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与携手并进(智慧沟通和美共生)
家校共育与携手并进(智慧沟通和美共生)王老师,您好,我的孩子小夏回来哭诉,坐在第四排看不清黑板,同桌经常上课打扰她,影响她学习,她哭哭啼啼都不想去上学了。请您给孩子调个座位,谢谢老师。王老师新接了三年级一班,第二天一大早七点多便接到家长的微信单独留言: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微信、班级群、电话等这些互动、便捷、及时的沟通渠道,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或许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正上着课,微信消息来了,给孩子送作业的,让老师提醒孩子吃药的;刚下了班,小窗信息来了,同学之间有矛盾了,孩子课本找不到了;躺下刚要睡,又有家长联系,孩子有一道题不会了,亲子关系紧张了……就这样,微信、班级群有时候成了我们随时被呼叫,毫无防备地接收信息的渠道。我们甚至因为这样及时又便捷的沟通渠道而遭遇了沟通的难题,与家长产生了矛盾。那么,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怎样智慧地应对,与家长和美共生呢?下面,我通过三个案例谈谈我们在家校沟通中的做法和思考:单独留
徐晓彤 新网师 2022-05-13
编者按:
本文摘录于新网师“云端论剑”第十三期徐晓彤老师的讲稿《智慧沟通和美共生》
新教育家校合作共育的途径与方法中这样说道:家校沟通的渠道主要有: 微信群、QQ 群等,无论是手机短信、飞信、QQ 群、微信,还是 APP、家校通等,其及时性、互动性和便利性等特点,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技术支撑。许多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也能够利用这些“利器”做好自己与学生父母的交流。现在,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都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社共育新机制。学校、家庭、社会,教师、父母、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短信、QQ 群、微信等多种平台,便捷及时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交互与数据共享,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立体的“爱的朋友圈”。
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微信、班级群、电话等这些互动、便捷、及时的沟通渠道,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或许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正上着课,微信消息来了,给孩子送作业的,让老师提醒孩子吃药的;刚下了班,小窗信息来了,同学之间有矛盾了,孩子课本找不到了;躺下刚要睡,又有家长联系,孩子有一道题不会了,亲子关系紧张了……就这样,微信、班级群有时候成了我们随时被呼叫,毫无防备地接收信息的渠道。我们甚至因为这样及时又便捷的沟通渠道而遭遇了沟通的难题,与家长产生了矛盾。那么,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怎样智慧地应对,与家长和美共生呢?
下面,我通过三个案例谈谈我们在家校沟通中的做法和思考:
单独留言,三个识别
王老师新接了三年级一班,第二天一大早七点多便接到家长的微信单独留言:
王老师,您好,我的孩子小夏回来哭诉,坐在第四排看不清黑板,同桌经常上课打扰她,影响她学习,她哭哭啼啼都不想去上学了。请您给孩子调个座位,谢谢老师。
针对单独留言这一案例,我总结出作为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做到三个识别。
当我们收到这样一条消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我想到的是,这个消息我该什么时候回复呢?
那么,也就是第一个识别,识别交流的最佳时机。
我们想,第二天一大早七点多,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是我们老师们最忙的时候,我们早起到校,打扫办公室卫生,迎接孩子们到教室,安排早读,组织值日生打扫卫生区,准备新课,可能还会接到家长给孩子请假的信息,核酸检测的准备……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要给这位家长回复呢?我想,如果是家长给孩子请假的信息,那我们看到后要及时回复,并了解情况。王老师刚刚接手新班第二天,而刚开学也是最忙的,又是接新班肯定是忙上加忙。那么这一条消息,应该不需要急着回复,因为这也不是一件紧急的事情,那什么时候回复合适呢?可能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回复信息更好。
那么,用什么方式回复呢?微信文字?还是电话?我认为电话回复更好一些,表示我们积极沟通交流的态度,对家长反馈问题的重视,表达我们新班主任的诚意,并解释为什么没有及时回复信息,恳请家长理解谅解。
第二个识别呢,是识别事情的真相。
家长留言:小夏回来哭诉,坐在第四排看不清黑板,同桌经常上课打扰她,影响她学习,她哭哭啼啼都不想去上学了。
这句话中包含了很多信息:小夏是哪个孩子?小夏是个怎样的孩子?小夏回家哭诉了吗?怎样哭诉的?小夏看不清黑板吗?之前小夏坐在这里也看不清黑板吗?还是刚刚开始看不清黑板的呢?小夏同桌打扰她吗?偶尔打扰,还是经常打扰?同桌是否真的影响了小夏的学习?小夏因此不想上学了吗?
