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悟透生和死的区别(应该把天下寄托给什么样的人)
老子悟透生和死的区别(应该把天下寄托给什么样的人)可:适合。若:如同,好像;乃,才。以:把。康乾盛世之康熙皇帝,1654-1722为:读 wéi做,作为。
应该把天下寄托给什么样的人?请看太上老君如是说。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13章)
【注释】
贵:重视,崇尚。
以:把。
康乾盛世之康熙皇帝,1654-1722
为:读 wéi做,作为。
若:如同,好像;乃,才。
可:适合。
托:委托,寄托。
爱:喜爱,爱好。
寄:付托,寄托。①以:“以为,认为”。
康乾盛世之乾隆皇帝,1711-1799
【直译】
因此,重视把生命作为天下,好像适合托付天下;喜爱把生命作为天下,好像适合寄托天下。
【解析】
当时整个周朝被视为“天下”。此处的“天下”相当于拥有天下,即相当于后世的皇帝之位。“贵以身为天下”是指对生命重视程度等同于坐上了皇帝之位;“爱以身为天下”是指对生命的爱惜程度等同于坐上了皇帝之位。
“若”字在这里既有“好像”的含义,也有“才”的含义。好像不等于即是,才表示需要某种条件。
清朝顺治皇帝,1638—1661
【意译】
因此,只有把重视生命看得比坐天下还重要的人,才有把天下托付给他的资格;只有把爱惜生命看得比坐天下还重要的人,才有把天下寄托给他的资格。
【闲聊吧】
老子认为,珍爱生命是人生的首要问题。如果连什么是人生的首要问题都不清楚的话,是没有资格坐天下的。不相信的话,请看看历史,哪一个短命的皇帝有大的成就?
当然了,懂得人生首要问题只是当皇帝的首要条件,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组织领导才能。所以,老子才说“若可托天下”、“若可寄天下”。这个“若”字很重要。
在具有珍爱生命这个首要条件的基础上,才具有进一步考察的资格。
以上解释不代表本人观点。时代不同了,观念不一样。老子在2500多年前说的话是否适合于现代,在此不做讨论。