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书香古镇老沙湾(文学流芳百年不辍)

书香古镇老沙湾(文学流芳百年不辍)“文学流风”牌坊见证着黎氏书室、京兆学堂、中心小学一直到如今京兆小学的变迁,“文学流风”也是对崇文重教的最好诠释。如今的京兆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为配合“文学流风”牌坊的建筑风格,整个校舍的楼房都仿照古祠堂的风格打造,走在校园里,一股翰墨书香和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处处渗透着浓郁的文学韵味。沙湾镇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古镇,“文学流风”牌坊在近两百年沧桑历史中陪伴着多少辈学子成长,这座牌坊也如沙湾重视教育发展的丰碑,未来它还将见证沙湾百年树人的教育大计,见证人才辈出。本文由@广州番禺参考 出品,作者:何洋,内容略有删减;欢迎关注@广州番禺参考 头条号,谢谢。

八百年历史的文化古邑沙湾镇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历史上文人墨客辈出。而一个个具有书香气息、历史悠久的牌坊就是沙湾人崇文重礼的最好见证。除了被世人所熟悉的留耕堂“诗书世泽”牌坊外,在沙湾镇京兆小学内还耸立着一座名为“文学流风”的牌坊。在朗朗书声中,古老牌坊日以继夜地守望着校园,见证学子孜孜不倦的求学历程。

书香古镇老沙湾(文学流芳百年不辍)(1)

“文学流风”牌坊,来源:广州文史

牌坊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形式,常见的牌坊有“百龄人瑞”坊、“贞节坊”等。牌坊还包括牌楼,它不但有屋顶,而且构造非常复杂,所以也称作“仪门”。“诗书世泽”坊就是留耕堂的仪门,而“文学流风”坊是黎氏大宗祠(永锡堂)的仪门。据《黎氏族谱》记载,黎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而“文学流风”牌坊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面世,经历时间的考验后,黎氏大宗祠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这座牌坊风雨不倒。2005年9月,“文学流风”牌坊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文学流风”牌坊坐落于沙湾东村经述路的京兆小学校园内,远远望去,如谦谦君子般的牌坊给人以清新之感。牌坊坐北向南,宽约9米,高为7.80米,总体为四柱三间三楼的花岗石青砖结构。四柱前后均有石鼓夹持,立于长方形石台上,坊额和鼓沿分别饰以精细石雕花纹。牌坊正面石额阳文楷字刻“文学流风”,字的两头还分别雕刻了古代学士官人的图案,烘托着“文学流风”的真正涵义。而背面石额阴文楷字刻“凌江报晨”。三楼均饰以四重砖雕斗栱,中楼为回龙灰脊,庑殿顶,回龙头东西顾,尾西东翘,触须扬起,精神抖擞,甚有独占鳌头的霸气。回龙的下面还雕刻着一对朱红色的飞龙,追逐着一轮红日,中间还有两处花样镂空,放置了两个龙珠,让整体设计更加灵动,其匠心独运让人赞叹。据了解,木门、木构件如意斗栱和歇山式三楼檐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拆去,只剩石阶、石柱和石额。公元2000年,“文学流风”牌坊由黎姓族人自筹款项进行重修,由青年雕刻家何世良主持木雕工艺。

“文学流风”牌坊见证着黎氏书室、京兆学堂、中心小学一直到如今京兆小学的变迁,“文学流风”也是对崇文重教的最好诠释。如今的京兆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为配合“文学流风”牌坊的建筑风格,整个校舍的楼房都仿照古祠堂的风格打造,走在校园里,一股翰墨书香和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处处渗透着浓郁的文学韵味。沙湾镇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古镇,“文学流风”牌坊在近两百年沧桑历史中陪伴着多少辈学子成长,这座牌坊也如沙湾重视教育发展的丰碑,未来它还将见证沙湾百年树人的教育大计,见证人才辈出。

本文由@广州番禺参考 出品,作者:何洋,内容略有删减;

欢迎关注@广州番禺参考 头条号,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