在提出这些问题后,我们发现这些信息都需要去识别,我们要了解事件本来的样子,事实确如家长所说吗,还是家长故意夸大了事实?
基于这些问题,王老师开始识别事情的真相。
首先,观察了解。
王老师首先对照成绩单,了解小夏之前的测试成绩,都是优秀。一到班级,王老师马上对照班级座次表,锁定小夏的位置,早读时特意走到小夏旁边,细心观察小夏的书本,看了上面的名字,确认这是小夏。
王老师特别关注了小夏早读、上课的情况,发现小夏学习认真,学习习惯比较好,做事有条理。上课没有举手发言,但是看样子是在认真思考,王老师试着让小夏朗读黑板上的一段话,小夏的朗读非常流利准确(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小夏坐在第四排并不是看不清黑板),王老师对小夏进行了表扬和鼓励。
同时,王老师观察了小夏的同桌,同桌小宇上课时有不自觉的小动作,比如玩笔、抠手指,但是小宇表现欲比较强,经常举手并嘴里叫着老师老师,要回答问题。王老师也让小宇回答了问题,小宇虽然语言不太规范,但是有自己的思考。
批作业时,王老师重点关注了小夏和小宇的作业,发现小夏作业认真,书写干净,小宇作业完成了,但是书写不太好。
其次,主动交流。
王老师利用大课间时间,联系了三年级一班之前的小李老师,小李老师介绍小夏同学表现突出,性格有点内向,习惯比较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经常主动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但是,以前没有提出过同桌影响学习的问题,也没有提出视力不好,同桌不好,要求换座位的问题。我们要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大课间自由活动时,王老师又悄悄问了几位同学对小夏和小宇的评价,大家纷纷表示小夏很认真努力不太爱说话,小宇性格活泼好动。
下了上午第三节课,王老师看到小夏到开水间打水,也一起去开水间打水,打水时,王老师提醒小夏小心水热,并亲切地问小夏:老师讲课你能听懂吗?小夏点了点头。老师接着说:你的同桌小宇性格很活泼呀,你们相处得不错吧!小夏嗯了一声,想了想,说昨天他没带钢笔,没有打招呼就从自己的铅笔盒里拿走了自己的钢笔用,用完了还不记得还回来,直到放学了,自己要了好几次,才把钢笔要回来。我问,小宇之前也这样经常不打招呼拿你的东西用吗?小夏说有过。老师告诉小夏,同学之间相处有小问题,要及时和老师交流,老师会帮你解决的。老师这样便了解了家长换同桌这一要求的原因了。
午餐之后,同学们有的在操场上游戏,有的在教室读书,王老师让小宇午餐后和自己留下,协助值日生一起打扫餐厅卫生,小宇做得又快又好,王老师鼓励小宇动手能力强,有责任心,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非常棒,并提醒小宇上课如果能端正做好安静举手就更棒了。王老师趁机问小宇是不是偶尔会忘记带文具,小宇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王老师送给了小宇一支钢笔,并告诉小宇,要每天晚上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如果真的忘记带了,可以礼貌地问同学借用,用完以后及时归还,小宇红着脸点了点头。
至此,事情的真相基本上呈现在王老师面前。
第三个识别,识别家长的需求。
识别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我们不难感受到家长的内在需求了。如果是年轻的老师可能会想,这家长这不是故意找茬吗?明明很小的一件事,却添油加醋,我这么忙,家长这时候给我发信息,之前没有提出换位,我刚来就提出换座位,这是诚心给我找麻烦啊!如果我们这样想,沟通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我们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识别家长的需求。
家长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家长为什么在换了老师之后提出来呢?家长心里的焦虑不安是什么?问题的焦点在哪里?
