吃,所有来这旅游的人都能喜欢。
杨义的米粉店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
喜欢小时候那股味道的,还有肖炎美。
她记得小时候外婆会做一种名为米黍糕的小吃,特别香。
肖炎美回忆,做米黍糕,米要选用黍米,越糙的米越好,然后拿大缸泡半个月,泡完后拿石磨,盖上纱布,把水吸干,把芋头皮剥了,泡在一起揉。到一定程度后放在锅里蒸,然后切成薄片、晒干,最后再用油炸几秒钟。
这一套工艺下来,至少得20天。
这也是当地的美食,因为相传这里曾是三国的古战场,程普将军把北方的黍米带来,能工巧匠发明了这种美食。
或许是因为繁杂的工艺,如今,米黍糕基本在民间失传,在网上也搜不到任何信息。
肖炎美想,或许能在草市,把这种几近失传的小吃发扬光大。
有人说,最有才能,上进和自立的年轻人往往离开了家乡。留下来的少数有才能的人在孤独而一筹莫展地发展着当地的文化。
但在草市,这群想要复兴草市的年轻人并不显得孤独而一筹莫展。
终于心往一处使了荣飞弟,铜官草市的策划人。
他在全国各地学习考察后发现,通过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是最靠谱的方法之一。
在他策划的贵州和陕西两个文旅扶贫项目中,都是周边村民把农副产品变成旅游产品这一模式取得了成功。
前提是东西要好,而且必须有独特性。
因此,在铜官草市,他策划的模式是“一店一品”,打造以中小型零售、工坊、酒吧为特色的主题街区。
也就是一个店铺只能选做一个单品,所有的单品,都会采取擂台PK的方式,由选品团队从中进行挑选。
铜官草市业态规划图(非最终版本)
更重要的是,草市针对所有商户均采取“合伙人模式”,也就是初始阶段免除租金,在保障商户的基本收入后,按阶梯抽取部分营业额。
肖亚龙是这种模式最直接的受益者。
他是胡椒饼的非遗传承人,之前在另一个古镇经营胡椒饼、小花片这些特色小吃。
但随着古镇的红火,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一行业。
别人都是机械制作买来出售,而他坚持纯手工并使用中药材制作,导致成本居高不少,于是陷入了恶性竞争。
今年五一,他受邀来到铜官窑古镇展示非遗产品,立马被这里的草市所吸引,因为“合伙人模式”不仅免除了其经营的后顾之忧,而且“一店一品”的限制,也让他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
用肖亚龙的话说,现在终于是大家心往一处使了。
据荣飞弟介绍,草市目前已经确定入驻的商户有30多家,而找他洽谈合作的,正带着他们的“绝活”,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涌来。
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杨义和邹洋新一样,都是彩陶源村人。
这个村落属于铜官街道,靠近湘江,位于长沙铜官窑遗址旁。
与村子一起繁荣的,还有由新华联集团在当地投资百亿打造的铜官窑古镇。
铜官草市
据彩陶源村党总支书记周新国介绍,在入驻草市之前,村里就有不少人在古镇里的酒店、餐饮店里上班。古镇的兴旺,为当地带来了不少的就业机会。
今年虽然遭受了疫情冲击,但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当地精准把握文旅产业的“小爆发”时刻,铜官窑古镇在五一期间接连推出“夜游项目”“国风烟火节”等一系列的新式活动,成功吸引了吸引了近5万人次夜游铜官。
这对整个长沙而言,无疑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彩陶源村的命运也再次与铜官窑休戚与共。
几个月前,周新国得知草市这一项目后,四处奔走,发动有一技之长的村民们积极参与进来。
周新国给入驻草市的糖油粑粑的题词:一口吃透三千年
草市一共有100多个门店,在各方的努力下,像邹洋新一样回乡创业的青年还有不少。
周新国预计,能有30多户村民入驻草市,开始他们的创业之旅。
家门口就有这么多就业机会,放在以前,周新国是不敢想象的。
在古镇兴建前,彩陶源村不少男的在外面务工,女的就待在家,平日里打麻将。
还有一些贫困户丧失了劳动能力,政府对他们进行兜底保障。
如今,草市的兴起,让有一技之长、头脑灵活的村民可以低成本创业,行动不便的,也可以安排在便利店做些简单工作。
即将营业的草市
周新国说,1300多年前,石渚草市就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当时有许多外国人来到铜官洽谈生意。
如今,他希望能够在这里再现这一中西文化交流的盛景。
调动起村子和草市积极性的,还有来自上级政府的支持。
有了五一期间铜官窑古镇的成功实践,在望城“六稳”“六保”25条措施的指导下,古镇加速推进打造铜官草市,计划进一步完善铜官片区夜生活聚集区。
针对草市这一稳就业、保民生的文旅项目,5月29日下午,望城区相关部门在铜官草市召开紧急碰头会,加快招商选商,推进消费应用场景建设,力争早日开门迎客。
“原计划是要到8月底才能试营业,但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在7月实现开街。”长沙铜官窑古镇副总经理周思妤说。
听到这话,由杨义亲自设计的米粉店,他不由得要加快装修进度了。
来源 | 港湘深一度
文章 | 周芷行、赵志强
编辑 | 范思维
审核 | 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