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思而行藏计于心谋定而后动(游走在信与不信之间的建言者)
君子三思而行藏计于心谋定而后动(游走在信与不信之间的建言者)后来,曹操到寿春,庐江山贼陈策聚数万人据险而守,曹操曾试图灭而未果,很是懊恼,就问麾下的智囊团可不可再打。大家都说没必要,一是陈策就像钉子户据险而守不好打,二是灭不灭他于大局没有影响;但刘晔认为是之前是出战的武将知名度和武力值不足,且当时天下还没有安定。如今局势很明朗,可用萝卜加棒子的组合拳,先是悬赏劝降,再用武力进逼,相信那群乌合之众一定会溃败。曹操同意,派猛将在前,大军在后,果如刘晔料想那般平定陈策。二十多岁的刘晔,投靠在远方亲戚刘勋麾下。当时袁术败亡,其从弟袁胤、女婿黄猗率其部投奔刘勋,又俘虏了想要投奔孙策的张勋、杨弘等人,达到人生巅峰。这让小霸王孙策也十分忌惮,有人就给孙策提议硬不行就先来软的,用十分卑下的语气恳请刘勋代为攻打上缭城,“伪与勋好盟”。刘勋被孙策使者的彩虹屁和金银财宝迷得头晕眼花,就连自己家的刘晔说上缭城不易攻下,若出兵,孙策必会乘虚袭其后,到时候”是将进屈于敌,退无
在三国时代里,刘皇叔不是单单只有刘备大哥,还有我们下面说的这位仁兄。
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定远)人,有史料记载,乃是正中汉室宗亲,即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根正苗红的刘皇叔。明明可以凭借身份吃饭,可刘晔偏偏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识人断计来打拼天下。
一、英雄出少年
在刘晔7岁的时候,母亲病危,在弥留之际对着床前刘晔兄弟俩(兄长为刘涣)说道:“你们父亲(刘普)身边有一个姓崔的阴险仆人,我死后担心他会站出来败坏咱们家,希望你和你哥两人长大后除掉这个卑鄙小人.”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对于刘晔来说时间太长了。六年后,十三岁的刘晔遵照母亲遗命,忽悠父亲刘普宠信的姓崔侍者到偏僻的地方,趁其不备手起刀落将其秒杀。杀人之后的刘晔,不是逃跑,也不隐藏,直接上门找到父亲告诉姓崔的仆人被他杀死 后直接跪地向父亲请罪。刘普听后,心想小小十三岁孩子就如此肆无忌惮,非常生气准备按照家法处置,当听到刘晔说明事情的原委,对其大为赞赏,至于责罚也就免了。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当时扬州避难的评论家、“月旦评”的主持人许劭知道,也赶来凑热闹,看到刘晔的做事风格,善于面像的他称刘晔“有佐世之才”,名声由此传开。
二、料事如神
二十多岁的刘晔,投靠在远方亲戚刘勋麾下。当时袁术败亡,其从弟袁胤、女婿黄猗率其部投奔刘勋,又俘虏了想要投奔孙策的张勋、杨弘等人,达到人生巅峰。这让小霸王孙策也十分忌惮,有人就给孙策提议硬不行就先来软的,用十分卑下的语气恳请刘勋代为攻打上缭城,“伪与勋好盟”。刘勋被孙策使者的彩虹屁和金银财宝迷得头晕眼花,就连自己家的刘晔说上缭城不易攻下,若出兵,孙策必会乘虚袭其后,到时候”是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反对出兵的忠言都不听,坚持出兵,结果被孙策从后乘虚袭击捅了刘勋的菊花。此时,刘勋走投无路,带着刘晔投靠曹操。
后来,曹操到寿春,庐江山贼陈策聚数万人据险而守,曹操曾试图灭而未果,很是懊恼,就问麾下的智囊团可不可再打。大家都说没必要,一是陈策就像钉子户据险而守不好打,二是灭不灭他于大局没有影响;但刘晔认为是之前是出战的武将知名度和武力值不足,且当时天下还没有安定。如今局势很明朗,可用萝卜加棒子的组合拳,先是悬赏劝降,再用武力进逼,相信那群乌合之众一定会溃败。曹操同意,派猛将在前,大军在后,果如刘晔料想那般平定陈策。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打守汉中的张鲁,其弟张卫凭借阳平山地势险峻领兵坚守数日,硬抗了曹操几波兵线,曹丞相一看自己的士兵损失甚多,粮食又告急,于是趁着天黑撤兵。结果好巧不巧,有一只军队直接跑到张卫别营中,让营中士兵误以为神兵天降,顿时慌得一批,乱作一团。在军队后方的刘晔看到这种情况当即断定能取胜,劝曹进攻张卫。曹听从,后张卫败走,张鲁投降,曹得汉中。
三、擅于知人性
在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刘晔得升任侍中,赐爵关内侯。有天魏文帝(曹丕)召集大家开会,研究孙权袭取荆州杀害关羽,刘备是否意气用事为二弟报仇。当时大家考虑到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败亡,蜀国实力瞬间下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此时刘备势单力薄,定不会再起战争。但刘晔却认为刘备会借机出兵重振声威,且刘备和关羽是拜把子兄弟,定为兄弟报仇。
结果果真发动了大家众所周知的夷陵之战。当时孙权听到妹夫刘备来势汹汹,举全国之力应付,并马上向曹魏称小弟,朝臣很多都庆贺,唯独刘晔却认为孙权是权宜之计,建议曹丕趁他病要他命,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可曹丕觉得有点不地道,就没有同意。果真在火烧连营八百里,取得夷陵之战实质性胜利后,东吴露出不臣之心。这让曹丕气的牙痒痒,准备讨伐。可刘晔却和曹丕说吴国刚刚大胜蜀汉,上下一心,士气昂扬,且据长江天险,不能这么仓卒进攻。可我丕大哥(曹丕)不听,于是又无功而返。
太和元年(227年),曹丕翘辫子,儿子曹叡继位,听爸爸话的曹叡封老臣刘晔为东亭侯,食邑三百户。次年,辽东的公孙渊把叔叔公孙恭干下去,自己当了辽东一把手。刘晔考虑到公孙家占领辽东已经很久,而且有渤海和以后被世人称作“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阻隔,不好把控,容易发生叛变。建议趁公孙渊刚刚当了辽东大哥根基不稳,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通过开设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恩威并济,有可能兵不血刃就可以解决辽东割据问题。曹叡心想我也是刚刚继位,到底中不中,我心里也没有底呀,最终放弃攻打。后果然如刘晔所料公孙渊亦与于景初元年(237年)叛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