通过和之前小李老师的交流,我们发现这位家长非常关注孩子,那么,班级刚换了老师,家长内心会怎么想?她可能会想:王老师这位老师怎么样?我孩子内向不爱说话,王老师会注意到我的孩子吗?我的孩子能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老师?……这一系列问题,加上孩子回去说同桌拿了钢笔不还,导致家长的焦虑升级,才提出这样的要求,而言语中,可以看出家长也是非常有素质的一位家长。
三个识别之后,王老师下午没课的时间,简单写下关键词(表达歉意、真诚感谢、陈述事实、解决办法)。我们知道,推销都是讲究话术的,我觉得和家长交流,也要有话术,年轻教师甚至可以像我下面这样把要说的话一句句写下来,并预设家长可能的回应,家长这样回应,我这样说,家长那样回应,我那样说。或者,我们最起码要打一个腹稿,胸有成竹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王老师给小夏家长打了一个电话,内容如下:
小夏家长,您好!我是新班主任王老师,我刚看到您给我的微信留言,很抱歉,刚开学我又是刚接手咱们班,班级事情比较多,没有及时和您联系,这节课没课,我赶紧给您回个电话。(家长表示能理解老师,也很抱歉,给老师添麻烦了。)
小夏家长,感谢您对孩子的关注,小夏是个优秀的孩子,她学习认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早上到校后安静收拾自己的书包、作业,很快进入早读状态,她的作业书写干净漂亮,这和您的指导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感谢您为我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孩子。(家长很开心,表示都是老师教育得好,这时候家长心里在想,老师很厉害啊,第二天就对我孩子这么了解)
我观察了孩子上课的状态,孩子听课认真,虽然同桌偶尔玩玩笔、抠抠手,但是小夏专注力很强,依然看着老师,盯着黑板,丝毫没有受到同桌的影响。虽然小夏没有举手,我也让她回答了问题,小夏看着黑板朗读句子,声音又流利又好听。(家长明白,老师已经知道孩子并不一定近视,老师也没有明说,这里都不言自明、心照不宣了)同桌小宇也是个好孩子,虽然成绩不比小夏,但是小宇性格活泼、乐于发言,而且有爱心、爱劳动。(家长补充,对对对,有一次我们家小夏生病,小宇同学背着书包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嗯嗯,我和小宇交流过了,要在学习习惯上多向小夏学习,记得每天整理好文具,如果偶尔忘记带了,要礼貌借用,用完及时归还,相信小宇能够做得到。这个问题,我也会和小宇妈妈交流的。(给家长吃个定心丸,这个问题不是大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小夏这么优秀,一定会带动同桌一起进步的,小宇活泼的性格也会影响小夏,希望小夏也越来越喜欢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同桌互相学习,一起进步,这多好啊!(至此,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家长感觉给老师添了麻烦,很抱歉,即刻表示,先不用麻烦排座位了)
如果家长没有这样说,老师说,我刚接手咱们班,对班级的很多情况还不了解,感谢您及时和我交流,也请您多多支持。如果需要的话,班级整体调位的时候,我会考虑的。
这样的沟通基本上就是非常圆满的了。
但是,到这里还没有完。王老师非常注重每一个事件的附加效益,让每个事件的效益最大化。
-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之后,王老师给小宇妈妈打电话交流,肯定孩子的爱发言、爱劳动,希望家长多关注习惯培养,从每天整理文具开始。我们老师们,常常说到这里,做到这里结束了,但是王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 指导方法、持续跟进
王老师在学校活动课时请同学教小宇整理书包文具,再让小宇自己整理一遍。王老师发给小宇一张整理书包文具整理记录表,让小宇每天晚上八点前打卡记录拍图发给老师,坚持一周老师会对孩子单独进行奖励,并和妈妈约定每天提醒孩子整理,一周后老师和家长再次交流孩子的进步。(小宇家长也很高兴,新老师第二天就这样关注自己的孩子,并送给孩子钢笔,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给了家长可行性的建议和持续的跟进)
这就是三个识别,对王老师带新班是良好的开始,赢得了两个孩子两位家长,甚至是两个家庭。
第一个案例是家长小窗留言反馈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三个识别来处理。我们现在班级都有微信群、QQ群,那么如果家长在群里发言,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案例。
群内留言,四个步骤
小米在看到自己的期中考试成绩后,发现有一道题本来可以得分,由于自己忘记点小数点丢了分,她想到爸爸承诺过,这次成绩考90分以上就给自己买一只小仓鼠,而考试分数就差这一道题,于是将小数点补上,将试卷带回了家。她的爸爸在查看孩子的试卷时,发现这道题并没有错误,于是就将试题用手机拍了照发到班级群,并在群里问老师:老师,孩子的这道题哪里出错了,为什么要扣她的分?
