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买豪宅的人越来越多(实在是太惊人了)
为什么现在买豪宅的人越来越多(实在是太惊人了)类似这种核心地段的真豪宅,现在好多人都在猜价格倒挂能有多少。这就需要想象力。这里是上海,不缺有钱人,缺的是想象力。我也一点都不怀疑,像翠湖天地、复兴珑御、龙盛福新里这种项目;未来会把事情办的能有多低调,就有多低调。
豪宅在这次行情中涨幅靠后,但一点不影响这类房子穿越周期的能力。
在占据了核心稀缺资源之后,唯一要做的就是守住,让时间慢慢兑现回报。
1
我一点都不怀疑内环那几个豪宅项目,未来会满分入场的;
这里是上海,不缺有钱人,缺的是想象力。
我也一点都不怀疑,像翠湖天地、复兴珑御、龙盛福新里这种项目;
未来会把事情办的能有多低调,就有多低调。
这就需要想象力。
类似这种核心地段的真豪宅,现在好多人都在猜价格倒挂能有多少。
毕竟一般改善的新房摇出来,倒挂500万就很让人脸红心跳了。
料想这些真豪宅倒挂起来,恐怕连福利都要相形见绌了。
恰好我最近看到一份资料,真真脸红心跳了一把。
来见识下什么叫牛市里的“大象翻身”:
新天地的思南公馆,2020年的时候212平卖2600万,到了十月,涨到了3000万;
现在能看到的数据,256平的要4500万。
还有市中心的兰馨公寓,2019年的时候349平卖3600万,到了2020年8月变成了4350万;
现在要7200万,是不是很匪夷所思?
8位数的翻番,简直是六亲不认。
2
之前几个月,房东跳价100万我们说好狠好狠;
没想到真的狠角色,都是闷声不响的。
另外有资料统计,21世纪以来,上海商品房均价从三千出头到五万出头,涨了大概17倍;
单列这种真豪宅的均价,你猜涨了多少倍?
从一万到二十五万,涨了25倍。
“豪宅”这个东西千人千面。
按照官方定义,也就是通俗理解的“豪宅税”来说。
上海面积大于140平的都是“豪”;
总价按内环、中环、外环外来分,分别要超过450万,310万,230万。
先别急着吐槽,按照这个标准我搜了下。
上海目前在售的31980套房子中,符合这个标准的只有3318套,占比10.37%;
不过,类似青浦的高景花园里面的叠墅,硬要说是“豪宅”就有点太不好意思了;
那么如果再精确一点,单价8万以上,总价2000万以上,这种“真豪宅”确实稀缺;
这类房子的鼻祖,除开传统上只角那些老洋房,就是陆家嘴的仁恒滨江园了。
3
真豪宅的钞能力,是重新定义板块价值。
现在几个新兴的上只角板块,都有老牌豪宅坐镇的身影。
大家知道,上海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豪宅,是陆家嘴的仁恒滨江园;
1999年上市,与第二次房改基本同步。
后来创造了神话的汤臣一品,还有6年才能面世。
1999年的上海,普通人的平均月收入是1100多元;
市区的房价在每平3000左右,近一点的郊区每平最多1000块;
高薪职业是开出租车,每月大概能挣5000。
当时仁恒滨江园开出来的价格是每平接近一万,已经和普通人浑身不搭界了;
当然,现在20多年过去,还是和普通人不搭界:
还有就是中山公园板块;
严格来讲,老上海的传统上只角仅局限于内环沿江一带,面积不大;
像中山公园这种贴着内环的边边角角,在老一辈上海人印象中算不上什么好地方;
中山公园后来的崛起,与一个叫圣约翰名邸的楼盘分不开:
这个小区就在龙之梦对过,中山公园旁边,这地段现在看来非常好。
但在大概2002年左右,中山公园的地位和现在外环外的一些小强板块差不多。
圣约翰名邸的出现,到后期的暴涨,直接把整个板块的格调提升了不少。
一直到今天,这个楼盘还是中山公园的价格天花板之一:
相同的逻辑,还有镇宁路、古北,甚至佘山板块,现在提起来都说是好地方,那到底好在哪里?
多数人会告诉你那边高逼格的房子很多:
4
豪宅穿越周期的秘密,在于抢占稀缺资源。
有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叫: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这句话大部分人都是当做笑话听的,但实际上,买豪宅还真有点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对上海楼市稍微有点认知的就会发现,一般来说好房子或者贵的房子周围,要么有山,要么有水。
这倒不是迷信,因为相对于商业、教育这种普通人比较看重的资源来说;
山水人文资源才是真正的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说得简单点,商业、教育、交通、医疗等等问题,这些都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在买豪宅的人眼中,可能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以此类推,市面上很多打着豪宅旗号的楼盘,还和你大谈交通便利、上学方便、甚至价格优惠等等的话,足以判断这就是个“伪豪宅”。
还有一点不得不讲是豪宅的户型,很多豪宅的户型用大众眼光来判断都不太理想,比如尚海湾豪庭、瑞虹新城悦庭等等。
房型不理想,价格还死贵,但实际上2000万以上的总价段,是上海全市成交的TOP千分之五,买豪宅的诉求比较个性化。
多数人的喜好真的一点都不重要。
5
另外,前段时间有位朋友来问,为什么自己的别墅为什么挂牌了一年都无人问津;
我看了一眼大概位置,就知道那根本不是别墅,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叠墅,再直接点,那种就是低楼层的复式。
真正的别墅,在国外叫做“villa”,而大部分国内所谓的一般人能买得起的“别墅”只能称作“house”。
比如上海西郊的檀宫,就是高品质的“villa”,那种房子根本不愁卖,甚至挂都不用挂出来就被人盯上了。
最后再说一个数据,今年前四个月,上海能称得上高品质“villa”的房子一共成交了474套。
相比于去年同时段成交量涨了8倍,如果去年还受到疫情影响的话,来看前年;
2019年上半年(六个月),上海市单价10万元/平方米的房子,累计才成交了194套。
再细化一点用楼盘举例,世茂滨江园今年卖了39套,去年一套没有;
融创滨江壹号院今年卖了16套,去年只有2套;
这些数据列出来是想告诉你,游离在多数人认知之外的市场,很可能正在加速;
最后,建议大家,如果有能力,真的去搏一搏真豪宅这个品类;
加入另一个战场,体会自然有所不同;
如果能力尚欠,用审视豪宅的眼光再观察一边上海楼市,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些东西如果你出生没有,这辈子都不会有了。
我觉得这句话有点悲观,市场瞬息万变,机会一直都在;
我十分欣赏一种信念:我出生没有的,我孩子出生的时候一定会有。
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