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saas行业分析(SaaS产品解析百亿市值OKTA)

saas行业分析(SaaS产品解析百亿市值OKTA)商业模型,即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如何把价值真正交付给用户,如何通过价值交付收取费用,以及如何持续地保持和提升市场份额。结果是,产品签一单买卖,成本却是失控的项目人天。每签一个客户,开发团队就需要为客户新拉一个产品代码库,修改各种配置,各个客户的专属产品代码库完全不可合并,开始独立走向的发展。开发人员每修改一个配置,测试团队就要对系统做回归测试,因为影响范围不明确不可控。最后每部署一个环境,一直到客户环境部署,都得再全面回归一次,彻底变为面向客户开发维护。企业负责人定义的产品是,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子,然后每家客户略做修改即可交付。技术总监接着把产品的架构定义为,修改的部分通过配置化完成。销售把产品的合同定义为,研发交给我的东西,我现在和客户只需要成交一单。


saas行业分析(SaaS产品解析百亿市值OKTA)(1)

SaaS类产品,因为开箱即用的效率,在逐渐被企业所接受。然而打造一个成功的SaaS产品却面临诸多难题,基于身份认证领域独角兽SaaS公司OKTA的案例,我们尝试解析SaaS产品的成功要素。

常见的失败案例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在行业深耕多年的技术型公司,研发能力已经足够成熟,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只开花(签单)不结果(盈利)。这样的产品一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企业负责人定义的产品是,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子,然后每家客户略做修改即可交付。

技术总监接着把产品的架构定义为,修改的部分通过配置化完成。

销售把产品的合同定义为,研发交给我的东西,我现在和客户只需要成交一单。

结果是,产品签一单买卖,成本却是失控的项目人天。每签一个客户,开发团队就需要为客户新拉一个产品代码库,修改各种配置,各个客户的专属产品代码库完全不可合并,开始独立走向的发展。开发人员每修改一个配置,测试团队就要对系统做回归测试,因为影响范围不明确不可控。最后每部署一个环境,一直到客户环境部署,都得再全面回归一次,彻底变为面向客户开发维护。

优先考虑商业模型

商业模型,即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如何把价值真正交付给用户,如何通过价值交付收取费用,以及如何持续地保持和提升市场份额。

定位为做产品,必须有一个匹配到产品模式的商业模型。简单说,就是产品的第二个、第三个到第N个,成本逐渐降低,能够通过规模化来盈利。

上面的失败案例就是最终表现的商业模型不匹配产品模式导致。根源是供应商创造的价值并不是客户最终想获得的价值,设想的产品模式就跑不通。

客户价值不完整

供应商优势在行业知识沉淀和技术成熟度,对客户而言,直接购买其产品获得的真实价值是对研发时间成本的节省。但产品开发的环境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客户的内部环境,客户在用起来时就感到诸多不顺手,从而倒退到定制化项目开发模式。

如果仅仅是研发成本的节省,产品创造的价值是不够的,既不能真正解决客户的需求,也不能支撑供应商盈利。所以预设的商业模型在市场上无法运行,如果确实能够做到比同行更快更好,合理设计的商业模型是服务:即通过可控的项目周期和高质量交付盈利。

好的SaaS产品是怎样的?看OKTA的表现,成立至今10年来,从估值10亿美金,2017年上市起,它的收入增长和市值都在节节高升,至今已达到156亿美金,后劲强大。

它的产品定义是:The Identity Standard(身份标准)。宣传语进一步强化它的标准地位,OKTA是身份标准,最完善的权限管理平台。

saas行业分析(SaaS产品解析百亿市值OKTA)(2)

标准化就是构建好的SaaS产品规模化的基础,而OKTA宣称的标准化,与许多企业追求的标准化有什么区别呢?