这位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老师看了家长的信息非常生气,认为家长是在无理取闹,在挑衅自己的权威,于是没好气地说:“你的意思是我瞎了眼,还是说我没有水平,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批错了吗?”老师的话让家长听了也极不舒服,于是两人在班级群里互怼了起来。生气之余,教师将该家长踢出了班级群,还和同事抱怨现在的家长太没有素质。我们看到这位老师的处理方式,是用情绪脑在处理问题,十分不理性,也没有体现出教师应有的素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当家长在群里抛出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进行解决:
- 快速回应,安抚情绪
- 立即分析,初步判断
- 询问调查,及时反馈
- 总结复盘,细化程序
第一步:快速回应,安抚情绪。
上一个案例中,我们是等了很久才回复消息,这一个为什么要快速回应呢?家长把消息发到了班级群里,如果班级群没有群规,或者有些家长无视班级群规,可能会有家长接话,比如接话说自己家孩子试卷也有这种情况,或者跟着帮腔,发表负面的言论,老师再发言,就会显得势单力薄,问题就会更麻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看到消息要快速回应。
在哪里回呢?要在群里回答,让所有的家长都看见。
要安抚家长的情绪,感谢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向家长表明我们的态度,提醒家长有情况小窗单独联系,还要反馈给家长,家长看到的可能并不是事件的全貌,具体情况单独进行交流。
比如可以这样说:小米家长,非常感谢您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有您这样认真负责的家长孩子一定也会越来越棒的!(先肯定家长的关注,让家长感到被尊重被认可,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关于试卷的问题,不知道您有没有和孩子进行过交流,孩子又是怎样说的呢?(引发家长的思考,或许交流了,交流的很随意,或许就没有交流过)我想或许您看到的并不是事情的全貌(家长会想,看来老师心中有数啊,不一定是我看到的这样,或许是孩子自己改了答案呢),为了不打扰大家(我发到群里是不是有些冲动,亏了老师给我留了面子),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私底下交流比较好。
这样的交流,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安抚了家长的情绪。第一我们要感谢家长的关注;第二我们希望家长遵守群规,不要在群里随意发言,有事情单独联系,也给所有的家长提了醒;第三我们委婉地告诉了家长,事情并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样,你应该先调查了解情况,再与老师交流。消息发了之后,小米家长的火气就消了一大半了,问题其实也就解决了一大半。
第二步:立即分析,初步判断。
群里发了言,先不要着急打电话,稍微等几分钟,一是给家长留一点点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或许这个时间,家长通过和孩子交流就已经明白了真相。
也在这几分钟内,对事件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是她把题目做错了吗?我对这个孩子这道题的批阅有没有印象?会不会是这个孩子说了谎?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家长为什么会这样生气?
同时反思一下自己。我最近是不是对这个孩子的关注较少,这个孩子最近在班级有没有其他事情发生,我与这位家长之前有没有不愉快的沟通,如果有,要知道这件事是导火索,理解家长的情绪。如果都没有,或许是这位家长今天本来情绪就不好,看到孩子的试卷这样,才引发了情绪。
有了初步的判断后,给家长打个电话,这样说:
小米家长,太感谢您了,工作这么忙,您还这样关注孩子的学习。请问,关于试卷的问题,您和孩子交流过了吗?
没有和孩子交流。那您可以先问问孩子是什么情况,我想孩子可能会知道是怎么回事。
交流过了,孩子说他考试就是这么写的。让孩子把试卷带来吧,我明天也一定会和孩子再进行交流,单独和孩子分析一下试题(其实是想问问孩子,卷子是怎么回事。工作坊媛媛老师说,只要我问孩子,我一定能让孩子说出真相)。如果确实是我批错了,也请您理解谅解,试卷多,批得快,给孩子和您造成了困扰。非常抱歉。
交流过了,孩子说出来是自己修改的,真是抱歉,误会您了,老师。家长,您也别生气,孩子之所以改答案,肯定也是希望能拿回去一个好成绩,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表扬和肯定。这是多么上进的孩子啊。我们告诉孩子,以后做题时再细心一点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就好了。明天,我也再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不要有心理负担,争取下次考得更好。
第三步:询问调查,及时反馈。
第二天一早,老师第一时间和小米进行交流,了解孩子试卷的情况,同时询问周围的同学,比如同桌有没有看到这道题是怎样的。如果孩子承认了修改答案,那么老师需要肯定孩子想要得到认可的心情,但是不赞成孩子的做法。
在这里,如果是我的话,可能就不需要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只是和孩子交流确认一下就可以了,因为我能够记住类似这样的批阅细节。
有一次,一个孩子语文卷子少写了一笔撇,扣了分,回去自己加上了,拿来找我改分,老师,这里你给我批错了,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已经猜到了他想说的是哪一道题。批的时候,我就关注到了,这里少了一笔,错的太可惜了,谁错了什么,好多都是有印象的。我看了,非常肯定地说,这是你回去自己加上的呀,这个字少写了一撇是不是?他嗯了一声满脸惊讶地走了,可能心里想:妈呀,老师太厉害了,五十多份试卷,这么多道题,我错了哪里,她竟然能记得,以后可不能糊弄老师了。
