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宋明理学经典句子(你不会想到宋明理学就在你我身边)

宋明理学经典句子(你不会想到宋明理学就在你我身边)在宋明理学领袖朱熹的身上有许多“有趣”的点。如右眼角边的“北斗七星痣”。据说朱熹很喜欢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相当于古人的“自拍”,所以说朱熹这位大理学家也是一位古代的“自拍狂魔”。而这“北斗七星痣”据说是后来明朝的人添上的,因为此时程朱理学已经变成正统,朱熹就是与孔子一样的圣人了,所以就给他加了个“北斗七星”作为圣人的“异像”。给皇帝上课的“经筵”制度大家是否也知道,族谱、宗祠,还有我们逢年过节的祭祖活动也与宋明理学有关系。在朱熹之后才有了“四书五经”的概念。他将《礼记》中的两篇《大学》和《中庸》抽出来,再加上《论语》和《孟子》,整合成了“四书”。以四书为纲领,朱熹确定了一整套宋明理学的制度,包括经筵、孔庙从祀、乡约、宗族等等,上对天子,下对百姓。四书五经古代的知识分子发明了给皇帝讲课的“经筵”制度,对皇帝进行规训,“经筵”顾名思义就是“吃经典”,这套专门给皇帝讲课的制度就是由理学家所设想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领域也明锐地抓住了这一需求。今年高考文综历史里就明确地反映了这一点: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考查范围。其中,全国文综Ⅱ卷第26题就以宋代理学家程颢的诗歌《秋日偶成》为切入点,既突出了宋明理学这个历史知识点,又考察了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美学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宋明理学经典句子(你不会想到宋明理学就在你我身边)(1)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不只是玩理论,也很具体实在

但是以往提到宋明理学,大部分人往往会想到的是《四书五经》、儒家思想文化、国学,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女性缠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节牌坊等等。不可否认,它存在一些封建糟粕,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些词汇、人物、景观、思想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却成为我们脑海中首先能与宋明理学相对应的主题。

宋明理学经典句子(你不会想到宋明理学就在你我身边)(2)

贞节牌坊

大家是否也知道,族谱、宗祠,还有我们逢年过节的祭祖活动也与宋明理学有关系。在朱熹之后才有了“四书五经”的概念。他将《礼记》中的两篇《大学》和《中庸》抽出来,再加上《论语》和《孟子》,整合成了“四书”。以四书为纲领,朱熹确定了一整套宋明理学的制度,包括经筵、孔庙从祀、乡约、宗族等等,上对天子,下对百姓。

宋明理学经典句子(你不会想到宋明理学就在你我身边)(3)

四书五经

古代的知识分子发明了给皇帝讲课的“经筵”制度,对皇帝进行规训,“经筵”顾名思义就是“吃经典”,这套专门给皇帝讲课的制度就是由理学家所设想出来的。还有宗祠,我们为何要去坟头祭祖,祖先的牌位为何要这么摆,都是从程朱他们这些人开始讨论,慢慢传播到民间的,然后在国家统一的宣传下让百姓接受而产生的。因此我们现今生活的许多都与宋明理学有关系。宋明理学不仅仅是天、地、仁、心、性等虚幻的东西,也有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

宋明理学经典句子(你不会想到宋明理学就在你我身边)(4)

给皇帝上课的“经筵”制度

喜欢“自拍”的圣人朱熹

在宋明理学领袖朱熹的身上有许多“有趣”的点。如右眼角边的“北斗七星痣”。据说朱熹很喜欢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相当于古人的“自拍”,所以说朱熹这位大理学家也是一位古代的“自拍狂魔”。而这“北斗七星痣”据说是后来明朝的人添上的,因为此时程朱理学已经变成正统,朱熹就是与孔子一样的圣人了,所以就给他加了个“北斗七星”作为圣人的“异像”。

宋明理学经典句子(你不会想到宋明理学就在你我身边)(5)

有“北斗七星痣”的朱熹像

研究朱熹最有名的一本书叫《朱熹的历史世界》,提出了两个抽离:“理学”从“个人生活”中抽离,“道体”从“理学”中抽离。我们要理解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发展、改变,同时,要把理、气、心等从理学中抽出来,这些并不是理学的全部,如《近思录》涵盖的观点和道理远远超出了理、气的关系等我们固有的认知范围。“家道”告诉我们如何祭祖,“治体”、“治法”、“政事”告诉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

思想是分阶级的

思想可以按照阶级来划分,包括精英的思想也包括平民的思想,他们的思想通过文献记载下来,思想和文化其实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思想,其实就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文化。比如孔庙,这可能是思想的问题,但到最后我们可以看见背后的孝道文化,还有“忠”的思想等等。

宋明理学经典句子(你不会想到宋明理学就在你我身边)(6)

孔庙

除了文献,口述资料、民歌也有价值,这些都属于思想文化。比如民歌,我们可以追溯它的源头,王阳明就通过“歌诗”的方式教导学生,熏陶脾性,这也是致良知的一个过程。这就牵涉到了为什么诗歌可以反映思想的问题,由此可以进行延伸,也可以用这个与少数民族的民歌进行类比。

认识宋明理学的有效途径

宋明理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它属于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范畴,思想是很难琢磨的,就连面对面的人的思想都很难研究,更何况是古人的思想,所以了解宋明理学是很困难的,但又无比重要。

我们需要思考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它与其他之间的关系,例如程朱理学的过程,谁传播的?如何传播的?朱熹的思想为何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它又是如何发展的,王阳明对朱熹的看法等等,这些都属于思想的产生、传播与发展,思想并不是悬空的,它一定需要人们的认可和接受,因此思想是非常广泛的。以高考制度改革的思想来说,我们是否改革、为何改革、如何改革,而改革又能否推动社会的发展等等,这些都属于思想史的研究范围,因此要更好地理解思想与制度、思想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