正确定义标准化

标准化不是客户案例

很多企业把业务知识、行业规则、有局部效果的流程或方法论当成了标准,从而把大而全的系统当成了产品。所以有些经验认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内做出六家不同企业的成功案例,那么基本上证明产品市场可行性了。但产品不是要“把在A客户的成功案例复制到B客户”,而是要基于行业标准研发,OKTA的身份认证,就是一个足够小的功能,但没有RBAC、OAuth这样的标准把细如请求接口名称、参数、返回值定义出来,也很难有成功的机会。

要打造一个成功的产品,它的标准化在于基于行业标准进行构建。以OKTA所在的标准领域为例,早在2008年,就有安全类企业在研究和实现RBAC 2.0了,但极少有客户愿意接受,因为客户内部有大量非标准的登录方式,改造成本高,客户更愿意在少数安全敏感的系统中的实现严格的鉴权。OAuth是随着互联网产品的互连开始被广泛接受,因为企业级产品在不断地外扩,需要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连接,比如社交媒体数据挖掘、采购平台对接等,标准化的鉴权开始被客户逐渐采纳。

OKTA与许多其它的成功产品一样,在有高度行业影响力的咨询调研公司如Gartner、Forrester发布的产品推荐与排名高居领袖地位。

saas行业分析(SaaS产品解析百亿市值OKTA)(3)


saas行业分析(SaaS产品解析百亿市值OKTA)(4)

企业级的采购决策异常复杂,要打造成功的产品,必须具备高度的行业影响力,有权威“提名”你的产品为领袖。

saas行业分析(SaaS产品解析百亿市值OKTA)(5)

而中国企业级市场,尚无Gartner、Forrester这样的市场研究权威,所以大部分企业级客户一是看国外厂商,二是看互联网头部企业如BAT的实践。或者XX部认证驱动,企业一窝蜂花钱买证书。

到这一步,SaaS产品就可以宣布自己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品”了。但影响力的内涵,还在于让客户真正感知到完整的价值。

单就OKTA起步时的功能SSO(单点登录)而言,早期企业内部的研发团队环境比较闭塞,不了解业界前沿规范,开发出了五花八门的实现,导致用户要登录多个系统,应用间统一登录也很困难。但客户如果遵循标准,其开发成本也是极低的,OKTA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让客户买单呢?

交付完整的客户价值

什么是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对比案例与OKTA的使用,我们发现研发成本的增加出来在使用环节。因此,完整的客户价值应定义为:从获取产品信息到评估产品研发维护成本,到用户使用场景的端到端价值。只有一直落地到让客户在用起来时感知到价值,产品才算真正闭环。以OKTA为例,它提供了足够落地的产品功能:

  • 内置大量常用的企业级产品,通过鼠标点击就完成集成。
  • 企业管理员可以面向全公司配置通用的内部系统,节省一般用户配置时间。
  • 企业用户可以配置自己的页面,满足个性化需求。

产品在这个环节,需要全面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满足企业内部各个使用者的场景需求。通过标准化加预置和可配置化,OKTA完整地解决了身份认证中的非技术问题,产品跑到这一步,即到达了PMF阶段(产品市场匹配),此时,也正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竞争对手全面进入的时刻。

让竞争对手无法复制

saas行业分析(SaaS产品解析百亿市值OKTA)(6)

OKTA提供了6 500多个企业应用的集成,海量的应用集成,也为其核心的鉴权功能提供了宽广深邃的护城河,竞争对手的复制成本除了研发之外,还需要让客户付出切换成本,使得OKTA极难被抄袭。如何快速地构建领域内生态完整性,大部分可以用技术方案来解决,一个好的系统架构,就能够以足够低的成本进行集成,一个足够开放的系统,能够主动让外部系统自主完成集成,就能够以足够快的速度连接整个领域资源。

最后,虽然产品的应用和份额极为成功,但OKTA并没有实现盈利。结合Amazon、Salesforce以及美国过去数家以规模为王的公司发展轨迹,其玩法还是在资本市场估值,并非真正关注产品获取的利润。这点需要中国企业进行理性权衡。

总结

OKTA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四步:

第一步,识别商业模型是否和产品模式匹配。分析企业的盈利来源,正确地定义核心优势,对客户最终价值形成洞察。

第二步,研究和熟悉行业标准。持续跟进标准的市场接受程度,推出产品核心功能,并不断提升市场曝光度,进入权威排行榜。

第三步,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落地产品。扩大产品的功能和集成范围,解决用户最后一英寸的使用问题。

第四步,从生态和竞争思考产品护城河。围绕让竞争对手无法复制,完善产品生态,牢牢巩固市场份额。



场量科技专注于产品研发效能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为客户提供具备行业前瞻性的产品、解决方案、培训和资讯服务,帮助客户在高度不确定性领域低风险完成探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