如果通过调查,没有明晰真相(我们真的要有这样的准备,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明晰真相,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真的需要明晰真相),那么就要当做自己批阅错误来处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通过恐吓、吓唬、威胁等方式让孩子承认是自己的错。因为,教育本来就是向善向美的,我们宁愿相信生命的美好。即便这次他没有承认错误,这次经历之后,相信他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还原真相后,我们要及时和家长电话联系,把事实告诉家长。该肯定的肯定(肯定家长的关注、肯定家长的重视、肯定孩子的向好),该改进的改进(多与孩子交流、避免情绪冲动、关注孩子的心理),该道歉的道歉(如果没有查出真相,就要真诚道歉)。
相信我们这样做,一定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会觉得我们考虑周全,思维缜密,通情达理,也会增加对我们的信任,甚至是敬佩。
第四步总结复盘,细化程序。
每一次与家长交流沟通结束后,都不要认为这是事件的完结。一定要每次复盘总结,有哪些经验,有哪些不足。最重要的是,要细化流程,就是以后发生类似的事件,我通过哪些程序进行处理。
把处理事件的过程流程化,能够大大减少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会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解决。
这四步就是家长在群里呈现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我们在与家长交流时,还会接到家长的电话,有时候是比较棘手的电话,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案例。
打破僵局,凝心聚力
班里有个男孩子小一,经常生病,总是不能完成作业,一点自信都没有,那么高的个子,却总是哭,作业不会做就哭,被批评也哭,同学提出他哪里做的不好他也哭。老师多次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辅导孩子的作业,但是效果不好。家长总是以各种理由表示关注孩子的作业有难度,比如:我们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我每天都问他,他都说写完了;他总是记不住作业,也不好意思总是问其他家长;我们家没有学习的条件,家里也没有安静的环境……甚至在一次交流作业情况后,家长发来了惩罚孩子的视频和问卷。那一下下责打打在孩子手上,却扎在老师心里。那一声声呵斥,骂的是孩子,难受的也有老师。老师当时特别后悔,为什么要和家长告状啊,让孩子受了这样的罪。孩子的作业情况好了两天,很快又恢复了原样。但是,老师不敢再和家长交流,不敢再碰触那根情绪的弦。沟通和交流陷入了瓶颈,当然家长更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这一度成为老师心中的一个梗,老师也一直在积极地努力,去帮助孩子,去破解形成家校合力的难题。
- 寻找一个交流的契机
于是,老师一直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可以再次开启交流的闸门。
直到一次,学校组建鼓号队,小一被选上了。老师心里也为孩子高兴,对于一个各方面都不突出的孩子来说,哪怕任何一种尝试,都可能会让孩子找回自己。
于是,老师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家长。并嘱咐家长一定支持孩子,安排好孩子的练习时间(鼓号队的练习非常辛苦,每天早中晚,别人没到校他们就开始练习,别人午休,他们也要练习,别人放学了,他们还在练习),鼓励孩子一定要坚持。家长欣然同意。
老师想,这真是一个交流的良好的重启。于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多是关于鼓号队的。家长很高兴,每次都及时回应。
没想到,这样一个选择,真的开启了孩子成长的一扇窗。这个孩子成为小号队中的一名小队长,并为此写下来第一篇随笔,这个孩子从没有写过随笔。而老师,马上把这篇并不好的随笔在班里读给全班听,老师一读完,全班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看到了小一脸上久违的笑容。
接着,老师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家长,让喜悦传递,让希望发芽。
- 体谅家长实际的难处
孩子练习小号在慢慢进步,但是作业依然原地踏步,经常不交作业、经常写一部分作业、经常写错作业、经常找不到作业……
老师再次和家长提及了作业这一敏感词汇,并表示可以在校给孩子补补课,看孩子什么时候时间合适。消息发出去,很久都没有得到回应。老师想,完了,一说学习,交流就陷入僵局。
过了很久,家长回复:老师,可以补课,您看需要多少钱?老师长舒了一口气,回复说:我在校给孩子补课,不需要给钱呀!家长马上回复说:什么时候都可以。这一次交流让老师心里些许不舒服,觉得家长怎么会这样想,觉得老师就是想赚家长的钱。不禁联想到,之前孩子发烧生病,需要自己去做个核酸检测,家长脱口而出,问做核酸的钱哪里给报销?老师更加认为家长眼里只有钱,家长以为老师的眼里也只有钱。
老师利用课间和课余时间,每周给小一补两三次课,让孩子的作业基本上能跟得上。老师想到有这样一位专家说过:当你一脚踏进学生的家门,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于是,老师跟家长商量能不能去家访,家长同意了。约好了时间,老师准备了给孩子的礼物,整理了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和数学老师一起到了小一家。
一进门,七八十平方的小房子,竟然住了六口人,爷爷奶奶和弟弟住一间卧室,爸爸妈妈和小一住一间卧室,小一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只有一个和教室桌子差不多的小小学习桌。原来,爸爸妈妈的工作都非常忙,每天都是晚上九点以后才回家,孩子一直都是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都更偏爱弟弟,爷爷奶奶也只能照顾饮食起居,无法关注孩子的心理,更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老师瞬间明白了孩子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禁不住潸然泪下。
家长要确保家庭基本的生活保障,才能给到孩子更多。当家长为一家人的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她哪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呢?
就这样,老师懂了家长,懂了家庭,懂了孩子。更想把更多的爱给予孩子。
- 对孩子无条件的全纳
当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老师不再纠结家长是不是负责任,不再要求家长必须陪伴孩子,不再责怪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再嫌弃孩子总是哭,不再聚焦作业总是交不上,不再只是看到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而是全纳孩子、悦纳孩子,让自己成为孩子生命中可以依靠的一部分。
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老师给小一搭配他最喜欢的好朋友帮助他;小一的书写有进步,老师在全班及时表扬他;下课的时候,老师会时不时提醒他多喝点水,以免生病;为了让小一坚持练习小号,老师专门和小号老师联系,多鼓励孩子的进步……慢慢地,孩子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作业上交越来越好了,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原来,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被呵护,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
- 及时告知孩子的进步
让家长看到希望,家长才会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如果没有希望,家
长只会逃避,只会躺平。于是,老师和家长交流的信息,由之前的反馈问题,提出要求,变成了分享进步,传递喜悦。
小一今天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小一的作业书写干净了,小一代表小组展示了学习成果,小一主动和老师交流想法……一点一滴都成为老师和家长交流的话题,就这样,家长也开始期待老师的留言和电话。
直到有一天,妈妈发来这样一段话:老师,今天孩子竟然对我说了谢谢,说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我知道这都是您对孩子的帮助和指导。我不是一位好妈妈,您却是一位好老师。遇见您,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运!看到这条消息,老师泪如雨下。
- 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慢慢地,家长开始问老师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老师,怎么才能让小一更有自信呢?老师,小一说我们全家人偏心弟弟,大的不应该让着小的吗,我哪里做的不对吗?老师,小一说快要演讲了,他很紧张,我该怎么帮助他?老师,小一专注力不太好,怎么办?
于是,三步鼓励法、提高自信的六个一、提升自我价值的四途径、训练专注力的十个方法、改变孩子的三个环境等都成了我们交流的内容。
这位妈妈开始走上科学育儿之路,而教师也在帮助孩子、帮助家庭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为师最大的幸福。
漫漫校家合作路,有时候就是这样,校走在前,家跟后面,校先主动,家被感染,而智慧沟通在其中真的成了最重要的艺术。
我们的年会主报告中谈到新教育实验中家校合作共育的基本原则:多方共赢原则。
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父母、教师、学校和社区的其他相关人员。家校合作共育收获的是一个共生多赢的硕果。对父母来说,家校共育应该促进多方的共同成长,尤其是让亲子之间因共同成长而愉悦,家庭生活因此幸福完整。对教师来说,家校共育赢得父母的支持,能让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减少阻力,增添动力,从而让教师的本职教育生活幸福完整。对社区等相关人员来说,家校共育能融洽社群关系,在对教育的投入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职业认同感,更为积极的人生意义感。如若只考虑家庭或学校、社区之某一方面的利益,合作显然无法长久维系,家校合作就会变成相互拆台,互相挑剔,结果适得其反。
让我们在年度主报告的引领下,在家校沟通方面努力成为专业、智慧的教师,与我们的学生,与我们的家长和美共生。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徐晓彤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编辑 :李力
审核 :刘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